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可警告你们,若是持续这般,咱就把你们通通抄家,流放!”</p>
满朝文武:“微臣不敢!”</p>
朱元璋:“!”</p>
宋濂站了出来:“现在也就只能请蓝玉将军出山,两日内凑出万人,竭力追上殿下了。”</p>
临时组建军队?</p>
“咱先前就让兵部征兵?效果呢?这等时候了,却还要临时组建队伍?你们倒是做得相当不错啊。”</p>
宋濂自知错了话,又赶紧磕头。</p>
朱元璋更烦躁了:“磕头磕头,就只知道磕头!让你们想个办法,比杀了你们更难!”</p>
要不是这满朝文武没有办法全部都杀了,他还真的想一次解决问题!</p>
满朝文武再次磕头:“微臣知罪。”</p>
朱元璋:</p>
“都给咱滚!”</p>
身无长物的朱标自然是不可能就这样去的。</p>
他先来到了南京城外的一个村庄。</p>
靠近首都的,纵然是偏远地区,也会相对富庶一些。</p>
村庄都是务农为生的农民。</p>
男子白天出门劳作,女子则在家中做饭,织布。</p>
夜晚则凑在一起,围着篝火,喝酒聊天。</p>
朱标的到来,让村庄的村民都欣喜万分。</p>
不多时,太子殿下光临的消息便传得到处都是。</p>
这里的人会认识他,朱标一点都不奇怪。</p>
他一向在南京城内外走动,再加上所行善举多了,不少村民的家中也会悬挂他的画像。</p>
这一次他也不需要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p>
本来就是有需求才来的。</p>
夜晚,附近的好几个村庄的村民特意为朱标举办了篝火晚会。</p>
他被围在正中央,一旁是客气热情的村民。</p>
有递酒的,有嘘寒问暖的,也有送吃的。</p>
没有刻意的阿谀奉承,朱标觉得相处起来十分的自在。</p>
与大家聊天喝酒,吃得满足后,朱标才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p>
“其实,此次我特意前来,是有事要求大家。”</p>
村民一听,马上热情道:“只要是草民能做到的,定然万死不辞。”</p>
“您。”</p>
“不论是什么,草民等一定努力做到!”</p>
朱标:“我看村庄里的青壮年还是挺多的,如今明玉珍占山为王,朝廷征兵又妥协懈怠,导致没有可去抵御明玉珍的军队,就不知大家可能帮我?”</p>
害怕村民会犹豫,他马上补充了一句:“你们放心,不会让全部青壮年都过去的,至少会留下三分之二,剩下的才去。”</p>
话音刚落,就有村民表态了。</p>
“保家卫国,是我男二应尽的职责!草民愿意去。”</p>
“这是家族荣耀,有何需要担心的?只是殿下,若我等跟你去,怕是灭不了明玉珍啊。”</p>
“国家有难,我等就该舍己为国!”</p>
“去啊!怎么不去!”</p>
“有这等好事?肯定去!”</p>
“即便是有去无回,草民也心甘情愿!”</p>
“有国才有家,草民虽然没有读过书,但道理还是懂得的。”</p>
“殿下您无需担心,只要您需要,尔等定然万死不辞!”</p>
</p>
村民的热烈反响,使得朱标的眼眶带上了感动的泪水。</p>
</p>
他连连点头:“好,好啊。”</p>
他站起来,郑重道:“我替大明,谢谢大家了!”</p>
紧接着朱标从前襟拿出了他的私人印鉴:“我跟大家保证,不论是有来无回还是光荣回家乡,家人一定做好妥当的安排!”</p>
想让村民无私地为他风险。</p>
就必须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p>
朱标心中清楚,兄弟姐妹,父亲母亲是各位青壮年割舍不下的牵绊,必须要妥当安排。</p>
大家感动过后,最担心的,还是他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够。</p>
还有,都没有武器,又如何打明玉珍呢?</p>
纵然是不懂兵法,却也听过四川险峻,重庆那地方更是山路蜿蜒崎岖,纵然是有丰富的行军经验,想要攻克明玉珍,那也绝对不是容易的事。</p>
“殿下,对于此次收服西南,您的想法是什么?”</p>
“就我们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恐怕根本不行吧。”</p>
“也并非是我们要怀疑您,主要是问题就摆在这里,不得不计较啊。”</p>
朱标颔首:“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你们,上朝的时候满朝文武也是斟酌了许久,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来。”</p>
“啊?”</p>
村民有些惶恐了。</p>
而有一些还很冷静的看着朱标。</p>
“我都考虑过,重庆山多,看似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我们可以寻找新的出路。另外,你们是新兵,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行为举动也和身边人不一样,想要混进去,也还是有办法的。”</p>
“这两点,是突破的方法。而武器,我之前就在研究新的武器,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p>
“这一路,我一边征兵,一边先过去,武器和粮草会随后运送过来。”</p>
我若不想好一切,也不敢这么做啊。</p>
这下,村民的心才放回原地。</p>
“现在,你们哪些是识字的?”</p>
他需要识字的来帮自己解决一些问题。</p>
就一个人的他,很难把这一批要跟着他走的人在短时间记录并保存好。</p>
“我。”</p>
“还有我。”</p>
“我也会!”</p>
“好,就你们几个!留下三分之二的青壮年,这三分之二里面要包括,家中独子,有孩子但是还,父母亲年纪很大,需要照顾的。”</p>
“是。”</p>
第二天的早上,朱标先让这些人去登记,自己则在外面找了一块空地。</p>
等到全部登记好了以后,他拿过名单,简单了看了下。</p>
这几个村庄一共报名了三百人。</p>
这三百人,也足够做一些事情了。</p>
朱标又安排了十个领头兵,这十个需要对自己的二十九个下负责。</p>
待做好这些后,朱标写了一封密信,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在走到相对富庶的地区后,找到驿站,让厮帮他把信寄了出去。</p>
寄给的人,是毛骧。</p>
南京这些区域的不少东西是重庆那些地方没有的。</p>
朱标一边走,一边让新兵采买装备。</p>
粮食,刀剑,马匹还有当地的特色锦缎,能保存的食物,还有工艺品等。</p>
粮食,刀剑,马匹等都是作战要用到的。</p>
新兵能理解。</p>
可是,其他的他们就不能理解了。</p>
为什么要带特色锦缎等东西啊。</p>
这不是加重了负担吗?</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