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头站在门口,正笑呵呵的跟周应淮打招呼回家。</p>
听见由远及近的哭声,老刘头还来不及回头,周应淮跟傅卿就已经跑出来了。</p>
周应淮要抱玉丫头,玉丫头却躲开,转而扑进傅卿怀里。</p>
傅卿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就听老刘头疑惑一声:“咦,玉丫头你裤子怎么湿了?”</p>
玉丫头哭的更大声了。</p>
傅卿笑着把孩子领进门,带着她先去换了裤子。</p>
周应淮送走了老刘头,也急着要进屋看。</p>
玉丫头藏在被子里,“爹你出去。”</p>
傅卿忍着笑,让他去打盆温水来,给玉丫头简单的擦洗后,又让她换了干净的裤子。</p>
等玉丫头穿好出来,周应淮才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p>
玉丫头委屈的把刚才的事儿一,身为爹娘的他们听了只觉得好笑。</p>
“我再也不理陈汶了。”</p>
“我明天就跟先生,我不要跟她坐在一起了!”</p>
“我帮她话,她害我尿裤子,我再也不要跟她一起玩了!”</p>
周应淮还憋得住笑,但傅卿却忍的实在辛苦。</p>
见她憋成这样,玉丫头又委屈起眼泪来。</p>
乐安不明所以,还特地跑到姐姐身后,蹲下身来凑近她的裤子仔细看了看。</p>
“姐姐,你羞羞。”</p>
终于,玉丫头还是被气哭了。</p>
用过午饭,还不到未时,周家门口已经来了不少人。</p>
傅卿本想让他们来家里喝口茶,周应淮却不让。</p>
马文光背着背篓慢悠悠的过来,跟大家有一搭没一搭的这话,大家见他背篓里头还装着砍柴刀,都以为他要上山砍柴,没想到他却是周应淮让他等在这里的。</p>
周应淮偏要等着未时到了才打开大门,扫了一眼看着大家都到齐了,才有了吩咐。</p>
他点出几个人,让他们跟着马文光出村去,又春生爹带着几个人上山,找些细的竹子来。</p>
而最后留下的那些人,则是跟着他去了河边。</p>
村里还有其他人,也跟着凑热闹。</p>
可等了半天都没见周应淮对他们有吩咐,便迫不及待的问:“应淮兄弟,那我们呢?”</p>
周应淮语气淡漠:“我只带着他们在学堂里的人一起。”</p>
罢,他领着人就走了。</p>
见周应淮他们已经走了,这些人又跑到周家,追着傅卿问。</p>
“玉儿娘,你家周应淮领着他们做什么去?”</p>
“怎么只要上学的那几家人?咱们不都一个村的吗?”</p>
“就是啊,周应淮可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欺负我们啊!”</p>
前头那几个人的话傅卿还愿意好好,听到这一句,她根本不想给什么好脸色。</p>
“你这话的,就因为这次没带上你们,就成欺负你们了?”</p>
“你们家孩子上学了吗?没上学你跟着来凑什么热闹?”</p>
</p>
见她语气不好,有人不满起来。</p>
“周家媳妇儿,你怎么这样话呢?我们都是好声好气来问你的。”</p>
傅卿跟话这位婶子平日见面都会打招呼,对她话傅卿的语气就缓和许多。</p>
她耐着性子解释:“婶子,你与我好好,我也跟你好好。可他一上来就我们欺负人,他既然是这个口气,那我对他还用得上什么好脸色?”</p>
大家都是知道傅卿的性子的,现在她又怀了身孕,大家都怕她再动了胎气。</p>
要是周应淮知道了,他们可就都没好日子过了。</p>
这些人在这边讨不到好,又跑去了刘家问情况,老刘头怎会告诉他们实情,就这是人家学堂里的事儿,跟他们没关系。</p>
出了刘家,这些人又商量起来。</p>
“周应淮带着他们做事儿,肯定是又有了赚钱的路子。只让上学的人做只不过是个幌子,肯定是钱不够分,不想让我们跟着做。”</p>
“以前周应淮不是这样的人啊,怎么现在这样气了?”</p>
</p>
这边还在着,那边已经有人喊起来。</p>
“周应淮他们在河边,好多人呢。”</p>
顿时,这些人又赶去了河边,为了能第一时间赶过去,各个抢着往前跑,好几个人的鞋子都跑掉了呢。</p>
到了河边,只见周应淮带着这帮人弯腰在河里摸着,旁边还有人一直在河岸边捡着石头敲敲打打,不知道在干什么。</p>
现在日头正晒,周应淮则是在河边阴凉处坐着,悠闲又自在,只留那帮人在河里晒着。</p>
“周应淮带他们抓鱼?”</p>
“这还要带?是个人就会抓吧?”</p>
“这么多人来摸鱼,鱼都不够分的吧?”</p>
正着,有人突然指着河里:“那是不是陈塘山他媳妇儿?”</p>
只见慧娘也在这些人里,此时正弯腰在河里摸着什么。</p>
“凭什么陈塘山家媳妇儿都能来,我们就不能来?”</p>
话音才落,有人突然举起一块石头,兴奋大喊:“应淮兄弟,是这个吗?”</p>
周应淮拿过来,掂在里试了试,又拿着工具敲了敲,点头道:“就是这个,你们挨个拿着看看,到时候就按着这个找。”</p>
大家纷纷上感觉了片刻,又继续低头在河里找起来。</p>
在岸上看热闹的这些人越发搞不懂了,周应淮领着这帮人到底在干什么?</p>
看了一会儿没看出名堂来,大家都觉得没意思,天又晒得很,大家就都回去了。</p>
约莫一个时辰,这些人才人找了一块石头上来。</p>
这些石头有大有,谁都不一样。</p>
有人特地选了个大的,要两人一起吭哧吭哧的使劲儿才抱上岸来,把人累得够呛,。</p>
周应淮也没什么,只是拿出工具来,教他们怎么打磨掉表面,又怎么雕刻砚堂,砚堂的位置又选在哪里最为适宜,最后的工序又是怎样的。</p>
他讲得很细致,大家也听得很认真。</p>
直到讲完了所有细节,周应淮又:“你们家的孩子能不能用上属于自己的砚台,就得看你们做爹娘的用不用心了。”</p>
“另外,你们也知道现在镇上笔墨纸砚价钱高涨,若是艺好的,能趁早做出来的,也能拿出去卖,赚了钱也是你们自家的。”</p>
闻言,大家都兴奋起来。</p>
果然,跟着周应淮不会有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