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 第204章 你是在逗咱
    “呵呵!”朱元璋咬牙切齿的笑着。</p>

    “此次的事,方法也并非全错,还有需要安排的,就先行告退了。”</p>

    朱标最后的话,是给了朱元璋面子。</p>

    朱元璋阴沉的脸色在朱标略显温柔的语气中逐渐好转。</p>

    离开后的朱标直接去找了钱塘。</p>

    钱塘正按照朱元璋的吩咐,下令将一干人等抓起来,先行询问,不者严刑拷打。</p>

    朱标的过来并未让钱塘觉得轻松,反而更沉重了。</p>

    这位太子爷和皇上向来不对盘。</p>

    此事皇上定了,太子殿下却又在事后找到他,想来是有别的安排。</p>

    这安排,很可能和皇上吩咐之事,背道而驰。</p>

    他身为下属,为难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做。</p>

    朱标看着钱塘那苦大仇深的模样,轻松的笑了。</p>

    然,这笑容并未让钱塘觉得轻松,反而还惶恐的跪下。</p>

    “你这是何意?”朱标赶紧把钱塘扶起来。</p>

    钱塘不起:“皇上已经下旨,微臣必尽力完成,若太子殿下有其他的吩咐,可不可以看在皇上的面子上,稍微的”</p>

    朱标无语。</p>

    敢情以为他这次过来,是要为难于他?</p>

    “孤此次前来并不是有与父皇相悖的意见,而仅仅是叮嘱你,严刑拷打的时候一定要长眼睛,莫要让无辜之人心死。”</p>

    钱塘猛地抬起头,眨着眼一脸疑惑。</p>

    都严刑拷打了,怎能注意那些?</p>

    再者,有些人嘴很硬,饶是受尽了酷刑也不会的。</p>

    “屈打成招,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此事,父皇那边也定有意见,孤告知你这些,就是为了避免这些。“</p>

    钱塘认真的听着。</p>

    “去民间寻最好的大夫,在牢房外等着,仔细的咨询能打的部位,下的力道后再行酷刑。”</p>

    钱塘:“是。”</p>

    罢,朱标便要离去。</p>

    钱塘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内心有些许的疑惑。</p>

    殿下此次前来就特意叮嘱这个?</p>

    可转念一想,钱塘又觉得正常。</p>

    殿下宅心仁厚,掌管朝政以来,提出了不少惠民政策,百姓的日子也比之前好过了。</p>

    钱塘抓了周虎知的家丁,周文始的家丁,还有高行的家丁,好几百人。</p>

    在一通酷刑下,有一位高行的家丁忍受不住,开了口。</p>

    和高行来往密切中有一人,看似和韩铎一点关系都没有,实际上却是韩铎家中方姨娘的亲弟弟。</p>

    这位方姨娘深得韩铎宠爱,连带着他的娘家人也在凤阳有了地位。</p>

    沿着这条线,钱塘又抓了韩铎的舅子。</p>

    这位舅子才被抓的时候,嚷嚷得特别大声。</p>

    钱塘也不和他多言,直接严刑拷打。</p>

    夹棍都还没上,这位舅子就支持不住,全都吐出来了。</p>

    他是得了韩铎的示意,和户部的李祯取得联系。</p>

    户部银子经过李祯才发下来。</p>

    这就被抽走了一成。</p>

    </p>

    户部拨的银子本就紧张,这一成抽下来,就只能买百姓盖楼用的材料了。</p>

    中都行宫那毕竟是天子要住的地方,随便了可不行。</p>

    于是,韩铎买的材料就通过他。</p>

    而他呢,专门去搜罗一些便宜的木材,劣质的瓦片和劣质红油漆。</p>

    剩下的银子就被他们瓜分了。</p>

    钱塘得了这位舅子的口供,让他画押,先交到朱标的上,经过他同意后,才交到了朱元璋的上。</p>

    朱元璋看到口供,开心得不行,与此同时,他下令钱塘去抓人。</p>

    韩铎一早便担心东窗事发,在朱标炸行宫的第二天就称身体不适,没有来上朝。</p>

    自此,再未听到过他的消息。</p>

    李祯则一早就被朱标的人控制了,想跑都没会。</p>

    这纠结了多日的问题,到此就迎刃而解了。</p>

    在早朝上,朱元璋特意把此事拿出来嘚瑟。</p>

    “来,标儿你好好的看一看,你所谓的仁德,在此事上可有用?”</p>

    朱标:“父皇英明!”</p>

    众大臣:“皇上英明!”</p>

    “咱从不相信所谓的仁德真的能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从你接朝政以来,发现了多少贪赃枉法的事?你是如何治理的?可结果呢?依旧有人在犯,更有甚者连咱的行宫都能偷工减料!”</p>

    “咱也不是想故意你的理念不好,可不同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办法。”</p>

    “这以后啊,咱要再用类似段,你可不能阻挠咱了。”</p>

    朱标:“是。”</p>

    “哦?”朱元璋打量着朱标。</p>

    朱标神色从容,没有半分不悦。</p>

    “既如此,那就将韩铎,李祯,周虎知,周文始等人的亲眷一同下狱,秋后问斩!”</p>

    嘴角控制不住的抽了抽,朱标抬起头来,看向正嘚瑟的朱元璋。</p>

    给点颜色就灿烂?</p>

    老头子你这可就不对了。</p>

    本想着今日就顺你的毛,此事了结后,该如何还是如何。</p>

    不曾想,你竟这般蹬鼻子上脸,那就不要怪我这个做儿子的,不给你脸面了。</p>

    “父皇不可。”</p>

    朱标站了出来。</p>

    他的话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p>

    朱标则回过头看了眼刘伯温。</p>

    刘伯温接触到朱标的眼神,马上会意,跟着就站了出来:“微臣也觉得,此事不妥。”</p>

    “哼!好你个朱标!咱以为,你先前没意见,就是彻底没意见,不曾想竟是在这里等着咱!咱可告诉你,此事咱无任何过错,倒是你的不忍下和优柔寡断才让案件从年前拖到了现在!”</p>

    刘伯温:“太子殿下处理此事虽温柔了些许,可所行的任何举措都是在为您,为了民生考虑!”</p>

    “为了咱,还有民生?刘伯温你是在逗咱?”</p>

    “呵呵!咱是大明的天子,受万人敬仰,咱要如何谁还敢跳出来个不字?”</p>

    朱标昂首挺胸,眼神坚定道:“儿臣敢!”</p>

    朱元璋:</p>

    黑脸的朱元璋气得狠狠的拍了下龙椅扶:“你给咱闭嘴!”</p>

    朱标:“儿臣不闭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您不是不懂,每每在此事上,儿臣总在提醒,总在拦着您,这才避免了一场又一场的屠杀。在百姓心中,儿臣的地位是高于您的。这便是善良的意义。”</p>

    “秦二世而亡,不就是因为秦二世的无能吗?如今您正值壮年,若不打好基础,待您身死以后,大明的局势一天不如一天,不过百年就亡国,您当真能安息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