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26章 入选教材
    第426章入选教材</p>

    国宴的气氛轻松且愉快。</p>

    “江弦同志,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黄一鹤端着酒杯,笑眯眯的和他碰杯。</p>

    “哟,黄导。”江弦把杯子端过去。</p>

    黄一鹤就是前两年春晚的总导演,也是央视春晚开创者。</p>

    “黄导,去年春晚错过了,我在国外,没看上直播,今年咱还办不”</p>

    “办,当然要办。”</p>

    “还是您办”</p>

    江弦笑呵呵道:“那我今年除夕,可要坐在电视前翘首以盼了。”</p>

    “呵呵,今年组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春晚的工作,务必要做好,到时候也要请江弦同志您再帮忙指导、指导。”</p>

    黄一鹤这句话完,周围几个人的表情微妙起来。</p>

    3年、4年的两届春晚都办的非常成功,受到了国内观众们的集体好评,黄一鹤这位总导演,俨然文艺界的明星。</p>

    然而此刻听黄一鹤的意思,竟然还要请江弦这个文化界的作家来帮忙指导,这就有意思了。</p>

    “你们有所不知。”</p>

    黄一鹤兴致勃勃的和周围人分享,“办第一届春晚的时候,四个主持人,愣是没法搞出一份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台本,最后是请江弦同志,他稍作指点,我们便茅塞顿开。”</p>

    “是么!”</p>

    众人惊讶,没想到第一届春晚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p>

    “对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名字也是江弦同志取得。”黄一鹤又道。</p>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一阵惊讶,根本没想到风靡全国的春节联欢晚会,竟然还和江弦这名作家有着这么深的渊源。</p>

    这位可真是</p>

    文成艺就。</p>

    文艺两开!</p>

    这就难怪黄一鹤刚才会和江弦出那种话了。</p>

    “黄导,您太客气了。”江弦自谦一句,又听黄一鹤今年春晚搬去了工人体育场举办,规模空前。</p>

    他这么一,江弦脑海中闪过些5年春晚的记忆,不过因为喝了点酒,记忆非常模糊,他便没再往下细想。</p>

    “同志们。”</p>

    听到一声招呼,周围人腾一下全部端着酒杯站起,江弦也跟着站起来,看到树哥在簇拥下走来。</p>

    他热情洋溢的和巴金打了招呼,然后向着作家们举起酒杯:</p>

    “同志们,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学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和人民大众有了初步结合。</p>

    但是,我们广大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不要骄傲,不要自满,保持谦虚的态度,保持刻苦的学习和工作。</p>

    我们相信,我们是可以完成我们这一代的文学艺术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务。</p>

    团结起来,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政治革命而奋斗!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文化革命文艺革命而奋斗!人民的文学艺术胜利万岁”</p>

    一番话讲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在座的新老作家们,无不面带激动。</p>

    领导一位一位的过话,最后站到江弦面前。</p>

    “这是江弦同志,我们文学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巴金给领导介绍。</p>

    “我知道嘛,我和他见过很多次了。”</p>

    领导笑了笑,道:“前段时间,我可是听就连大名鼎鼎的日本演员高仓健先生和中野良子姐,都拜倒在了江弦同志面前,为他的才华倾倒,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编出来的”</p>

    这会儿也是假消息满天飞。</p>

    宇宙牌香烟里就讽刺过这个社会现象。</p>

    “我确实见到了他们二位,倾倒有点儿太夸张了,只是作品受到了两位的欣赏。”江弦委婉的承认下这件事。</p>

    “好,你很好!”</p>

    领导满眼赞许,“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好事情,我看下次作协再有访日的计划,不妨由江弦同志来领团”</p>

