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七,立冬</p>
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后,阴沉了好几天的雪终于落了下来。</p>
苏虞站在千佛寺前的台阶上,看着远处飘飘扬扬的雪花,眼里有欣喜,又有担忧。</p>
这一场雪也不知道是好是坏。</p>
落雪后蚊虫会被冻死,或者蛰伏起来,即便还有个别百姓身体里的疟原虫还没有完全杀死,但也不会再有传染性。</p>
但这场雪来得太早了。</p>
往年一般要到十月底雪节气时才会下一点薄雪,直到十一月上旬大雪时才会有厚雪落下来。</p>
但今年的雪不仅提前了快半个月,而且落雪强度也远超寻常。</p>
这样下去,怕是疫病过后,又将有雪灾。</p>
“你看什么呢?不冷吗?”王太医从寺内出来,将双放到嘴边,一边搓着,一边哈气问道。</p>
“伯父,今年的雪下得太早了。这么急,又这么大。”旱灾,瘴病,雪灾,苏虞只想着,都觉得浑身脊背发寒。</p>
“你这片土地是不是太过多灾多难了?”</p>
王太医看了一眼山脚下空荡荡的窝棚,叹口气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些人既然能从瘴病中活下来,就不会被这雪灾压倒。”</p>
人这一生,本来就是在不断和各种磨难做斗争的过程。天灾也好,人祸也好,活下来一切就都不是问题。</p>
“更何况官府也不会放任不管的。”</p>
如今安、鄂两州都被皇帝和朝廷关注着,一点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的法眼。好不容易治疫有成,皇帝不会允许这些百姓再因为一场雪折损了的。</p>
当今登基这几年实在不顺。</p>
不是这里水灾就是那里旱灾,按下葫芦浮起瓢,总没个消停。</p>
民间百姓早有怨言。</p>
这次治疫有成,对整个朝廷和天下百姓而言都是一颗定心丸。</p>
这些活下来的百姓,就是个活招牌,对于安抚天下民心,提振皇帝威信,有着极大的作用。</p>
陛下不会允许他们出事的。</p>
苏虞也不是一点政治敏锐性都没有,闻言点了点,询问起归程。</p>
“伯父,再过几天是不是就要回去了?”</p>
王太医点了点头:“等雪停过两天就出发。”现如今雪正下着,不方便赶路。</p>
再他们也需要采购一些必备的物资。来时还是炎热的夏天,归去已是寒冬。大家都没有带冬衣,如今他身上穿的长披风还是向寺里僧侣借的。</p>
大雪一连下了三天,好在第四天终于停了。</p>
积雪化冻后,暂居在千佛寺的一行人终于下了山。化雪很冷,苏虞发现街道上并没有多少人,不过很多铺子都开了。</p>
众人先找了家客栈,将随身物品放下,然后直奔成衣铺子。</p>
</p>
苏虞买了几身厚厚的棉衣,当即就挑了一套换上。临出门前还买了一件兔毛的大氅裹上,从头裹到脚,如此才觉得活了过来。</p>
将衣服送回客栈,众人又去了食铺子,打算买些干粮路上吃。</p>
马蹄糕、糖糕、绿豆糕、豌豆黄、肉干、卤肉、烧鹅、烤鸡、麻花、撒子、油茶、馒头、花卷、包子冬日天冷,东西存得住,大家买起东西来一点也不客气,都是空进,大包包得出。</p>
买的东西多,店家还额外给每个人都送了个竹篓子。</p>
回到客栈将东西放好后,王太医带着两个医生去了镖局,他打算去问问近期有没有队伍走镖去汴京。</p>
当初护送他们来的人早就回京了,如今还留下的就只有他们这群无缚鸡之力的大夫。回京的路程不近,如果和熟悉路途的镖局或者商队一起走,省事不还更安全。</p>
剩下其他人没什么事,就准备出门逛逛。</p>
来安州近三个月,除了刚来那天坐在马车里走马观花看了一眼安州城,其他时候都在千佛山及附近的窝棚给病人看诊,如今即将回京,便想着好好看看这座城市,也算不枉来一趟。况且出行不便,除了这一次,将来他们怕是不会再来安州了。</p>
雪后的天空格外澄澈,大家兴致都很高。如今瘴病已灭,没有生死危,又即将回家,因此都很高兴。</p>
苏虞也不例外。</p>
除了老家江州,常年居住的汴京,安州是她来的第三座古代城市。</p>
和汴京一脉相承的古香古色,但又有不同,这里更透着水乡的秀美,就像她今生的家乡江州。</p>
“卖糖葫芦嘞,卖糖葫芦嘞。”卖糖葫芦人的叫卖声传来。</p>
下雪天必然少不了卖糖葫芦的。</p>
“老板,糖葫芦多少钱一串?”</p>
“两文钱一串,五文钱三串。”卖糖葫芦地走贩笑着回道。</p>
“那给我来一串,不,还是两串吧。”苏虞着,看了眼邢巧娘,又多要了一串。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她心事重重的,好像心底积压了很多事情。或许吃颗酸酸甜甜的糖葫芦,能缓解内心的压抑。</p>
“好嘞,是您自己挑还是我给您挑?”</p>
“帮我挑好就行。”苏虞也就是想吃个新鲜,对于糖葫芦的大没有要求。</p>
“那行。”贩麻利地从草靶子上摘下来两串糖葫芦,递给苏虞,讨巧道,“我给您挑了两串果子最大的,您吃好。”</p>
“谢谢。”苏虞给了钱,递给了邢巧娘一串,“邢大夫,吃糖葫芦。”</p>
邢巧娘看着红彤彤的糖葫芦一怔,随即笑道:“苏大夫,您自己吃吧。我都快做祖母的年纪了,哪里还能吃这孩子的玩意儿?”</p>
“想吃就吃呗,何必要管年纪。”苏虞随口应道。</p>
邢巧娘一怔,恍然回过神。</p>
她接过苏虞中的糖葫芦,咬了一口,酸酸甜甜,味道真不错。她其实挺爱吃糖葫芦的,做姑娘时还时不时拿零用钱买来吃,成婚后就吃得少了。</p>
刚开始是顾及公婆,怕他们觉得她嘴馋。后来,后来孩子大了,就习惯留给孩子们吃。细细想来,她也快有二十年没吃过糖葫芦了。</p>
如今年近四十,反倒是在这远离了家的安州吃上了糖葫芦。</p>
邢巧娘又咬了一口,大口嚼着,声音略显含糊道:“苏大夫您得对。想吃就吃了,何必要管年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