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 第205章 角落里看热闹的朱棣:??
    “仁德的目的,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九五之尊又如何,若是不能让百姓过得幸福,也不过是个昏君罢了。”</p>

    “韩铎等人利用修建行宫之便,私相授受,中饱私囊,确实是错了,得了他好处的人,都有错,都该受到惩罚,可这惩罚不是直接一刀把人都杀了。”</p>

    “大明不过万万人,如何能经得住你杀?再者,死亦是解脱,何不让那些人活着痛苦呢?”</p>

    朱标的这一番话让朱元璋清醒了过来。</p>

    他确实是酷爱杀人,朝中大臣杀得多了,要填补上来就会变得困难。</p>

    再者,他能大业功成,不就是那些年积累了不少的声望吗?</p>

    但,朱标这臭子,明晃晃的出来,根本就是在打他的脸。</p>

    朱元璋端着,表情逐渐阴狠。</p>

    老头子不话就代表默认了。</p>

    他这人爱面子,今日又下他面子了,定要不高兴个几日。</p>

    朱标思虑了片刻,又:“父皇能平定这天下,是无上的功德,儿臣会努力的让这份功德延续下去。”</p>

    完了以后,他就回去了。</p>

    刘伯温观察了下局势,猜测了下朱元璋的想法,也回去了。</p>

    而朱元璋呢,端着的脸色在悄无声息中逐渐好转。</p>

    片刻后:“诸位爱卿可还有事启奏?”</p>

    大臣们依旧是你看我,我看你,时不时的声讨论,但就是没有站出来的。</p>

    到此,朱元璋挥,退朝。</p>

    钱塘在退朝后追上了朱标。</p>

    “太子殿下,韩铎以及亲眷还未抓到,微臣拜托了锦衣卫,也暂且没结果,现在当如何?”</p>

    朱标:“韩铎自知是死罪,定然会选择一条自己觉得最安全的路。”</p>

    “如今这大城,得消息最快,也是全城戒备,想要逃跑根本不易。而他最终,会选择一个偏僻的,无人认识的地方安顿下来。”</p>

    钱塘若有所思的点点头。</p>

    “他和他的家人一定是分开的,那么多人一起行走,太过于显眼。”</p>

    钱塘再点头:“多谢殿下。”</p>

    虽钱塘此人有点能耐,这等事定能处理得不错,可朱标也担心会出现岔子,就让锦衣卫暗中盯着。</p>

    在锦衣卫的帮助下,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p>

    韩铎的家人以及韩铎前后被抓住。</p>

    朱元璋听取了朱标的建议,对韩铎,高行,李祯等人处以五马分尸的极刑,其余人等流放,充军。</p>

    夏原吉也趁着这次的会,将户部狠狠的整顿了一番,陈年旧账也都翻出来,查清楚了。</p>

    这一查,又查出了不少贪赃枉法的。</p>

    只是这些官员做得十分谨慎,只敢贪少的。</p>

    如此一来,杀也不是,流放也不是。</p>

    在朱元璋的心中,就只有这两个惩罚是好用的,其他的,用和不用都差不多。</p>

    就在朱元璋一筹莫展之际,朱标提议,不动官员们的官职,让他们打工来填补亏空。</p>

    打工这词一出,朱元璋来了兴致。</p>

    大明是禁止官员经商的。</p>

    标儿十分聪明,定不会在律法上反复横跳。</p>

    那就只能用其他的方式来获得银子。</p>

    朱标告诉朱元璋,宫女,太监们,工部的匠人等,都是有月例的。</p>

    可以按照一个月三十天,三十天,均分成做一日有多少。</p>

    再细分,则会有,半日多少。</p>

    细分以后,让官员去做苦力,做多少有多少银子。</p>

    若是做得不够好,也按照规矩,扣银子或者是其余惩罚。</p>

    太监宫女们所做的,都是辛苦活儿。</p>

    而官员呢,多是动脑的,并不费力。更有甚者是闲职,根本不操心。</p>

    朱元璋听了朱标这解释,立刻拍决定下。</p>

    </p>

    官员们去做了苦力,就会知道百姓的辛苦,切身体会过的,总比想象的要实际不少。</p>

    也免得这群家伙成天张嘴乱,务实的事根本不干。</p>

    此事决定下,朱标提出自己去下圣旨。</p>

    朱元璋没有意见。</p>

    圣旨下达,犯法的官员们一觉得轻松,二觉得难受。</p>

    轻松的是,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惩罚。</p>

    难受的是,做苦力,这地位一下子就下来了,很丢脸的。</p>

    然,朝野上下因这等动作,变得清明了不少。</p>

    大臣们都兢兢业业的做事,不敢有怠慢。</p>

    日子,就这么平和的过了一段。</p>

    这一日,朱标看到了一本丢在角落的奏折。</p>

    奏折上虽没有灰尘,却皱皱巴巴的,想来是经过了不少风雨才到他这里的。</p>

    打开一看,发现记录的也是事——倭国偷袭沿海,被全部剿灭,得了船上的物资,士兵也没有伤亡。</p>

    这等事,按道理是不该到他这里的。</p>

    只是,到了也不能是坏事。</p>

    嘿嘿</p>

    朱标眼前一亮。</p>

    他正在惆,自己做的火铳没有用武之地。</p>

    这下倒是好了,送上门来的用武之地啊。</p>

    既然倭国如此看得起大明,那便让他们好好看看大明的厉害。</p>

    第二天早朝,朱标就跟朱元璋告假。</p>

    朱元璋自然是不准的。</p>

    这朱标不在朝廷,他会不习惯的。</p>

    而且,许多事都得自己操心。</p>

    这样就跟要了他的老命一样。</p>

    可在知道朱标是请假去沿海实验火铳的威力,朱元璋一口答应下来,还表示,自己要跟着去。</p>

    之前他是见识过火铳威力的。</p>

    只是他听朱标这臭子,这东西还不能量产。</p>

    不能量产,那就意味着将士们暂时用不上。</p>

    这么好的东西总不能放在军火库里积灰吧。</p>

    大臣们对朱标去沿海没有太多意见,毕竟这朝廷还有个皇上在,不至于会乱的。</p>

    可皇上也要跟着去,又不是什么大事,根本不用这么兴师动众的。</p>

    于是,大臣们纷纷出来劝阻。</p>

    朱元璋决定好了,怎会因为大臣们的几句话就有所改变呢?</p>

    他大一挥,直接下令朱棣监国。</p>

    角落里看热闹的朱棣:???</p>

    监国?</p>

    那是累死个人还没有半点好处的。</p>

    他不要!</p>

    朱棣赶紧站出来,扑通一声跪下,紧接着就开始声泪俱下的哭诉:“儿臣不要,绝对绝对不要!”</p>

    “先前监国时,便是各种事,儿臣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更不能和大皇兄一样,还请父皇重新找人。”</p>

    笑话,监国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p>

    已经受过一次罪了,又怎么会再去受罪第二次?</p>

    朱元璋:“你不愿意那也没有办法。”</p>

    \":\"?=???du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