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之和沈青盼年岁相当,但他比沈青盼大一点,他心中一直把沈青盼这个堂姑当妹妹的。</p>
他天仙般的堂姑被人惦记了,还是这黑黢黢的家伙。</p>
沈云之嫌弃地上下扫了一眼司徒璟。</p>
“忠武将军,在下有事求问。”</p>
沈云之借口把司徒璟拉走了。</p>
司徒璟不敢得罪沈云之,不停地转头看沈青盼,最后还是被沈云之拉走了。</p>
沈遇安下值回到家中,没见到司徒璟有些诧异。</p>
“不是司徒璟这家伙上门了么?怎么没见到人?”</p>
刘氏想到今天一直插在女儿和阿璟中间的侄孙捂嘴一笑。</p>
“和云之在你院中闲聊呢。”</p>
沈遇安闻言,和家人了两句,转身回院子。</p>
司徒璟见到沈遇安,欣喜异常,起身迎了上去。</p>
见到司徒璟,沈遇安愣了下。</p>
“司徒璟,你怎么晒得这么黑了?”比上次见到的更黑了。</p>
司徒璟脸上的笑消失,沈云之心情不错地勾起唇角。</p>
司徒璟痛心疾首地看着沈遇安,“遇安,亏我这一年日日想念你,没想到你竟嫌弃为兄。”</p>
沈遇安无语地看着他,日日想他?呵呵,想谁还不知道呢。</p>
沈云之眼睛一转:“岭南日头晒,不是谁都和叔父一样晒不黑,我瞧司徒将军晒黑了,气势更足了些。”</p>
最好是晒更丑些,堂姑也嫌弃。</p>
沈遇安看了一眼沈云之,总感觉沈云之眼底的狡猾不太对。</p>
司徒璟闻言,笑着露出一排大白眼,“云之侄儿得对。”</p>
被喊侄儿的沈云之面色一僵,司徒璟比他也没大多少,“司徒将军和我年岁相当,叫我表字便可。”</p>
“季志侄儿,你是遇安的侄儿,也是我的侄儿,不用生疏喊什么将军,直接喊我一声叔也行。”</p>
这司徒璟脸皮厚得很,想占他便宜,沈云之自是不肯。</p>
最后,各论各的了。</p>
“我先去换身衣裳。”</p>
沈遇安换了衣裳出来,就见两人势同水火,沈云之单方面损司徒璟。</p>
司徒璟可不敢得罪沈云之,他一到沈家就看出来,沈云之和沈家之间亲近。</p>
现在他也反应过来了,对方看他不顺眼,无非是看出了他别有心思。</p>
倒也正常,他今日站在青盼身侧,竟有些自惭形秽。</p>
他是不是该保养保养?司徒璟摩挲着脸。</p>
不可,若是脸白了,对战时,南越那些孙子非得嘲笑大楚将士不可。</p>
“饭菜应该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快去膳厅吧,免得阿奶她们等久。”</p>
沈遇安的话还是很管用的,两人再如何,还是顺从地跟了上去。</p>
“一年不见,遇安,听闻你最近动作不。”</p>
“出海的队伍得了些高产的粮食,明年你就知晓了。”</p>
明年应该能种到关隘口附近的州府了,沈遇安想着。</p>
“那我可就盼望着了,能让你亲自赞扬的粮食,自不是凡品。”</p>
两人一路交谈,没一会儿就到了膳厅。</p>
“来了,”见人到齐,王氏扭头吩咐道:“柳儿,让厨房把菜端上来。”</p>
“哎。”杨柳儿走了出去。</p>
没一会儿下人端着饭菜进来。</p>
众人落座,本是一起坐,沈云之见沈青盼和司徒璟座位相接,直接把沈青盼挤到下首。</p>
“堂姑,我和叔靖相谈甚欢,我坐这,呵呵。”</p>
沈青盼挑眉一笑,把座位让给了沈云之。</p>
司徒璟:相谈甚欢?你别太虚伪。</p>
</p>
沈遇安隔岸观火,心情不错地看着两人。</p>
他已经过了排斥司徒璟的时间,但不代表他不想看戏。</p>
司徒璟在沈家两日,沈云之日日下学就回家。</p>
本以为能解解相思之苦,岂料年关将近,心上人白日出门查账。</p>
晌午回来,沈云之这煞风景的又来找借口,扯着他就走。</p>
司徒璟无语望天,一直第三日,他要离开前,才找了会和沈青盼单独话。</p>
想要开口关心几句,开口却是问道:“你在岭南的生意怎么样?”</p>
沈青盼见他眼神懊恼,浅笑道:“还不错。”</p>
司徒璟点头,支支吾吾地看着沈青盼。</p>
“你有事直。”沈青盼无奈地看着他。</p>
这一年,两人也互相写了几封信,不过只是写了各自的近况,并未逾越。</p>
但也是这些信件,让两人一年不见,没有生疏。</p>
“我这一年日日练兵,晒黑了许多,”司徒璟声音越来越低。</p>
沈青盼好笑地看着他,“你原先也没多白。”</p>
司徒璟:</p>
是了,他在京城巡逻没少晒。</p>
“那你,”</p>
“样貌只是其次,我若以相貌取人,有遇安在,我还能嫁得出去?”</p>
司徒璟闻言,乐呵呵地笑开。</p>
沈青盼无奈摇头,“云之辈分比我低,但把我当妹妹,你别在意。”</p>
这几日,沈云之和司徒璟之间的苗头,沈青盼不是不知道。</p>
不过,这年头,想娶人家家里的姑娘,家中稍微考量也正常,所以沈青盼并未阻止。</p>
没见沈家其余人都没什么么。</p>
想来过些时日,沈云之告到幽州府的书信,便到老族长中了。</p>
“云之性情直爽,没什么。”司徒璟含笑地着,一副长辈的样子。</p>
青盼不嫌弃他黑就行,对于沈云之的刁难,他也不在意。</p>
沈云之的刁难比沈遇安可逊多了。</p>
司徒璟离开没多久,新的一年又来临。</p>
天庆二年,岭南的百姓精神面貌比以前更加好了。</p>
过了年,种了红薯的百姓们恨不得日日守在地里。</p>
地里的玉米杆发黄干枯,最先丰收。</p>
沈遇安让人收了官田的玉米。</p>
“百姓那里的玉米,陆大人去收回来,府衙的账上还有些银钱。”</p>
去年厚着脸皮向圣上讨了一年的税银,可都留着呢。</p>
留种的玉米晒干了,重量低了下来,但一亩地还是有大几十斗玉米。</p>
官府收玉米,百姓们不敢造次,玉米种子收得很顺利。</p>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p>
“你是,百姓们打算全部种红薯和玉米?”沈遇安皱眉。</p>
这可不行,便是后世,千百年来,红薯和玉米也代替不了大米。</p>
任大人一脸为难站在原地,红薯和玉米高产,但沈大人过,一直当主食可不好。</p>
“交代下去,所有人名下的田地,最少留一半种稻谷。”</p>
“是,大人。”任大人应下,打算亲自去办。</p>
“对了,让百姓们把地养一养,接连耕耘,对田地不好。”</p>
任大人连忙应下,这一年,他可是又看了不少农桑的书籍。</p>
确实和沈大人得一样,接连耕耘,田地会变得越来越贫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