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瞧这一家子</p>
“怎么了怎么了这是”</p>
刘医生匆匆进到屋里,上端着一盘儿刚炸好的带鱼。</p>
瞥见朱教授跟个打了败仗的将军似得,她隐约猜到什么。</p>
“你是不是人家江弦了”</p>
“”</p>
“你人家干啥啊人都那么大人了你还人家。”</p>
刘医生不满的把一盘儿带鱼放桌上,“大过年的,人孩子特意给咱送带鱼过来,结果热脸贴伱个冷屁股,干嘛呀你。”</p>
朱教授敲敲桌子,“我是告诉他,他那写的有问题。”</p>
“有没有问题那人家能不懂么”</p>
刘医生一脸的不满,“人家是写的,你一看的,你比他还懂呢,你怎么不去写啊”</p>
“”朱教授抿了抿嘴,不出话了。</p>
刘医生满眼焦急的坐在一旁,“这下好了,大过年的,万一给琳琳气的都不回来过年,你就可满意了。”</p>
另一边。</p>
天光黯淡,几盏路灯亮着。</p>
隐隐绰绰的路上,江弦和朱琳并肩而行。</p>
“你可够厉害的,你爸你都敢摔打。”</p>
“他就是一老糊涂。”朱琳没好气儿道。</p>
江弦没去安慰她,而是认真道:“你记住现在这种感觉。”</p>
“嗯”</p>
“艾京华有很多镜头,要的都是这种状态。”</p>
“这会儿好端端的什么戏啊。”朱琳埋怨一嘴,不过脸上郁色也消除一大半。</p>
江弦轻笑一声,“今天这事儿其实也没啥,现在的文学,忽左忽右,任何作品有争议都是正常的,再,读者的批评信我常能收着,有些话可比你爸的难听多了。”</p>
“是么”</p>
朱琳乜他一眼,“那你看了难受不”</p>
“我就当看乐子。”</p>
“你还挺厉害的。”</p>
朱琳蹙着眉,设身处地的想想,“要是有什么人给我写信,批评我演戏演得不好,我指定难受极了。”</p>
“那你可得做好心里预备,鸡蛋里挑骨头那人儿多了去了,哪个成名的演员背后不是成群结队的黑子。”江弦提醒。</p>
“黑子”</p>
“就是黑你的人,不支持你的人。”</p>
“你这用的都什么词儿。”朱琳咯咯一笑,马上又有些踟蹰。</p>
她知道他所的可不是臆想,而是不远将来即将成真的现实。</p>
“别有压力啊。”江弦鸡汤道:“低头只能看见泥泞,抬头才能看见风景。”</p>
“你真是会苦中作乐。”</p>
“这有啥苦的,生活中的苦难多了去了,这不叫苦,对了,你们家那会儿怎么样”</p>
“哪会儿”</p>
“你呢。”</p>
“肯定不好过啊,我们家这情况。”</p>
“你看,再苦能有那会儿苦么。”</p>
“倒也没什么,不过是挨些骂,遭些冷眼,我也没受什么罪,很早就下乡了,在山西一个农场,虽然吃饭也缺油水,不过那儿醋不错,面也好吃。</p>
就是看到我爸的样子特难受,我记得有几个还是他最关爱、最接近的学生”</p>
朱琳眼眶有点红了,她可是掉进河里也不觉得委屈的性格。</p>
江弦给她抹了抹眼睛。</p>
</p>
“行了,回去吧。”</p>
朱琳眨巴着湿哒哒的眸子,“我发现你这人一个优点。”“嗯”</p>
“你这人特理性。”</p>
江弦笑笑,“我就当你意思是我很靠谱儿了。”</p>
俩人溜溜达达一会儿,这才回到家里。</p>
一进门,瞅见朱教授、刘医生正一脸愁容的坐在椅子上。</p>
“朱伯伯,刘伯母。”</p>
江弦主动打一招呼,老俩如梦初醒,同时站起。</p>
“江弦,琳琳,你们吃东西了没,肚子饿不饿啊”刘医生问。</p>
“刘伯母,我们俩什么都没吃呢。”江弦回答,又反问他们,“你们吃了么”</p>
“我们也没吃呢,我把饭热热咱一块儿吃。”刘医生端起盘子,顺便儿发起牢骚,“你这闹得,一桌子好饭全凉了。”</p>
“”</p>
朱教授就感觉特刺耳。</p>
这牢骚怎么听都是冲他发的。</p>
一家人又重新坐到桌前。</p>
桌上摆起了炸带鱼、炸生米、炸咯吱、豆儿酱,刘医生还特意炒了盘西红柿鸡蛋。</p>
这季节没西红柿,西红柿是从自制罐头里取的,七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弄那自制西红柿罐头,夏天西红柿便宜买来一堆西红柿,切块,弄输液瓶里,一存存半年,到了冬天吃。</p>
朱琳绷着脸,低头自顾自吃着。</p>
江弦给她夹一筷子带鱼,她口口的咬。</p>
“江弦,合你胃口吧”刘医生关心道。</p>
“刘伯母您太谦虚了,这菜炒的真有水平,味儿真好。”</p>
“哈哈,你爱吃就行。”</p>
刘医生笑笑,桌下踢朱教授两脚,眼神暗示那叫一急切。</p>
朱教授叹一口气,拿起筷子,主动夹起一块炸带鱼,放到江弦碗里。</p>
“咳咳,江,吃的时候心点儿,有刺。”</p>
“哎!谢谢朱伯伯!”江弦热情道。</p>
朱琳瞥见,脸色微不可察的融化几分,嚼完嘴里的菜,也夹起一块儿带鱼,放去朱教授的碗里。</p>
“爸,您慢点吃,别卡着喉咙。”</p>
“哎、哎!哈哈哈哈!”</p>
朱教授喜笑颜开,点头答应,美滋滋的夹起碗里带鱼,大快朵颐。</p>
害,什么文学理念,什么艺术坚持,通通都是狗屁,比不过女儿一个笑脸。</p>
“朱伯伯,我敬您一杯。”</p>
“呵呵,来。”</p>
赶在年三十以前,京城文艺这边儿给江弦把伏羲伏羲的稿费结了。</p>
月份,出局制定稿酬的暂行规定著作稿稿酬为每千字3至0元,翻译稿稿酬则为每千字2至元。</p>
京城文艺痛痛快快把江弦的稿费提到了每千字0元,按照原本千字元只能拿546块的稿酬,往上抬了234块,到0元!</p>
这可算给江弦缓解了下经济困难,起码有钱过个富饶年了。</p>
要知道自打他买了那院子,不光在张洁那儿登了一屁股饥荒,头上也没了多少能用的钱。</p>
同时,他也期待人文社那边儿芙蓉镇的出,那儿的稿费才是重头戏,除去基本稿酬,还有印数稿酬,作品销量和作者收入变得息息相关。</p>
这会儿的年三十晚上也有节目,央视组织的八十年代第一春,录播。</p>
江弦一家人围在桌前,嗑着瓜子,看的津津有味。</p>
“下一个节目,五官争功。”</p>
“作者:江弦。”</p>
“表演者:马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