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江弦是哪个山头的</p>
冯骥才太知道江弦这货的稿费有多高了。</p>
不别的,就江弦出的那些作品都有多少了</p>
出社每一次加印这些作品,都得再给江弦支付上一笔印数稿酬,这可都是白的银子。</p>
哪像他们这些作家,大部分时候写文章都是一锤子买卖,文章发表以后,基本很难再创造出什么价值。</p>
领受了获奖证书、奖牌和三千元奖金,获奖的六位作家依次进行了发言,分享了自己获奖的感受。</p>
姚雪垠讲的时候眼眶都湿润了,有时候,一个作家对一部耗尽的心血,可不比养活一个孩子少。</p>
起来姚雪垠老爷子一生也够传奇的。</p>
他时候还被土匪当“肉票”抓去过。</p>
旋又被一个土匪头目认为义子,在土匪中生活了00多天。</p>
很快轮到江弦发言。</p>
今年,他的一篇报告文学理解万岁,在国内很多地方都讲的非常火爆,所以作协特地给他安排作为作家代表进行发言。</p>
此外,这次安排又掺杂着几分试探。</p>
如今文艺界,分歧非常严重。</p>
大体来,作家们可以分为“惜春派”和“偏左派”两个派系。</p>
这场“惜春派”和“偏左派”之间拉锯式的较量,几乎贯穿整个0年代。</p>
并且越是作协的高层,文学地位越高,自身的派系就越坚定。</p>
像是茅、巴、光、冯、陈,被视作“惜春派”的代表。</p>
刘、丁、贺、王、林,这些则是“偏左派”的代表。</p>
哪怕此刻台上的获奖作家,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文学立场。</p>
唯独江弦这个作家比较特殊。</p>
他的代表作里有大逆不道的意识流文学、寻根文学,还有伤痕和反思。</p>
所以惜春派一向将他视作自己人,视作惜春派的得力干将。</p>
然而江弦在后续创作中,渐渐放弃了“伤痕”“反思”的写法,不再致力于挖掘那段历史。</p>
随着他思想的越发晦涩,江弦的立场变得越发变得模糊。</p>
他惜春,他的一些表现又有点偏左,他偏左,他比谁都惜春。</p>
反正从他文章里,没办法将他明确的归于哪方派系。</p>
江弦如此的年纪就能捧得茅盾文学奖这座桂冠,在未来的文学界必然牢牢占据一席之地。</p>
所以这次安排江弦发言,不管是惜春派还是偏左派,都没有反对,都乐于促成。</p>
两派都想从这次发言里听一听江弦的文学态度和文学立场。</p>
你江弦究竟把自己归在哪个派系哪个山头</p>
当江弦站在主席台中央的一刻,所有人都朝着这名年轻作家看去,期待着他接下来的发言。</p>
在这种场合下,一个作家对文学态度的表达,一定会透露出他们的文学立场。</p>
听到江弦题写的发言稿名为深情地领受人民的鞭策。</p>
偏左派的作家们相视一笑,惜春派的作家则微微皱起了眉。</p>
在过去几年里,依靠着“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惜春派”在舆论场取得了争论的话语权,在双方的争论当中,“惜春派”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地位。</p>
但就在今年,随着上头精神的东风抓紧,攻守易型,偏左派发起对惜春派的反攻。</p>
如此形势之下,江弦这样一个发言题目,难免会让人觉得,这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要向着占据上风的偏左派那边靠拢。</p>
“我知道此生的文学义务就是建树关于人的理想,建树关于生死、荣辱、爱恨、美丑的人性坐标。”</p>
“一个人的历史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的情怀是民族情怀的一部分。”</p>
“为此,我喜欢精确到位的现实主义,喜欢情绪饱满的理想主义,也喜欢直面人类精神危的现代主义。”</p>
“写作者的精神维度决定了其作品的优劣高低,所以,对登高望远的热爱时刻伴随着我们对陨落与滑坡的警惕,写作者的另一个名字就是永远的攀登者。”</p>
“”</p>
江弦讲前面的时候,“偏左派”听的频频点头,就连和江弦有些旧怨在的贺井之,紧绷的脸色都舒缓几分。</p>
不过讲到后面,就换成“惜春派”的作家眼神逐渐变得明亮。</p>
江弦一番发言很快结束。</p>
礼堂内的作家们,不管是偏左派还是惜春派,齐刷刷为他的这段发言鼓起了掌。</p>
因为在他们看来,江弦的发言里有相当漂亮的金句。</p>
但是鼓掌过后,他们又忍不住要问自己。</p>
这子究竟是算个啥派</p>
