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使团案</p>
鸿胪寺衙门。</p>
“安南国派过来的使臣,就是你们几个”</p>
温思远漫不经心的问道。</p>
作为鸿胪寺卿,他接待过的番国使团数以百计,早就总结出来了一套经验。</p>
对番国使臣越是客气,这些人越喜欢蹭鼻子上脸,容易在京师惹出乱子来。</p>
反倒是冷着脸接待,更容易让他们敬畏。</p>
所以每次有番国使团抵达,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敲打这些人,教他们懂京师的规矩。</p>
如果有人不听劝,硬是要跑出去惹事,大虞律也不是吃素的。</p>
藩属国可没资格,向大虞要治外法权。</p>
“回上差的话,正是我等!”</p>
老者躬身回答道。</p>
在升龙老家的时候,天高皇帝远,随便怎么吹牛逼都可以。</p>
进入大虞京师,还是规矩点儿好。</p>
因为不守规矩,被大虞嘎了使臣,也不是一个两个。</p>
“哼!”</p>
“你们好大的胆子!”</p>
“前任安南王病逝,未经朝廷批准,安南世子就敢擅自登上王位,可曾将我大虞放在眼里”</p>
温思远厉声质问道。</p>
藩属国王权更替,大虞拥有非常重的话语权。</p>
新王只有获得了大虞皇帝的册封,统治才具备合法性。</p>
考虑到国不可一日无主,早继王位才能绝了其他人的心思,大虞一般也不会在这上面较真。</p>
主要山高路远,以现在的通讯效率,藩国发生的事大虞也没法第一时间知道。</p>
真要严肃处理,那么多藩国,大虞每年都得对外用兵。</p>
不过这次情况例外,事先有人打了招呼,要他好好招待安南使团。</p>
朝中大佬的面子不能不给,这才有了职权范围内的刁难。</p>
“上差,我们冤枉啊!</p>
我国只是暂代王位,主持国中事务,绝对没有不敬之意。”</p>
安书怀急忙解释道。</p>
对宗主国不敬,可是要命的重罪。</p>
尽管安南早就脱离了大虞控制,安南王在国内更是自称大越皇帝,但这些不能拿到台面上。</p>
历代安南王叫嚣北伐的不计其数,真正敢付出实践的,却没有几个。</p>
顶多就是到了朝贡的时候,找借口敷衍了事。</p>
像王权更替这种大事,还是要找大虞皇帝册封的。</p>
没有这道合法续,王位就不会稳固。</p>
哪天下人造反,就是现成的借口。</p>
话间,安书怀迅速将一迭银票悄然递了过去。</p>
这是历届使臣总结出来的经验,遇上了麻烦就送钱,喂饱了大虞官员,后续的麻烦就不是麻烦。</p>
“罢了!”</p>
“念在你们懂事的份儿上,这次的事,本官就替你们担待了。</p>
把国书拿出来,本官明日上奏陛下,给安南王请封。”</p>
看在银票的份儿上,温思远笑呵呵的道。</p>
随着大虞朝的日渐衰落,前来朝贡的藩属国使团也在减少,导致鸿胪寺的收益急剧减少。</p>
在这种背景下,对待金主,自然要和颜悦色。</p>
“温大人,我们刚进来,一应行李就被衙门差役代为保管。</p>
国书也在其中,您看”</p>
见温思远态度缓和,安书怀的胆子也大了不少。</p>
不动声色的给告了一状,把之前受到的委屈宣泄了出来。</p>
“混账!”</p>
“</p>
安大人你放心,此事本官自会还你们一个公道。</p>
朱七,赶紧让</p>
温思远当即下令道。</p>
不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在演戏。</p>
想要唱好戏,红脸和白脸都需要有人扮演。</p>
训斥下属,无非是对使团的安抚。</p>
真要进行治罪,那就是直接惩罚,而不是不痛不痒的一句混账就完了。</p>
“属下遵命!”</p>
完,站在他身后的朱七,立即转身去了后院。</p>
“当不得大人如此,诸位差役也是按规矩办事。”</p>
意识到情况不妙,擅长察言观色的安书怀,当即进行了补救。</p>
“无妨,规矩也要讲人情。</p>
不过安大人既然开了口,那么此事下不为例。</p>
愣着干什么,不知道上茶啊!”</p>
温思远话锋一转,对门外的吏训斥道。</p>
见到这一幕,一众使臣憋的满脸通红。</p>
安南最近这些年不安分,同大虞关系不好,在来之前他们就知道这次过来会受到刁难。</p>
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大虞官员做的这么过分,连戏都懒得演。</p>
如果不是看在银票的份儿上,在鸿胪寺衙门,他们连一杯茶都混不上。</p>
正在气氛尴尬之时,朱七恰好把国书带了过来。</p>
“大人,这是安南国书。”</p>
随接过文书,打开内容一看,温思远瞬间脸色大变。</p>
