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出使南洋</p>
一个红河三角洲的粮食产量,就抵关中平原的产出了。</p>
那这个水稻三熟的澜沧江平原,每年收获的粮食岂不是比江南地区还多?</p>
如此形象的比喻一出来,试问有几个王公贵族能坐得住?</p>
“为确保海上丝绸之路的正常运转,朕有意派遣使团出使南洋诸国。”</p>
“与各国协商租借或购买港口、土地事宜”</p>
朝廷在各国设立了大周使馆。</p>
但地盘太,根本无法满足大周皇帝的野心。</p>
若是能以官方的名义租借或购买一些港口,土地。</p>
大周在南洋就拥有了飞地,可以自主经营。</p>
以南洋诸国当前的文明程度,肯定没有很强的领土主权意识。</p>
只要交易筹码到位,完全可能买下大量的土地。</p>
如此一来。</p>
中原王朝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在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获得领土。</p>
能用钱财开疆拓土可比武力征服省事多了。</p>
后世的大漂亮国,不就是通过买买买成为疆域大国的么。</p>
若是大周在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都拿下固定领土。</p>
保证海上丝路畅通的同时,也能将商贸利益最大化。</p>
“南洋作为海上丝路的枢纽,臣以为陛下此举意义深远”</p>
颜之仪一听就表示赞同。</p>
他很清楚,皇帝是为了商贸,其实预示着中原王朝势力延伸至南洋。</p>
当在这些领土站稳脚跟后,在商贸的加持下,朝廷就可名正言顺地插南洋事务了。</p>
“对,对,必须买地,多多益善!”</p>
“敢不卖就揍他丫的”</p>
蜀国公人老心不老,言语间匪气十足,惹得众人哄堂大笑起来。</p>
随后。</p>
皇帝召鸿胪寺卿长孙晟入宫。</p>
看到中枢大佬们都在,他也是暗暗吃惊。</p>
参见皇帝后,又逐一给在场大佬见礼。</p>
“季晟啊,阿波可汗内附之事已安排妥当了吧?”</p>
宇文衍示意其入座,给他倒了一杯茶,随口问道。</p>
“回陛下,一切都妥了!”</p>
“阿波一行已经在进京途中,再有个把月应该就能抵达长安”</p>
此次阿波可汗进京,可是拖家带口,还有众多贵重财物,速度肯定快不起来。</p>
宇文衍笑着点头。</p>
长孙晟的办事能力他是欣赏的。</p>
“朝廷准备派遣使团出使南洋,朕希望你担任正使”</p>
接着,他便把本次出使目的详细阐述了一遍。</p>
同时让墨言取来一幅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的地理地形图。</p>
上面特别标注了一些优良港口、土地的位置,作为重点目标。</p>
至于其它地方,由他便宜行事,尽可能多的拿地。</p>
此次出访。</p>
宇文衍准备出动五支型宝船为首的船队,预计两万余人。</p>
除了使者成员,剩下的就是商贾,工匠和军士。</p>
携带大量的中原精美商品,丝绸,瓷器,纸,漆器,铁器,佳酿,皮革,药材等</p>
就连暂时还不对外贸易的玻璃制品都拿了出来。</p>
另外,皇帝还准备了数百份盖好大印的封册及金印。</p>
写上受封者的名号即可,是大周朝廷认可的正式文书。</p>
要是用这些东西能换来土地,宇文衍做梦都会笑醒。</p>
他一本正经地向长孙晟着,听得众臣全程憋笑,直竖大拇指。</p>
心中无不在:</p>
还得是陛下您啊,实在是高!</p>
长孙晟早在分化突厥这事上就领会过了皇帝的精心算计。</p>
</p>
和那事比起来,这些都只是儿科了。</p>
“谢陛下成全!”</p>
“臣早就想去领略一下海洲之国的风土人情了”</p>
长孙晟没有半分犹豫地应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立功的会又来了。</p>
受天子所重,长孙家族的声望也是水涨船高。</p>
随后。</p>
君臣七人就此次出访进行了深入探讨。</p>
确立基调,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并且赋予使团极大的自主权。</p>
毫无疑问。</p>
这将是一次划时代的出访!</p>
南洋格局因此发生改变。</p>
在这一方历史时空,或将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p>
“郕国公,兵部安排好犒赏物资及相关人员,随出使船队前往林邑劳军”</p>
末了。</p>
宇文衍没有忘了南征林邑的将士,顺便派出慰军团,以示皇恩浩荡。</p>
“陛下圣明!”</p>
众臣满脸笑容,恭声应答后告退出宫。</p>
着准备出使之事去了。</p>
</p>
翌日清晨。</p>
从景仁宫出来的宇文衍照例前往演武场晨练。</p>
宇文衎,宇文术,萧瑀三人行为反常,围着皇帝又是取枪,又是递帕擦汗,又是端茶倒水的。</p>
“无事献殷勤,准没好事,快”</p>
宇文衍见状。</p>
心知肯定有事求他,照着三人后脑勺就是一巴掌,笑骂道。</p>
三人摸着脑袋一脸憨笑,相互推脱一番后由萧瑀开口:</p>
“姐夫陛下,朝廷不是要派使团下南洋嘛。”</p>
“嘿嘿,这个,这个我等也想出去见见世面”</p>
宇文衍一听,顿时了然。</p>
看着三人一脸热切的模样,不由地笑了。</p>
来,三人只比他两岁,如今也已经4岁。</p>
这几年来。</p>
跟他一起晨练,锻炼身体,修习武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p>
而且,皇帝还每年把他们扔到“金鳞院”进行劳动改造。</p>
原本,他打算过完年,就让三人去新军驻地的“四象营”锤炼两年。</p>
就像当年四位皇叔一样,去军中做一名普通的军士,切身体验军营的生活。</p>
现在他们提出想出去见见世面,在宇文衍看来也未尝不可。</p>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p>
去领略一下天下之大,见识下异族蕃邦,品尝下万里路途之苦,也是一种成长。</p>
“当真想去?”</p>
宇文衍望向两位皇弟。</p>
“皇兄,当真想去!”</p>
两人感觉有戏,欣喜地连连点头,眸中迸出亮光。</p>
“此去南洋万里迢迢,大海行船,惊涛骇浪,船毁人亡也不是不可能”</p>
皇帝扫视三人,一脸正色道。</p>
此话并非吓唬他们,遇到极端天气,几十米的海浪可不是闹着玩的。</p>
“皇兄,你不是教诲我和三郎要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么,我们不怕!”</p>
宇文衎和宇文术相视一眼,眼神坚定。</p>
“姐夫陛下,瑀也不怕!”</p>
看三人的神色,显然是铁了心想去。</p>
“朕同意你们去也没用,太皇太后、母后不会答应,淑妃也不可能让萧瑀去”</p>
宇文衍两一摊,表示自己爱莫能助。</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