了半天,的这么好,到最后不还是没清楚么</p>
授奖大会结束,大会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多名文艺工作者,一同进行了大合影。</p>
费了一些周折才结束。</p>
中午就在海子里用餐,下午又紧接着举行一场座谈会。</p>
获奖的六位作家仍是人群中的焦点,尤其是最年轻的江弦,他的作品被在场的评委和出席嘉宾多次谈到。</p>
座谈会进行到一半,创作东方的魏巍忽然问了江弦一个问题:</p>
“你觉得未来的文学,是应该真实地暴露和反映中国当代社会伤痕与现实,还是应该恢复“十七年”主流文学。”</p>
这算是把江弦给逼到死角了。</p>
刚才他那一番发言,大家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一个确切的态度。</p>
但现在魏巍的这个问题,正是惜春派和偏左派争论的核心。</p>
他这个问题问完,本来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了江弦。</p>
江弦叹一口气。</p>
见众人如此关注,他不慌不忙的喝一口面前的茶水。</p>
“魏巍同志,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p>
他抻了几秒钟出这么一句话,让本来期待的众人倍感失望,这了跟没一样。</p>
江弦见众人如此反应,轻笑两声解释道:</p>
“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有一个和这个问题相冲突的观点。”</p>
“我是个年轻作家,在场的很多作家都是我的老前辈,作品都是我曾经读过的,像王濛同志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白羽同志的火光在前,丁凌同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巴金同志的家”</p>
江弦一连点了很多人的名字,这其中既有“惜春派”,也有“偏左派”。</p>
众人都有些懵,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江弦绝对要表述清楚他的观点。</p>
“我的这些作品,有些是我时候读到的,有些是我走上文学道路以后才读的。</p>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在这些作品里,读到了一些隐藏的内容。</p>
那就是‘形而上’的思想内容,以及思想中最深层的‘使命感’。”</p>
众人听得专注,也就跟着江弦的话语思考。</p>
听到他的这个“隐藏内容”,俱是一愣。</p>
可不就是如他所</p>
不管是惜春派的作家,还是偏左派的作家,里当然都有一种“使命感”。</p>
江弦紧接着道:“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作家,在写作这么久以后,在读过巴尔扎克看过川端康成以后,我渐渐的摸索出一条我渴望的写作道路,或者一种更适合我自己的写作方式”</p>
“那就是更渴望尊重个性、尊重个体的写作方式。”</p>
</p>
“就像死里逃生之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淹没于体制器中的卡夫卡、我行我素的纳博科夫”“在我看来,文学创作绝不能悖逆内心,绝不迎合读者,绝不能充当工具。”</p>
“文学应该在绞肉一样的现实中,保持着清醒与独立。”</p>
到最后,江弦顿了顿。</p>
一句堪称大逆不道的话炸响在所有人的耳边。</p>
“文学这驾马车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现在应该把那些不属于文学的东西从马车上卸下来了。”</p>
咝。</p>
静。</p>
所有人那叫一个安静。</p>
在听过颁奖仪式上江弦的发言以后,难免会有人在想,江弦这是怕得罪人,是首鼠两端,讲一些骑墙的话来打太极。</p>
如今再听完江弦的这番观点。</p>
这特么是怕得罪人</p>
屁,他是要掀牌桌!</p>
不管是惜春派还是偏左派,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将自己的某些愿景捆绑在了文学上。</p>
但江弦这会儿的是什么</p>
要把那些不属于文学的东西从马车上剥离了!</p>
这就相当于什么。</p>
