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后娘难当:我靠暴富养崽洗白了! > 第575章 小小年纪就会算计,长大还得了?
    周应淮把方法交给他们后,自己就先回去了。至于他们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情。</p>

    做砚台都是需要专业工具的,有些家里有能将就的,还可以先用着,可有些人却什么都没有,要么借,要么买。</p>

    像慧娘这样家里没个男人,又找不到人借,就只有在旁边干着急的份儿。</p>

    见大家都在借这些东西,剩下那些没参与的乡亲赶紧回去将家里已经落灰生锈的工具都翻了出来,明码标价在村里租借起来。</p>

    慧娘没了办法,又担心落人于后,只得掏了钱与旁边这家先借用一段时间。</p>

    陈塘山家过的那些苦日子,别人只看个表面,但邻居家可是最清楚的。慧娘舍得掏钱来借工具,那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p>

    收了钱,邻居家越发肯定这帮人跟着周应淮是要赚大钱的。</p>

    “慧娘啊,你们跟着周应淮到底做什么大生意呢?”</p>

    平日慧娘不在家,邻居家多多少少也会对陈汶照顾一些,受人人情,现在人家问起,慧娘满是为难。</p>

    之前跟着周应淮做事儿的那些人都赚了钱的,慧娘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惹怒周家,回答的也是含含糊糊的。</p>

    怕邻居家翻脸不借东西,慧娘找了个借口赶紧就走了。</p>

    选了石头的可以直接带回家去,也省得在这里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可刚才拿了最大那块石头的人却犯了难。</p>

    别人瞧见都在打趣他,“你拿这么大块石头,要刻到天荒地老啊?”</p>

    这人还偏偏不信邪了。“我刚才让周应淮帮我看过了,这一块石头就是最好,最适合做砚台的。我要给我儿子刻一个天底下最好的砚台。”</p>

    “这么大一块石头,你要弄多大的砚台?你这么大个人了还需要别人帮你一把才抬得动,你儿子在学堂里一个人能拿得动吗?再了,那桌子就这么大点地方,放下这么大块石头,你儿子还有什么地方写字?”</p>

    他倒是不服气了,“那砚堂刻一些,纸直接铺在旁边写不就完了吗?”</p>

    大伙儿听了又是一阵哄笑。</p>

    不过也有人提醒他,“咱们要做的可不止是自家的砚台,连带着其他学生的也得做,算下来一家得做两个才行呢。你自己就弄这么大一个,别人家的还能做吗?”</p>

    他们三伙人都是分工合作的,笔墨纸砚一齐做,到时候再一齐分。</p>

    要是谁家差了什么,文房四宝不就缺了吗?</p>

    想到这,大伙儿齐齐给他出主意,让他把这块大石头碎成两半,既省事儿还能多做两方砚台。</p>

    不多时,春生爹领着人从山里回来了,大家里多多少少的都拿了些长短不一的竹棍。</p>

    周应淮教他们如何挑选,长短和品相都有讲究,中间又该如何处理,如何打磨</p>

    “可是笔头怎么做?”</p>

    “对啊,应淮兄弟,你做的那些都是用的什么毛?”</p>

    周应淮直接告诉他们,“兔毛。”</p>

    大伙儿犯了难。</p>

    他们这些人都不会抓兔子。</p>

    “那能有其他东西代替吗?鸡毛行不行?村里养鸡的最多了。”</p>

    “这么多笔杆子,要是都做的话村里的鸡还能剩几根毛?”</p>

    春生娘想了想,“那头发行不行?”</p>

    才出来,春生娘自己都脸红了一阵。</p>

    大家哄笑一阵。</p>

    </p>

    有人突然喊起来,“我听也能用羊毛做。”</p>

    马家不就有只羊吗!</p>

    但这句话才刚出来就被人给否决了。</p>

    这么多只笔,还不得把羊毛都给剔了?马家的孩子还,得天天喝羊奶才行,他们家肯定不会同意的。</p>

    就在这时,周应淮开了口。</p>

    “你们先把笔杆做好了,兔毛的事情我去解决。”</p>

    有他这番话,大家的心都落了下来,各自回家磨笔杆子去了。</p>

    马文光他们是最后回来的,各个身上都背着一大捆的树皮。</p>

    树皮就堆放在周家门口,傅卿看了眼皮子直跳。</p>

    “你们这是把所有青檀树的皮都给扒了吧?”</p>

    马文光笑呵呵的,“嫂子放心,我们只是割了树皮,没伤着树木,几个月以后就能长出来了。”</p>

    看着地上这么多的树皮,马文光他们累的直擦汗。</p>

    “到时候也能制不少纸,够用个一年两年的了。”</p>

    傅卿点头,让他们把树皮都分回家去,又把步骤都告诉他们。</p>

    周应淮正好回来,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被一个端着石头的人追上来。</p>

    那人一抬着石头,一边在上头指指点点,周应淮听了后又提点了他几句,人家听明白后才回去了。</p>

    傅卿笑盈盈的等在门口,等他到了跟前才:“做砚台的这几家好像就是那天欺负玉丫头的那几家吧?”</p>

    “嗯。”</p>

    周应淮大大方方回答,一点也不遮掩。</p>

    傅卿笑得越发明显,“但陈汶又没欺负过玉丫头,你怎么把慧娘也算在里头了。”</p>

    “怎么没欺负?要不是她把玉儿那张蔫蔫巴巴的纸拿出来,玉儿能给先生罚?能被人欺负?”</p>

    “今早还害得玉儿尿裤子,玉儿都五岁了,让她丢这样大的脸面,还不算欺负?”</p>

    到这,周应淮又是一声冷哼。</p>

    “我记得陈汶还没玉儿大呢,年纪就这样会算计,长大了还得了?”</p>

    傅卿哭笑不得,“这也就是碰巧了,一个孩子,哪儿有你的这样可怕。”</p>

    一连几天,村里除了农忙的时间外,各家都是敲敲打打的声音。</p>

    先前还在好奇的乡亲也逐渐知道周应淮领着他们做的是笔墨纸砚,这是学堂里用的东西,他们家里没人上学,确实不用参与。</p>

    但聪明些的也能往深处想,若是学了这个技能,往后不仅自家能用,更能卖钱。</p>

    一时间,这些人又三番几次的去找老刘头,都被老刘头借口给敷衍了过去。</p>

    周应淮这几天也没闲着,除了上山猎兔子之外,就在找着能做墨条的东西。</p>

    这一日傅卿正在院子里检查着那些即将晒好的香皂肥皂,周应淮突然从外头冲进来,把她吓得一跳。</p>

    “卿卿,快拿几个碗来,我弄了些松香油,正好试着做松烟墨。我打听过了,若是做得好,一段墨条能卖四两银子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