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76章 吃豆腐
    第6章吃豆腐</p>

    下午六点,江弦跟沈从文挎个篮子,往羊宜宾胡同去。</p>

    “沈老师您慢点儿。”</p>

    “离得不近,迟了三三该发脾气了。”</p>

    沈老师夫人张兆和在家中排行老三,三三也是他对夫人的爱称,后来这昵称移植到他的中,创造出了三三中经典的人物形象:三三。</p>

    马路对面就是赵堂子胡同,走到头,右转,来到北总布胡同,这胡同有“赵家楼”遗址,以及林徽因“太太的客厅”。</p>

    抵达羊宜宾胡同,沈老师已是气喘吁吁。</p>

    “张老师。”江弦朝张兆和打声招呼。</p>

    “江弦来了。”张兆和满脸和蔼,“我听二哥你在人民文学过了篇稿子。”</p>

    张兆和口中的二哥,就是沈从文。</p>

    “是,我写了一部长篇给他们。”</p>

    “给了哪个编辑”</p>

    “王扶编辑和崔道怡编辑。”</p>

    “崔道怡是老同志,王扶我不认识,应该是后来调进去的吧。”</p>

    张兆和也曾在人民文学任职,对那里的情况颇为了解。</p>

    沈老师不敢多话,跟个怕犯错的孩子似得,乖巧的坐正正、吃饭饭。</p>

    张兆和算是下嫁,她是安徽四大家族张家三千金,家中坐拥万顷良田,叶圣陶都“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p>

    沈从文老师则是典型的穷子,家徒四壁,学毕业,还当过几年土匪。</p>

    江弦蹭了顿饭,又继续听沈从文讲了会儿唐史,才蹬着车子,返回北影厂。</p>

    一天下来,灵感唐代的进度(2/0)</p>

    获取方式有点儿类似于刷慕课,进度即听的时长,单位是时。</p>

    医科院。</p>

    不久前,与医科院一体的中国医科大学,正式恢复建学,设医学专业,改名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p>

    八年制!</p>

    不过这座学府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国内顶尖水准,欢迎热爱医学的同志报考。</p>

    食堂里,朱琳与方招娣坐在一起吃着东西。</p>

    “北影厂的食堂怎么样”</p>

    “挺好的,大师傅艺高超,听做烤鸭水平比全聚德都高。”</p>

    俩人正聊着,旁边忽传来惊喜的声音,紧接着冒出一人。</p>

    “朱琳同志!”</p>

    一男子快步凑过来,自来熟道:“好久不见,我听你去拍电影了。”</p>

    “你是”</p>

    “我是伱们隔壁所的,我叫罗友民。”</p>

    “哦,罗同志你好。”朱琳礼貌打声招呼,收拾好餐盒离开。</p>

    方招娣比较磨蹭,被他缠着简短聊了几句才脱身,在楼门追上朱琳的步伐,递来页纸。</p>

    “这个罗友民想追求你呢,让我把这个转交给你。”</p>

    “你替我还回去吧。”</p>

    “我就你不会收,这些男人在你眼里都跟青蛙似得。”</p>

    方招娣借着昏黄的灯,饶有兴致的瞥了眼纸上内容。</p>

    “呀,他写的这首诗还不错呢。</p>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p>

    </p>

    朱琳听得耳熟,乜了一眼,扑哧笑了。</p>

    “那才不是他写的。”“那他品味也不错啊,这首诗写的这么独特、这么有情调。”</p>

    “诗就是诗,和他有什么关系。”</p>

    朱琳态度明确,趁着夜色,和方招娣在校园散步消食。</p>

    晚风轻抚,灯下虫乱飞。</p>

    “这也不行,那也一般。</p>

    也不知道你那个男朋友是什么人,居然能从一堆青蛙里脱颖而出。”</p>

    “他才不是青蛙。”</p>

    “还护着呢,这胳膊肘拐的,咦”</p>

    “谁护了”朱琳脸刷的一红,打她胳膊一下,皱皱鼻子,“他就是只癞蛤蟆。”</p>

    “啊欠!”招待所里,江弦莫名奇妙的打个喷嚏。</p>

    他正和张洁聊着呢。</p>

    听张洁的一部有一个青年被央视看中,改编为了电视短剧有一个青年,演员有:张铁林、方舒、陈浥据陈浥是“不识知宅博士”的博导。</p>

    张洁她没要钱,因为这剧组一点儿钱也没,央视全部的投入只有几百块,拍摄的工厂是借的,还有些镜头是在张铁林家拍的,主角们也没有片酬,跟钱沾边的只有晚上拍大夜时几毛钱的夜班加餐。</p>

    该不,央视就这臭毛病,抠抠搜搜。</p>

    杨洁拍西游记,拍了一半央视就不拨款了,他们是“吃喝玩乐组”,还组建了个查账团队来调查。</p>

    给杨洁气得不轻,后来还是演蜈蚣精那李鸿昌老师,上铁道部拉了三百万的赞助,才把西游记给拍完。</p>

    顺便一提,李老师还是山东f研究会理事长呢。</p>

    “你剧本改的怎么样了”</p>

    张洁此次调入北影厂,正是为了修改她投给北影厂电影创作杂志的第二部电影文学剧本我们还年轻。</p>

    电影创作是北影厂主办的期刊,内容以电影文学剧本、电影故事为主,读者对象则是电影工作者和电影文学爱好者,有些好剧本还会被挑出来拍摄。</p>

    “下个月就发。”</p>

    “拍吗”</p>

    “随缘吧。”</p>

    江弦记得是没拍,他不记得有这么一部电影。</p>

    回到自己屋,先脱成光脊梁,打盆热水,坐在床沿儿泡了会脚,随后关灯上床,舒舒服服躺在凉席上。</p>

    房间里一片静谧,不时能听到外面路上的车鸣马嘶,打破这份沉寂。</p>

    马车电影</p>

    江弦胡乱想着,脑中支离破碎的播放起一部曾看过的老片子。</p>

    梦呓着,迷迷糊糊睡着。</p>

    次日又去了东堂子胡同,沈老师正吃着昨晚从张老师那带回来的粘豆包,汪曾祺也在,还和他搞着“精神会餐”。</p>

    所谓精神会餐,就是用人的智慧来填补物质的空白,靠回忆、讲述鸡鸭鱼肉解馋,白了就是yy。</p>

    “要上上品,就得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开水一烫一捞,揉细盐,来几滴香油,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要不就是麻婆豆腐,做这道菜得多放油,还得撒牛肉末,瘦猪肉末没味道,文火轻烧,起锅撒一层川椒末”老头儿越越美。</p>

    “香椿拌豆腐有啥好吃的,我看不算什么上上品。”</p>

    江弦跟个杠精似得贬损,不待汪曾祺反驳,他又话风一转。</p>

    “麻婆豆腐倒确实不错,我今儿才知道一定要用牛肉末,师兄果然是有一套,跟师兄学上几,我看上萃华楼当个大厨都没问题。”</p>

    “言过了,哈哈。”汪曾祺一阵得意。</p>

    就是总觉得有点奇怪,怪在哪儿又不上来。</p>

    他不知道,在后世,人们把这种先否定、后肯定的行为称作——</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