其他内容没有问题,唯独安南王世子的自称,变成了大越皇帝。</p>
“混账!”</p>
“如此大逆不道,这是欺我大虞无人啊!”</p>
“来人,将这群逆贼打入大牢,听候陛下发落!”</p>
尽管觉察到了国书内容不正常,温思远还是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p>
天无二日,这是原则性问题。</p>
安南人敢以大越皇帝自居,这是没把大虞放在眼里,属于严肃的政治问题。</p>
甭管是粗心大意书写错误,还是安南人有意为之,作为鸿胪寺卿他都必须第一时间站出来维护大虞天朝上国的地位。</p>
“温大人,我们冤枉啊!”</p>
见差役过来抓人,安书怀一行人急忙喊冤道。</p>
他们着实搞不明白,自家的国书怎么和大逆不道扯上了关系。</p>
在来之前,他们特意咨询了国中大儒,对遣词造句逐句分析。</p>
确保万无一失之后,才书写成文盖印封装的。</p>
“冤枉”</p>
“叫屈的话,回头到诏狱中和锦衣卫吧。</p>
早就听你们安南国不安分,时常以大越帝国自居,看来传言不虚啊!”</p>
温思远没好气的道。</p>
安南人是不是冤枉,他才没那么关心,关键是必须撇清自己的关系。</p>
早知道这些人,如此能捅娄子,刚才就不该收他们的钱。</p>
好在衙门中都是自己人,只要大家统一口径不承认,安南人的话也算不上证据。</p>
“温大人,那些都是误会!”</p>
安书怀急忙解释道。</p>
内心深处,此刻他已经慌的不行。</p>
最糟糕的局面,终于还是出现了。</p>
相比流言蜚语,最怕的还是传言属实。</p>
安南的官方文书上,一直都以大越帝国自居,这是公开的秘密。</p>
以往的时候,大虞朝只是假装看不见。</p>
毕竟,一旦较了真,那就要出兵。</p>
朝廷财政困难,没有余力为了面子,就挑起一场大战。</p>
权衡利弊之后,大家默契选择了装聋作哑。</p>
不过再怎么装,也不能让人上门打脸。</p>
国书上面出现了大越皇帝,这就是在挑战皇权的神圣性,朝廷必须要做出反应。</p>
理智告诉温思远,自己在不经意间,陷入了一个大麻烦中。</p>
</p>
一旦消息泄露出去,朝野上下必定群情激奋,要求严惩安南国。</p>
偏偏朝廷现在的情况,又不适合大动干戈。</p>
烫的山芋,从鸿胪寺抛出去,必然会引发一番风波。</p>
想起给他打招呼的人,温思远隐约觉察到了真相。</p>
哪里是要“招待”安南使团,分明就是想要他们的命。</p>
搞不好安南人的国书,也是在鸿胪寺衙门中,被人给换掉的。</p>
略微迟疑了一下,温思远果断选择了装糊涂。</p>
揭露幕后真相,那是会死人的。</p>
光凭他中掌握的讯息,就算捅出去也不痛不痒,根本定不了罪。</p>
朝中大佬的布局,不是他有资格参与的。</p>
只要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按照朝廷的规矩处置,那么谁也挑不出毛病来。</p>
抓完人之后,不敢丝毫停留,温思远直接带着国书进宫面圣。</p>
</p>
皇宫中,心情不错的永宁帝,午饭都多吃了半碗。</p>
看到温思远带来的安南国书之后,好心情一下子没了。</p>
安南王敢以皇帝自居,摆明不把他这个天子放在眼里。</p>
如果不加以严惩,其他属国都跟着学样,他就成了历史上的笑话。</p>
大虞朝建立这么多年,都没有受过这种委屈。</p>
“温爱卿,确定来人是安南使团么”</p>
永宁帝皱着眉头问道。</p>
现在这种时候,他真的不想大动干戈。</p>
纵使要收拾安南人,那也要等平息了国内叛乱,收拾了北方胡人之后。</p>
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南,他现在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p>
“陛下,臣再三核实过他们的身份,确实是安南使团无疑。</p>
并且从番邦了解的情况来看,上一任安南王就在国内以大越皇帝自居。</p>
广西巡抚衙门之前的奏书上,也曾多次提到类似的讯息。</p>
锦衣卫那边应该,也有记录存档。</p>
考虑到番邦蛮夷不通教化,朝廷一直没和他们计较。</p>
万万没有想到,这帮家伙胆子越来越大,居然敢”</p>
温思远果断的进行甩锅。</p>
各级衙门都上报了,朝廷不和蛮夷计较。</p>
现在暴了雷,就不是鸿胪寺一方的责任。</p>
倘若皇帝问责,那也是一众衙门,共同来背这口锅。</p>
“安南人疯了!</p>
如此挑战我大虞,欺我们就提不动刀了么”</p>
骂完之后,永宁帝尴尬的发现,貌似现在朝廷还真提不动刀。</p>
