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55章 声震寰宇
    第55章声震寰宇</p>

    “灵感米豆腐进度+,目前进度(000/000)”</p>

    米豆腐终于完成收集。</p>

    江弦坐在食堂,擦擦嘴巴,暗暗发誓,以后都不会再吃、再闻一下米豆腐这个东西。</p>

    大师傅仍在收听着棋王的广播剧,听到精彩处,又一次戛然而止,他气愤的猛拍一把桌子。</p>

    “妈了个巴子,这个狗作者,怎么老是在关键地方断哟!”</p>

    “”</p>

    江弦看着大师傅边的菜刀有些害怕。</p>

    寻思着离开湘西之前,他是棋王作者的身份可不能暴露了。</p>

    凌晨时分。</p>

    夜色浓郁,一部分人却刚开始忙碌起来。</p>

    印刷厂外,葳蕤的灯火下,一份份新印刷出的湖南日报被装上车,或是送去市里的各关单位、售报点,或是发送到郊区县城、邮电局以及省外。</p>

    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长沙城南白沙古井的水很受欢迎。</p>

    待业青年王富满跟着父亲到白沙井打水,两人肩挑担子走回城区,沿街叫卖,以水换米。</p>

    往些年,靠着一根扁担两条腿,父亲养活起了他们一家六口。</p>

    如今,也到了王富满支撑这个家庭的时候了。</p>

    阳光升起,暑气渐渐蒸腾,王富满有些疲乏,在路边一条街口坐下歇息。</p>

    然而过路人的白眼,却让他有些难堪。</p>

    父亲看出王富满的窘色,安慰道:“我走我的路,你行你的船,不要理会那么多。”</p>

    王富满点点头。</p>

    售报点已经开了,各类报刊摆的整齐,最惹人注目的便是人民报光明报这些大报纸。</p>

    王富满识字,眼睛好,不靠近,隔着老远也能望着报上内容,他一条条的扫过,忽瞧见湖南日报上一行大字:“个体经营的大门,该如何打开”</p>

    “嗯”</p>

    王富满愣了愣,鬼使神差的凑过去,看了看。</p>

    “你买不买”</p>

    “多少钱”父亲不知何时已经到他身后。</p>

    “三分一份。”</p>

    父亲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堆零钱,仔仔细细点出3分,拿给王富满一份湖南日报。</p>

    “家里供不起伱读书,看看报纸吧。”</p>

    王富满有些感动,重新坐回荫凉处,捧着这份报纸,如饥似渴的认真阅读起来。</p>

    文章了镇筸城一个做吃的商贩,受人排挤和欺负,被逼的跳入江中,幸得路人救起,却对未来的路感到迷茫和不确定。</p>

    革大婶哭了的时候,王富满鼻子也酸了。</p>

    再当他看到“取得合法身份”、“部门加以引导”这些词汇时,王富满觉得自己的心声都被出来了!</p>

    写的太好了!</p>

    王富满对于那样的日子充满渴望。</p>

    我们这些个体户,也想要挺直腰杆,不再遭受那些个白眼呐!</p>

    我们也想光明正大的被这个时代承认呐!</p>

    王富满看了一眼“许非”这个名字,深深的记住了他。</p>

    他暗暗决定,回去以后,一定要给这位老师写信。</p>

    </p>

    告诉这位老师他的心声。</p>

    三角园,是长沙最有名的服装摊贩集中地。</p>

    时下长沙年轻人最流行穿的喇叭裤、萝卜裤、蝙蝠衫都能在三角园里买到。</p>

    土生土长的长沙伢子易建良,也看到了这篇文章。</p>

    “瞿经理这个哈卵!”“太欺负人了。”</p>

    “好想坐车去打她哟。”</p>

    他二姨打他一下,“你生意不想做了”</p>

    “我感觉有些事,比做生意更重要,我们现在卖东西一点尊严都没有,还得被人撵。”</p>

    “唉,要是这样的文章能多一点就好了,不定上头就能关注到了,那么多个体户,不能不管吧”</p>

    “二姨,你先看会摊,我去给报社写信,我有一肚子话想。”</p>

    “你会写字么”</p>

    “我会拼音。”</p>

    京城。</p>

    红旗杂志社。</p>

    杂志社内有些冷清,编辑汪庆斌坐在桌前,专注的看着湖南日报上这篇头文章,双眸越看越亮。</p>

    他们的红旗于95年创刊,从属于中央,理论刊物,构成所谓“两报一刊”中的“一刊”,最风光的时候半个文化部的大楼都是他们的,与之并驾齐驱,这种地位是两报都不曾有的。</p>

    后世流行搞新媒体矩阵,其实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最早的、最强大的媒体矩阵就是“两报一刊社论”,即人民报、解军报、红旗杂志联合发表、同时刊出的社论。</p>

    这是所有媒体融合的祖宗,在过去,就是权威、风向、航标、灯塔。</p>

    “两报一刊”的最后一篇“社论”,在去年发表:“神州九亿争飞跃,欢呼全国科学大会胜利闭幕”。</p>

    这也是历史上的最后一篇“两报一刊社论”,因为红旗后来停刊了,杂志社也被撤销,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求是杂志创刊。</p>

    “主编,我认为这是个会!”汪庆斌兴奋的找到主编熊复,将这份湖南日报拍在他桌前,“我们能找评论员写一篇社论么”</p>

    病房里。</p>

    岁的现代作家、编译家周立波,如今已积劳成疾,重病不起。</p>

    周立波与赵树理并称为“南周北赵”。</p>

    他的妻子编剧林蓝,坐在床边,为他念诵着今天老家湖南的一份报刊。</p>

    老人家思索一阵,“镇筸城,那不是茂林的家乡么</p>

    不定能认得这个许非哟。”</p>

    “文代会就快开喽,你能见着沈茂林了。”</p>

    “去不了、去不了,我起不来喽。”</p>

    林蓝抹了抹眼角,“好些人盼着见你呢,你好好养病。”</p>

    湖南日报发行量30万份,只发往省内及周边省份,以及京城、上海这些大城市。</p>

    刚过一天,发行所打来电话,申请加印。</p>

    也就是,昨天的30万份湖南日报被一抢而空,有30万人看到了那篇文章,有30万人同情革大婶,憎恶瞿经理。</p>

    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p>

    随着红旗的一篇社论发布,这篇个体经营的大门,该如何打开在内部关注度骤然提升。</p>

    红旗以及当期湖南日报,被送入n省大大各级关的办公室内。</p>

    包括镇筸国营饮食店上级领导的。</p>

    领导翻翻红旗看看湖南日报,血压上来了!</p>

    p:求一个明天的追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