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想去。”</p>
朱标口气坚定。</p>
朱元璋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你就别在这里搅和了。”</p>
“就你?也就是体力还行,会用兵吗?上过战场吗?有经验吗?大平原的战争你都没有经历过,还想去经历重庆这般崇山中的战争,你这是去找死啊。”</p>
怎么就去找死了?</p>
朱标皱起眉头。</p>
“首先,儿臣只需要五千人马。”</p>
他这个话出来,满朝文武全都震惊了。</p>
就五千人马?</p>
从什么地方筹措?</p>
若是就在此地,恐怕去个五万,也有点悬。</p>
太子殿下到底是在想什么?</p>
眼前的情况并不简单,必须要谨慎再谨慎。</p>
“五千?”朱元璋讥讽冷笑,“朱标你是脑袋有问题,而是咱在生你的时候,多给了点自信?”</p>
这简直就是在痴心妄想!</p>
“重庆那地方,你去过吗?路多难你知道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便是那些地方!心理准备恐怕你都没有做好吧!”</p>
“是啊。”其他大臣也劝朱标。</p>
“若是其余事,殿下要想去,那都是可以的。可如今,当真是不安全,殿下还是要多多考虑才是。”</p>
“殿下请务必谨慎。”</p>
“此事非同可,殿下若是还没有考虑清楚,可再多考虑一些时日。再者,大家都还在商讨此事,定还有办法的。”</p>
“殿下切莫冲动啊。”</p>
他这就冲动了?</p>
这能叫冲动吗?</p>
朱标转过身来,板着的脸上一双眼凌厉非常。</p>
就这么看了大家一眼,就让大家害怕得瑟瑟发抖。</p>
“首先,全国上下兵力不足是事实。若是想调兵,那就要承担风险,若是孤有十足的把握,可以不调兵就能解决明玉珍这件事,你们又何必阻拦?”</p>
朱元璋皱眉:“你就别大话了。”</p>
转过身来的朱标冷笑一声:“我什么时候大话了?”</p>
就这一句话,瞬间就让朱元璋不出话来了。</p>
“先前儿臣研究的兵器,父皇您不是用过吗?效果如何,您不妨现在同众位大臣一?”</p>
到那武器,朱元璋也忍不住激动起来。</p>
“那玩意儿,明明站得挺远的,在发出砰的一声后,就直接飞了出去。虽,会有打不到的时候,却能震慑一下敌人,并且对自己毫无损伤!是个非常好用的兵器。”</p>
“这段时日,儿臣一直在研究,如何扩大生产,最近已经有了些许成效。再了,这种武器,只要拿出来,随便打两下,就能吓唬到一群人。明玉珍虽占据西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可那些地方的铜矿,铁矿开采更困难,他也未必掌握了成熟的冶炼技术。”</p>
而这个,就是我们的突破口。</p>
“再者,只要钢珠能跟上产能,其余的,都是事。如今,钢珠的生产儿臣是有经验的。不仅可以从遵化运过来,还能去到其余有矿产的地方继续生产,所需要的代价也不是很高。”</p>
如此算来,岂不是左思右想都是很合适的?</p>
随着朱标的阐述,朱元璋的脸色变了。</p>
可他依旧有担心的地方。</p>
“重庆那地方,易守难攻,纵然你有新型武器,对方会害怕,恐怕也不是那么轻易能打下来的。”</p>
朱标颔首:“父皇这话得有道理,可万事都害怕,又如何成就大业?”</p>
“崇山峻岭,易守难攻,那也就意味着,四周都是天险。可对儿臣来,纵然是再艰险的地方,也总会有破绽。再者,只要钢珠的产能还有粮草的产能能跟得上,儿臣又何必担心这是一场持久战?”</p>
朱元璋还是担心:“你没有上过战场,咱还是觉得”</p>
朱标打断朱元璋的话:“儿臣就是最合适的。这朝廷,没儿臣几个月也是能行的。”</p>
虽然,你这个老爹也挺不靠谱的。</p>
</p>
“不可。”朱元璋很是担心,“咱就你这么一个”</p>
他的话还没完就意识到不对了,连忙住嘴。</p>
朱标:“父皇,不用担心,不用在意。”</p>
“此事,便就这么定了吧。”</p>
刘伯温思虑片刻,尊敬的拱道:“殿下,微臣觉得此事并不简单,要不您再考虑考虑?”</p>
“为何这么?”</p>
“明玉珍占据四川重庆,地理位置险要,再加上这些年,恢复了生产,四川的粮食产量本来就不低,即便是让明玉珍做困兽之斗恐怕也能坚持许久,倒是我们,路途遥远,什么东西都需要从外面运进来,实在是耽搁不起。”</p>
“为何一定要运进去?用当地的不就可以了?”</p>
刘伯温:?</p>
我的耳朵出现了问题?</p>
当地?</p>
当地一穷二白的,什么都没有,怎么又可以利用的呢?</p>
殿下到底在想什么?</p>
还是,吃饱了撑着。</p>
经过深思熟虑后,朱元璋开口:“此事,暂时不定下。”</p>
朱标无语。</p>
都这种时候了,还这个话?</p>
要死啊!</p>
朱标叉腰,斜着眼看朱元璋:“你确定?”</p>
朱元璋还不知道朱标这表情意味着什么,微微皱了下眉,点点头。</p>
朱标微微笑着点头。</p>
不错,真不错。</p>
那也行。</p>
没其他的事,就退了朝。</p>
朱标回到东宫,快速的收拾好行囊,将家中的事情跟常氏交代好后,留下一封信就走了。</p>
第二天早晨,朱元璋没有看到朱标来上朝,询问他人去了哪里。</p>
满朝文武都不知道。</p>
朱元璋让人去太子府叫朱标。</p>
这才得知,昨日朱标就收拾好东西离开了。</p>
主桌上放着一封信,是写给朱元璋的。</p>
父皇:</p>
儿臣知道,您不会容许儿臣这般任性。在事情看似任何都没有定下,意外众多的情况下,仍只身前往。</p>
你且放心,儿臣定会在三月后平安归来。</p>
朱标亲启。</p>
看完信的朱元璋脸彻底黑了。</p>
“这臭子在做什么?啊?”</p>
“竟然离家出走?只身前往重庆?”</p>
“那可是一个死局啊!就不能大家一起商量?非要固执己见?”</p>
气急败坏的朱元璋随意的扫了眼满朝文武。</p>
就这一眼,他更气了。</p>
“还有你们!”</p>
“愚蠢!无能!”</p>
“朝中事也没多少,怎就全都让朱标那臭子来处理?你们的本事呢?都吃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