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时空节点。</p>
咸阳宫。</p>
“迷人的老祖宗嬴政。哈哈哈。”</p>
始皇帝对这个称呼相当钟意。大笑出声。继续往下看,高兴的他要怒赞后世之人。</p>
无他,懂朕而已。</p>
随后,再琢磨此话含义,竟觉后世之人有长生药?不然为何的如此轻松。</p>
不待他再继续琢磨,见到徐福二字时,他的表情如同变脸一般瞬间转换。</p>
随后扭头,阴鸷的眼神扫向身后人群。</p>
在场之人无一不是老油条,跟随嬴政这么多年,他的一举一动有何含义,一看便知。</p>
随即,如同约定好了一般,都整齐的往后退出一步,果断卖了徐福。</p>
徐福浑身颤抖,哆哆嗦嗦的站在人群中央。</p>
“陛下,臣冤枉。臣什么都没干啊。”</p>
噗通一声,徐福跪倒在地,连连磕头。</p>
他还是有点聪明,立刻想到自救之法。这未来的事可不能当证据来定人之罪吧。</p>
嬴政蹙眉,脑中思索着。</p>
这天幕应该是可信的,不然那些神奇之物,神奇之事做何解释?</p>
再者天幕所之事若为假,何人有此能力编撰如此庞大的故事。</p>
这其中涉及的可不单单是历史、军事。可以这天下之事无所不包。</p>
召见徐福,他是有让徐福寻长生药的想法,但还未来得及提出,天幕就出现了。</p>
所以他内心笃定天幕为真,但此时他也拿不出任何证据能证明其为真。</p>
总不能我本来就决定了让徐福寻长生药,还未下令,天幕就出来了。</p>
因此,以评论之言处置徐福确实不妥。</p>
然而,天幕中评论之言却了未来徐福非但没找到长生药,反而还留了大恶。</p>
若不处置,万一将来事发他嬴政定要担责。</p>
而他对长生一事仍旧心存妄念。就此杀了徐福,却又会留有遗憾。</p>
他内心着实矛盾。</p>
此刻徐福在他心里就是杨修那句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p>
“来人,将徐福关起来,留后再查。”</p>
思来想去,他还是有些不甘心。</p>
便先将他关起来,有时间了再仔细问询,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长生药。</p>
大汉时空节点。</p>
长安未央宫。</p>
“虽远必投?晋是我大汉之后的朝代吧?”</p>
刘彻目瞪口呆的看着天幕,随后问向身边的卫青。</p>
卫青同样惊讶不已。他的三观从来没有投降二字。他觉得简直就是不可思议。</p>
“还有大清,虽远必赔。后世王朝是多昏聩才能做出如此令天下耻笑之行径。”</p>
怒其不争的憋屈让卫青气的咬牙切齿。</p>
别卫青这种武将了,就连以桑弘羊为首的文臣都觉得难以置信。</p>
“这些个朝代文人士子死绝了吗?竟是完全没有气节吗?大宋都有八岁天子领十万军民殉国的壮举。这两个朝代是跪久了,脊梁都断了吗?”</p>
群臣无不为这后世王朝的行径感觉屈辱。</p>
</p>
刘彻难掩胸中恶气,甩恨恨的道:</p>
“如此不堪的王朝。愧对华夏,枉为汉民。我大汉竟是亡于此贼之。朕恨啊。”</p>
刘彻此时并不知,大汉是被三国的曹魏所代,还以为大汉是被晋所代,兀自表现愤恨不已。</p>
群臣跟随着汉武大帝带的节奏,对后世两朝怒骂成章,口诛笔伐。</p>
“即便是后世,异族亡吾华夏之心从来未死绝,由此可见,当前吾大汉与匈奴之战绝不可轻言放弃。”</p>
“吾朝不打,便是千里江山流失,子孙万世奴役,此战,当为灭国之战,为后世子孙开万世太平之战。”</p>
此时的汉武大帝刘彻趁出了自己的宏伟抱负。</p>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朕望众卿上下同欲,集一国之力,出塞外,灭匈奴,流芳万古。”</p>
未央宫前,群臣跪伏,山呼万岁。</p>
刘彻借此大势,摒除了所有反对之声,统一了朝臣思想,按下了狂暴,大汉这个国家器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开足马力,一往直前。</p>
大隋时空节点。</p>
长安大兴宫。</p>
杨坚简直怒发冲冠,气的浑身发抖。</p>
后世王朝、君王怎样被调侃鞭尸他都不在乎了。</p>
暴君杨广四个大字让他差点失去了理智。</p>
自己印象中仁爱节俭的杨广竟是一个暴君,莫非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伪装不成。</p>
且杨广怎么会是皇帝?杨勇呢?朕立的太子可是杨勇。</p>
杨广当了皇帝就算了,可你竟然是个暴君。在史书上留下暴君二字,可想而知做了多少天怒人怨之事。</p>
何为大桀桀?何为助纣为虐?何为草菅人命?</p>
看看前朝那些暴君,夏桀,商纣,胡亥,哪个不是亡国之君?所行之事更是人神共愤。</p>
难道要我大隋步大秦之后尘,二世而亡?</p>
“来人,速去江都杨广这个逆子给朕带回来。”</p>
杨坚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燃烧的怒火。</p>
此时的晋王殿下刚被他父皇派去江都任扬州总管。</p>
正待施展段招揽江南名士精英为己用。为日后的夺嫡大业打下基础。</p>
却不想自己被天空上的那块天幕卖了个干干净净。</p>
刚才还因大隋的铁血宣言而振奋的杨广此刻却如失了魂一般呆坐在扬州总管官署内,静待着杨坚的召唤。</p>
京城这边,面对杨坚的怒火,群臣无人敢出言。</p>
“陛下,未发生之事防患于未然即可,切不可因言论罪。”</p>
大理正赵绰上前出言提醒杨坚。</p>
赵绰守法不阿,刚毅正直,赤胆忠心。杨坚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喜欢。</p>
否则就凭赵绰数次顶撞杨坚,脑袋早就搬家了。</p>
而赵绰就是头铁,管你是谁,反正不能干扰法律公正。一切以法理为准绳。</p>
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便是赵绰的名言。</p>
有了赵绰打头阵,平日里杨广蓄意结交的大臣也都出言相劝。</p>
杨坚环顾群臣,竟是有超过五成的官员为杨广求情。其中不乏跟他起家到开国的老臣。</p>
眼前这一幕让杨坚内心更加的阴冷。他似乎有些明白杨广为何能称帝了。</p>
或许自立国之初他怕是就在谋划,平日里一副谦谦君子形象,背地里结交朝廷重臣。</p>
所以他一直是在自己和皇后跟前演戏,此等心着实深沉。</p>
此时杨广精心营造的形象在杨坚心里一落千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