    “我没有异议。”</p>

    巴金立刻表示赞同,“上次在日本,我们几个老人家全靠江弦同志照顾,客观的讲,我这个团长做的不称职。”</p>

    “您太客气了。”</p>

    江弦一脸受宠若惊,“领导,这么重要的任务,我一个年轻人怎么能胜任的了我还有太多东西得跟老一辈们学习。”</p>

    领导拍了拍他的肩膀。</p>

    多年以前,他以为写出伤痕的卢新华,会成为这一代青年作家的支柱,当时就曾想扶持卢新华进入新华社工作。</p>

    如今再看,显然他产生了误判,这一代青年作家里头,不论是思想觉悟还是文学水平,江弦都远超卢新华,是毫无疑问最优秀的那个。</p>

    想到这里,领导拍拍江弦的肩膀。</p>

    “有困难,跟我。”</p>

    “”</p>

    江弦一听,自己这是被发上免死金牌了!</p>

    虽免死金牌一般都免不了死,但单开一页族谱还是没问题的。</p>

    周围人也清清楚楚的听到了领导和江弦的话,心中都是一震。</p>

    只要江弦不作死,日后在文坛的地位绝不可能会低啊。</p>

    然而这还没完。</p>

    “叶老。”</p>

    领导看向一旁白须白眉的老者。</p>

    此人正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p>

    “教育部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修订第六套教材么照我看,高山下的环这篇,应该尽快被列入教材之中嘛。</p>

    让英雄事迹进入到教科书,才有助于塑造我们年轻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对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p>

    这话一出,周围人甭提有多羡慕了。</p>

    能让他开口,那高山下的环进课本的事儿自然稳了。</p>

    这可真是羡煞众人。</p>

    自己的作品,能被选入孩子们学习的教科书,那绝对是非常值得荣耀和自豪的一件事了。</p>

    一旁的蒋子龙听着这话,羡慕的牙都快咬碎了。</p>

    领导忽然提到高山下的环这本,原因肯定在今天文艺界派出的那辆彩车啊。</p>

    蒋子龙可是听了,这次文联提出的彩车方案里头,还有一个方案是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可惜最后他的,还是没角逐过江弦那篇带有军旅色彩高山下的环。</p>

    唉,这就让蒋子龙一阵无奈。</p>

    从自己在文坛崭露头角开始,江弦不论是当年的“评选”,还是如今的“彩车方案”,可以次次都压他一头。</p>

    似乎有这货在,自己就只能当万年老二。</p>

    既生龙,何生弦啊!</p>

    虽然忍不住发牢骚,但其实蒋子龙也明白,领导对江弦这篇有着特殊的偏爱。</p>

    当年他可是曾自费购买了两千册环赠送给南疆战士。</p>

    国宴一直举办到晚上,届时还要观看剧团的盛大歌舞表演,不过江弦急着和家人分享内心的喜悦,拿了纪念品以后就赶紧回家了。</p>

    从海子里到景山东胡同的距离不远,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他的进门声就像是闹铃,一下子引来了全家人的注意。</p>

    “哟,爸、妈,朱虹,你们怎么也来了”江弦看着出现在家里的朱教授、刘医生还有朱虹诧异道。</p>

    </p>

    “姐夫,你真厉害!”朱虹热情的朝他竖起一个大拇指。</p>

    “合着你们都知道了”江弦意外。</p>

    “我们都知道了。”</p>

    朱父面带微笑,“彩车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在家看着电视,亲眼看到了高山下的环。”</p>

    “你这孩子。”</p>

    刘医生满脸骄傲之色,“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不和我们提前一声万一我们中途上个厕所啥的,错过了这彩车,没看着咋办。”</p>

    “”</p>

    江弦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解释,自己也是感到意外的人之一。</p>

    “累了吧,喝点水。”朱琳凑过来,看到江弦脸色上带着的几分疲惫,以及中山装上的皱褶,满眼关心的帮他脱了外套。</p>

    唉,还是媳妇儿最好。</p>

    江弦坐下来,喝口水,把自己参加阅兵、国宴的全过程给家里人讲了一遍。</p>

    “你的要入教科书”</p>

    江珂怪叫一声,“亏了亏了,要是我这会儿还上学,考到我哥的文章,那不是赚大了”</p>

    “怎么,考你哥的你就会做了”饶月梅疑惑道。</p>

    江珂笑笑,“我在底下随便写写,最后补充一句‘我哥就是江弦,不服找他去辩’”</p>

    一番话惹得全家人都笑。</p>

    饶月梅一脸尴尬,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个脑回路清奇的闺女,“亏是你这会儿不念书了,不然给你哥的脸都丢完了。”</p>

