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施主。”</p>
迎客的沙弥上前行佛礼。</p>
沙弥平日对谁都平和,面对谢施主时则多添了一抹笑容,毕竟他还没修成佛,偏爱一点也无妨。</p>
要不是谢施主,他们冬日会格外难熬,今年比往年都要更冷些,多亏寺里有足量的藕炭,大家才能按时做早晚课。</p>
去年有位师兄,在冬日里做晚课的时候冻死了,这桩事沙弥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如果去年谢施主就来宝德寺,师兄一定还活着。</p>
谢施主真的是他们的善人。</p>
不止如此,山下有了集市之后,宝德寺还更热闹起来,每天都许多香客前来进香,重新建造大殿的银钱也早就筹够了。</p>
山下的那些施主,闲下来就给他们做僧袍、鞋袜,那些买东西的人见了,也会买来送入寺中。现在每个沙弥中都有一两套崭新的僧袍、一摞新袜子、几双新僧鞋。</p>
谢玉琰道:“主持大师可在?”</p>
沙弥立即抬起头看去,方才师父就在高台上,可现在人不见了。</p>
看着沙弥一闪而过的诧异和尴尬,谢玉琰道:“没关系,师父在寺中即可。”</p>
这好回答。沙弥斩钉截铁:“在。”</p>
谢玉琰带着于妈妈走向寺中,才上了几级台阶,就瞧见了跑过来的严随。</p>
“谢施主,”严随欢快地跑上前,“你回来了。”</p>
严随比谢玉琰见到他时,长高了不少,脸色也红润了些,眼睛中满是压制不住的欢欣。</p>
“这段日子施主不在,大家都格外惦记。”</p>
尤其是他。</p>
严随每天都要下山,在人群中听谢玉琰的消息。听谢玉琰被抓捕的时候,他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算师父带着他念佛经,他仍旧静不下心,好不容易睡着了,却梦到当年他四处讨饭时,路上遇到几个饥民,险些被他们抓住的情形。</p>
那些人的眼神到现在他还记得,比夜里发着绿光的野兽还要恐怖。</p>
师父将他叫醒的时候,他眼泪都湿了枕头。</p>
他也不知道为何那么喜欢谢施主,明明谢施主没有与他多少话,但看他的目光就是不同。可能这就是师父的,这就是缘法。</p>
谢玉琰从于妈妈中接过一只青布包袱。</p>
“这是给你的,”谢玉琰道,“几本书册,还有笔墨纸砚。”</p>
严随的眼睛登时亮起。</p>
于妈妈又递过一个物什,谢玉琰也一并给严随。</p>
严随将青布包袱抱住,然后伸来接,那是一柄木刻的剑。</p>
“只是寻常的玩物,不知寺里能不能留?”谢玉琰到这里,没等严随回应,就压低声音,“不让留也没关系,你将它藏在菩萨像后,没有人看到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玩。”</p>
严随眨着眼睛,这就是他喜欢谢施主的缘由,谢施主每句话都能到他心里。</p>
这木剑,大刚刚好,正适合他,他都忍不住想要立即耍来看看。</p>
“还有,”谢玉琰从袖子里拿出一只布袋递给严随,“给你装银钱用。”</p>
就是普通青布缝的袋子,谢玉琰记得前世师父就偏爱这一种。</p>
严随垂着眼睛,眼角略微有些潮湿,但他不想让别人看到,他以前有个这样的布袋,是时候贴身放着的,应该是家人留给他的,里面的银钱早就没了,但他一直当宝贝似的放着,可是有一天一觉醒来,布袋子找不到了,可能是被老鼠,或是别的乞儿偷走了。</p>
“以后一些零碎的东西,就放在布袋里。”</p>
</p>
严随伸拿了,他抬起头呆呆地看着谢玉琰,半晌他擦了一把眼睛,露出笑容:“谢施主回来真好。”</p>
“谢施主是来找师父的?”严随道,“我给施主引路。”</p>
坐在偏殿准备研读佛经的智远和尚,听到外面传来的脚步声,不禁叹气。</p>
他屁股还没坐热,谢施主就找到了这里。</p>
“阿弥陀佛。”智远和尚起身与谢玉琰见礼。</p>
“大师这些日子可好?”谢玉琰道,“出门在外甚是挂念寺中,听重建大殿的银钱已经筹齐了,特来为大师道喜。”</p>
智远和尚再次念佛号:“多亏了谢施主帮忙,才能这般顺利。”</p>
那一张秀丽的面孔上满是笑容,不过智远和尚还是感觉到了一抹没有散去的杀气。</p>
该不会上又添了人命吧?</p>
阿弥陀佛,他什么都不知晓。</p>
“大师,咱们坐下话。”</p>
谢玉琰看着脚步向外挪了半步的师祖:“我也给重新修葺的大殿准备了些物什。”</p>
智远和尚的忍不住一抖。</p>
上次她带来了藕炭,然后弄出了泥炉,现在又是什么?</p>
他从来没有这般怕有人前来布施。</p>
智远大师道:“阿弥陀佛,寺里财、物都已筹备齐全”</p>
“我瞧着还是不够。”</p>
“够了。”</p>
“布施可以广结善缘,舍去悭贪,培植善根。”</p>
谢玉琰提及这个,大和尚只能闭嘴。这话是没错,但谢施主的布施,与这句话没有半点关系。</p>
“我还与人,宝德寺二月初二要办法会,我就是为了法会而来。”</p>
智远大师捻动佛珠的登时停下,他就要开口拒绝:“法会”</p>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p>
“宝德寺没准备办”</p>
“大师,”谢玉琰道,“眼见就要春耕了,百姓中缺少粮种,若是他们与豪绅筹借,秋收就要还三倍银钱,若是大师愿意,可以在寺中设义仓提供粮种,秋收后,只收两成利。”</p>
智远大师张开嘴。</p>
谢玉琰接着道:“还可租借耕牛给民户,不过这就需要寺中的沙弥和师父们下山查验,免得有人另做他用。”</p>
智远大师张开嘴,立即又合上,好半晌才道:“谢施主有这样的心思,何不直接设义仓?和尚并不懂得这些。”</p>
“我也想做,”谢玉琰道,“只怕会被豪绅阻扰。”</p>
她会怕?智远不信,她除了话带了个“怕”字,就没有任何地方与这个字有关系。</p>
谢玉琰叹口气:“而且我没钱。”</p>
智远登时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咳嗽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