奉天殿。</p>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正在闲聊。</p>
两人刚好聊到蓝玉一事。</p>
朱元璋道:</p>
“你对蓝玉的处置,咱很满意,恩威并施,这才是驭人之道!”</p>
“不过咱很好奇,蓝玉身份特殊,若是换成其他人,比如耿炳文之流,你会不会也如此保他?”</p>
朱标轻轻一笑。</p>
“耿炳文之流,岂能与蓝玉相提并论?”</p>
朱元璋疑惑道:</p>
“耿炳文等人都是军中老人,蓝玉虽然能力不差,但是与他们相比,还是缺乏历练,你又为何,耿炳文等人不如蓝玉?”</p>
朱标不假思索地道:</p>
“如今我大明不缺武将,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还有征西将汤和(洪武十一年,汤和才被封为信国公),都是最顶尖的武将。”</p>
“其次,便是傅友德耿炳文等人。”</p>
“他们与蓝玉相比,在军中的资历都老得多。”</p>
“而日后儿臣若是继位,他们便都老的老,死的死,唯有蓝玉,哪怕再过上二十年,依旧能南征北战。”</p>
朱元璋乐呵呵道:</p>
“想不到你子能看这么远。”</p>
“也不枉费咱费劲苦心培养你这么久。”</p>
朱标学着朱元璋的样子双拢袖看向前方与他并肩而立。</p>
“父皇的苦心,儿臣一直知道。”</p>
朱元璋神色有些古怪地看向朱标。</p>
“你也不了,也是时候学着处理一些政务了。”</p>
“咱这几日会让人把一些折子送到东宫,你就当帮咱分担一下吧。”</p>
闻言,朱标愣住了。</p>
“啊?”</p>
朱元璋一瞪眼。</p>
“你啊什么?”</p>
“咱看你最近太闲了,给你找点事做!”</p>
“别一天到晚的想着怎么针对你那些弟弟。”</p>
朱标明显有些不乐意,自己本来天天没事就奶奶娃,和常氏还有那新入宫的两个民间女子深入交流一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p>
怎么突然就要让自己去处理政务了。</p>
朱标正要拒绝,却见朱元璋一脸的坚决。</p>
“怎么?你不乐意?”</p>
朱标还想挣扎一下。</p>
“可是儿臣还从未处理过政务,政务无大之分,若是处理不当,这天下百姓”</p>
朱元璋不耐烦地摆道:</p>
“少给咱扯这些没用的。”</p>
“你是大明的太子,是储君!”</p>
“难道还能一直不接触政务吗?”</p>
眼见朱元璋如此坚决,朱标也不再推诿。</p>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拍着朱标的肩膀道:</p>
“标儿,放去做吧,趁着咱还在,还能帮着你,让咱看看,咱大明的后世之君,是否远胜咱这个开国皇帝。”</p>
朱标只好无奈道:</p>
“那就请父皇拭目以待!”</p>
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显得有些欣慰。</p>
一直以来,朱元璋对朱标都有些担忧。</p>
那就是朱标的性格太过仁慈。</p>
而仁慈这个词,放在一个皇帝身上,不是什么好事!</p>
不过经过蓝玉一事,让朱元璋看到了朱标的段。</p>
恩威并施,松弛有度!</p>
</p>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该有的素养!</p>
哼哼,子,你爹我当了这么多年皇帝,每天累死累活的。</p>
你也时候体验一下了。</p>
别整天没事就想着怎么给咱找一些烦心事。</p>
等到朱标的背影消失在朱元璋眼中,偏殿中,缓缓走出一道身影。</p>
正是赋闲在家的诚意伯刘伯温!</p>
朱元璋背对着刘伯温问道:</p>
“蓝玉能服标儿,其余淮西文武能否?”</p>
刘伯温思索片刻,坦然答道:</p>
“不能!”</p>
对刘伯温的这个回答,朱元璋显然没有太多意外。</p>
这老东西话向来如此,难听地直戳人心窝子,但是偏偏每次还都能让他言中!</p>
“哼,你与他们好歹为咱效力这么多年,不念些同僚之谊为他们好话?”</p>
刘伯温苦笑道:“陛下岂是这么好糊弄的?他们能否顺服太子殿下,您心中,不是早已有了答案吗?”</p>
朱元璋冷哼道:“你这老东西,什么时候能改改你这脾气?”</p>
“这朝中之人,若是都如某些人一般只知道猜测陛下的心思,陛下才是最不希望看到的。”</p>
朱元璋冷哼道:“你把自己当成了谁?魏征吗?”</p>
“咱知道,你心中装着的,不是咱朱家,是天下!”</p>
“当年是不是咱朱元璋领导义军,也不重要!”</p>
“刘伯温,你给咱透个准话,你怕不怕死?”</p>
刘伯温无奈叹息一声。</p>
“陛下放心,臣是等不到太子殿下登基那一天的!”</p>
“臣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p>
朱元璋最担心的,刘伯温怎能看不明白?</p>
那就是朱标坐不稳那张龙椅!</p>
在朱元璋心中,皇帝就是皇帝,永远只能是驾驭臣子,而不是被臣子利用!</p>
当年朱标跟随宋濂等人读书,朱元璋就一直担心朱标会被这些儒生洗脑利用。</p>
在朱元璋心中,文臣比武将更难驾驭!</p>
他最担心的,就是李善长胡惟庸宋濂等辈。</p>
若是他们这些人太能活,学那司马懿,朱元璋不介意现在就除掉他们。</p>
朱元璋突然又问道:</p>
“刘伯温,你是武将更危险,还是文臣更危险?”</p>
刘伯温笑了笑。</p>
“自古以来讲究文武争驰,陛下以为当真是为了国家?”</p>
“当年您让魏国公兼领中书右相,目的不就是为了制衡胡惟庸吗?”</p>
朱元璋哈哈大笑。</p>
“你啊,要是有胡惟庸一半圆滑,也不至于在御史台坐了这么多年冷板凳。”</p>
刘伯温摇头轻笑没有答话。</p>
在他看来,这中书省,就是个大棺材!</p>
当年李善长卸任时,他也知道朱元璋考虑过让他接任中书左相之位。</p>
但是如他刘伯温和李善长之流,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人,也是当年建立大明最大的功臣!</p>
朱元璋有废相之心,刘伯温早就看了出来。</p>
让他和李善长远离中书省,就是不想对他们动刀。</p>
朱元璋突然莫名感慨道:</p>
“咱的这些老兄弟,若是能安分些就好了!”</p>
他看向刘伯温道:</p>
“你啊,是最能看透咱心思的一个人!”</p>
“咱对你这一点,是又爱又恨!”</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