    “我开个玩笑嘛。”</p>

    江珂抱起怀里的江年年,“反正我是没会了,倒是您孙女还有会,以后学的教材,文章都是她爸爸写的。”</p>

    为了庆祝今天的喜悦,晚饭那叫一个丰盛,酸菜炖肉、白菜豆腐、锅包肉、打卤面还有艾窝窝、耳朵这些个甜点。</p>

    饶月梅还特地跟邻居家借了一条鲤鱼,利利索索弄了盘醋口的鲤鱼焙面。</p>

    朱父把家里珍藏的那瓶汾酒都给掏过来了。</p>

    京城人对汾酒情有独钟。</p>

    想当年,刚解放的时候,国宴上主用的也是汾酒,京城人喝着有情怀在里面。</p>

    酒足饭饱,江弦拉着朱琳回了房间。</p>

    朱琳哄孩子睡下以后才钻进被窝,嗅着江弦满鼻子的酒味有些不满。</p>

    “喝那么多干嘛”</p>

    “喝酒不是啥好事儿,我多喝一点,咱爸不就少喝一点么”江弦那叫一个理直气壮。</p>

    “”</p>

    朱琳也觉得好有道理,有点儿恼怒的轻轻掐下江弦的腰,“哼,不过你这个全国知名的大作家!”</p>

    听着她语气娇媚,让人心里痒痒。</p>

    江弦一只大箍住朱琳纤细的腰肢,抱住以后,四目相对,陛下一双杏眸柔的仿佛滴水。</p>

    “你轻点儿”</p>

    朱琳轻声吐出这么一句,下一瞬,柔软的唇瓣儿便被江弦吻住。</p>

    那真是:</p>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秋莲光出匣。</p>

    一夜啪啪啪啪。</p>

    这年头没有国庆假期。</p>

    翌日一早,朱伟就老老实实来到人民文摘上班儿。</p>

    昔日有些冷清的编辑部,如今已显得有些热闹,内院儿的几间屋子也住的满满当当。</p>

    朱伟那间原本独自霸占的办公室,也成了和旁人共享。</p>

    好在即便共享,也比他在人民文学的工位大的多。</p>

    他掀开门帘进去,看着一群编辑叽叽喳喳的围在一块儿。</p>

    “讨论啥呢”</p>

    几人回过头来,满脸喜色。</p>

    “朱伟,你看今天的报纸!”</p>

    “怎么了”</p>

    同事给朱伟拿来一份人民报,给他指了指一篇新华社撰写的报道:</p>

    “在庆祝35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上,一辆独具特色的彩车吸引了全场目光,它承载着文艺界对时代的深情礼赞,以电影高山下的环为鲜明形象,成为阅兵队伍中一道亮丽且意义非凡的风景。</p>

    当这辆彩车缓缓驶过广场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热烈掌声。</p>

    高山下的环自问世以来,江弦同志凭借对边疆战士无私奉献、家国情怀的深刻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共鸣,成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艺佳作。</p>

    此次以它为文艺界彩车形象,正是对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生动诠释。</p>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文艺界将继续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作出更多像高山下的环这样扎根生活、歌颂英雄的优秀作品。</p>

    ”</p>

    这份报纸很快在整个编辑部传了一遍,几个收看阅兵时没注意到这一幕的编辑,这会儿都是不出的震撼。</p>

    代表整个文学界!</p>

    这是多大的一份荣耀啊!</p>

    “与有荣焉!”</p>

    “与有荣焉!”</p>

    编辑们纷纷感慨着。</p>

    而最有这种感觉的是徐晨辉。</p>

    他昨天也看了阅兵。</p>

    他家里都没电视,是搬着板凳,挤在有电视的邻居家里收看的。</p>

    当看到文艺界的彩车以高山下的环电影形象出现的时候,徐晨辉感到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光荣。</p>

    他当场便一脸骄傲道:</p>

    “这是我们主编江弦的改编的电影!”</p>

    街坊邻居们听到他就是给这位江弦同志开车的时候,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以及崇高的敬意。</p>

    那一幕,那一个时刻,那一道道眼神。</p>

    徐晨辉永生难忘。</p>

    他觉得,这绝对是自己人生中不多的高光时刻之一了。</p>

    以前他爱人还老是在私底下悄悄抱怨,他没给大官开车,没什么用。</p>

    平时徐晨辉也没什么办法反驳。</p>

    但昨晚。</p>

    习惯默不作声的他,终于是硬气了起来。</p>

    一晚上都是:</p>

    “地不地道”</p>

    “是不是阿玛的狗奴才”</p>

    “、自己是臭外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