问你rb</p>
然后你在和b和r这三个选择之中。</p>
选择了交白卷。</p>
我全都不选。</p>
这正是江弦对惜春派和偏左派的试探做出的回答。</p>
我要走一条更新的文学道路。</p>
作为如今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p>
江弦有底气这样去这样的话。</p>
以前他什么都不是,只能唯命是从,研究大佬们的话和观点,被裹挟着写作。</p>
但现在。</p>
该你们来听我的了。</p>
当然,江弦从来不是愣头青。</p>
作为重生者,他太清楚,搬一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观点过来,只会让人觉得大放厥词、天方夜谭,最后水土不服的死掉。</p>
就像王莽在汉朝搞主义。</p>
这能行得通么</p>
当然行不通。</p>
因为这些观点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p>
不过江弦所的这个文学马车的比喻,其实正是0年代的一个著名比喻。</p>
在另一时空,0年代的文坛,基于这个比喻,爆发了一场思考:</p>
“文学是否应该重回本身”</p>
“是否应该抛弃大众审美、抛弃社会和政治、抛弃那些深奥的哲学,让文字回归本质。”</p>
所以这个观点是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p>
而江弦只是让这个比喻从他的口中了出来。</p>
在惜春派和偏左派的面前,阐述一种新的文学主张:</p>
“重回本身!”</p>
而这样的主张,很快就得到了在场很多作家的认可。</p>
不是哪个作家都喜欢给自己分个山头。</p>
大部分的理念之争,只是外界一些舆论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争论,简而化之把他们分成了两个派系。</p>
或许人家本身并不这样去归类自己。</p>
就像是姚雪垠。</p>
在外界人的口中,一向认为姚雪垠是“偏左派”。</p>
包括看李自成,也能从中体会到一些偏左的感觉。</p>
但是晚年姚雪垠曾经对人过,他哪个也不是。</p>
借用丁凌的法,他是“独立大队”。</p>
所以一听到江弦提出要走一条“独立大队”的道路,姚雪垠马上认可了他的观点。</p>
对啊,文学应该重回本身!</p>
还有江弦的“老情人”刘鑫武老师。</p>
刘鑫武作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自然也被视作惜春派代表作家。</p>
但实际上,刘鑫武也并不赞同自己是惜春派这样的法。</p>
此刻,听了江弦的观点以后,也是忍不住频频点头。</p>
除了他们二位。</p>
在场的作家们,这一秒或是颔首思考,或是交头接耳,或是会心一笑,或是绷紧脸颊。</p>
贺井之这位的偏左派话事人,这一刻明显有些不悦。</p>
光未然就看乐子心态,还挺高兴。</p>
在这回茅盾文学奖评选,无形之中自然避免不了两派较量。</p>
但就结果来看,占据上风的“偏左派”牢牢掌握着这次茅奖评选的话语权。</p>
从这次获奖的之中就能看出来。</p>
这些获奖相比于“惜春派”,更偏向于“偏左派”。</p>
其中江弦的芙蓉镇虽然有着惜春色彩,但总体还是掺杂了“左”的痕迹。</p>
深层次解读的话,茅奖给芙蓉镇而不给许三观卖血记和其他,可以看做这是偏左派对江弦的一次拉拢和敲打。</p>
然而江弦的掀牌桌是没人能想到的。</p>
他在全国各地的作家面前这么一秀肌肉。</p>
有多少作家会支持他的新文学主张</p>
惜春派本就形势吃紧,自然无所谓。</p>
但占据上风的偏左派,这回可是在江弦身上吃了个哑巴亏。</p>
“好一个重回文学本质,哈哈。”</p>
看着贺井之吃瘪,这些日子始终心情有些压抑的光未然,忽觉今天真是天气晴朗,好不痛快。</p>
这一天,茅奖授奖仪式作为文坛盛事,将被文艺报文汇报光明报中青报这些个国内知名媒体报道出去。</p>
而江弦的这条比喻,也会随着这些报告,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文坛的新观念、新声音。</p>
在不远的未来,一批新一代的文学力量。</p>
冯唐、路内、曹寇、苗炜、阿丁、阿乙</p>
这些中间代的作家将深受他“重回本身”的启发。</p>
几十年后,成长为中国文坛的主流和中坚力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