拥兵三十万的安南国,在南亚地区也是一霸。</p>
朝廷想要收拾他们,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不能保证速战速决。</p>
本来大虞朝就穷,哪里有能力,再开新的战线。</p>
“陛下,此事微臣不知。</p>
或许是安南人见到东南地区叛军肆虐,觉得他们的会来了,才伺过来挑衅试探。</p>
也可能是书写国书的官员粗心大意,不心搞错了。</p>
又或者是安南国内部不太平,派系力量互相倾轧,有人想借我们的除掉使团中的某个人。”</p>
温思远一脸严肃的分析道。</p>
挑起边衅的,不一定是安南人,也有可能是勋贵集团。</p>
作为京中地头蛇,要陷害安南使团,会实在是太多了。</p>
像鸿胪寺这种衙门,有几个勋贵子弟任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p>
不过这些事,他只能暗地里想想,嘴上是一句也不能。</p>
勋贵集团靠战争起家,主战没有任何毛病。</p>
安南王在国内自称大越皇帝,也是有据可查的。</p>
派出再多的人去核实,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安南人大逆不道。</p>
在这种背景下,傻子才替安南人话。</p>
“哼!”</p>
“传旨,诏内阁和六部尚书,一起过来议事。</p>
告诉锦衣卫指挥使,尽快核实安南王是否称帝。”</p>
永宁帝冷漠的道。</p>
内心深处,他对安南人的不满,一下子上升到了顶峰。</p>
没有当即下旨向安南开战,都是他在极力克制。</p>
安南使团送来的国书,看似只是失误,实际上却是在挑战皇权。</p>
本来他继位后,各种乱子频发,朝野中就积攒了许多不满的声音。</p>
现在又出现这档子事,完全是把他的脸按在地上摩擦。</p>
</p>
诏狱中。</p>
被绑在受刑架的一众安南使臣,一个个都被吓破了胆。</p>
他们是使臣,不是死士,无法直面眼前的悲惨。</p>
“你们是自己交代,还是先享受一番,再吐露真相啊”</p>
青年百户阴笑着问道。</p>
作为锦衣卫不怕案子大,就怕没案子。</p>
案子闹的越大,越能体现他们的价值。</p>
吃过一次亏之后,现在的锦衣卫收敛了很多。</p>
抓阁臣,逮尚书的事情,现在不敢干了。</p>
涉及到朝中大员,除非上面下令追查,不然他们很少主动搞事。</p>
一些大员就算入狱,顾忌到政治影响,他们也不敢擅自动刑。</p>
眼前这支安南使团,明显不属于忌惮范畴。</p>
“大人,我们冤枉啊!”</p>
安书怀急忙喊冤道。</p>
从头到尾,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入狱的。</p>
篡改后的国书,他甚至都没有会看一眼。</p>
就算愿意认罪,都不知道该怎么认。</p>
“很好,本官最喜欢硬骨头。</p>
你们都把拿功夫使出来,让这几位番邦来客享受一下,免得我们大虞不知待客之道。”</p>
青年百户冷漠的道。</p>
“大人,我们都是使臣。</p>
上国可是礼仪之邦,两国交兵都不斩来使!”</p>
安书怀灵一动道。</p>
不想稀里糊涂的受刑,果断运用自己学过的儒家文化,妄图逃过一劫。</p>
突然间一名力士进来,在青年百户耳边嘀咕了几句。</p>
“知道了,你去告诉他们,此事本官定会办妥。”</p>
完,青年百户随接过了案卷,扫了一眼之后,再次开口询问道。</p>
“不想受皮肉之苦的话,那就直接在案卷上签字画押吧!</p>
没必要进行解释,这些信息都是我们锦衣卫密探搜集到的。</p>
内容是真是假,你们最清楚不过了。</p>
你是领头的,就从你开始吧!”</p>
青年百户没好气的道。</p>
本以为这些安南使臣,会在他的拷问下,交代一应讯息。</p>
万万没想到,上面早就敲定了罪名,根本不给他发挥的空间。</p>
凭借政治直觉,他也知道这是顾忌使臣身份。</p>
大虞的藩属国那么多,在处理使团的时候,必须要慎重。</p>
靠严刑拷打逼供出来的证词,服力上还是欠缺了几分。</p>
最后是让这些使臣,自己交代出所有内容。</p>
“大人,这些不关我们的事啊!”</p>
“我们绝没有对陛下不敬的意思,更不敢窥视上国疆域!”</p>
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案卷,安书怀就体会到了诏狱的黑暗。</p>
“这一点不对,那么其他讯息都是真的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