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知道错了吗错在哪里</p>
当严绍庭知道马芳已经奉旨回京的时候。</p>
他正被好大儿拉了一身的金黄。</p>
大妹子陆文燕侧卧在床上,看着这一幕父慈子孝,满脸的笑容。</p>
芸娘带着丫鬟们,神色紧张的接过少爷,又开始为严绍庭更换干净的衣裳。</p>
徐渭和陆绎就站在门口,两个人都憋着笑打量着被拉了一身的严绍庭,想想这等模样的严绍庭,大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到了。</p>
好一会的功夫,严绍庭才重新换了一身干净衣裳,走到同样换了一身衣裳的儿子跟前。</p>
严绍庭瞪着眼,恶狠狠的冲着好大儿哼了一声:“你已经是快半个月的人了,要学会控制自己!”</p>
对于父亲的训斥和不满。</p>
还没有个正经名字的严家少爷,立马憋着嘴,两眼泪汪汪的转头看向母亲。</p>
陆文燕立马顺势就将一只枕头丢了出来。</p>
严绍庭连忙伸接住,然后满脸讨好:“夫人息怒。”</p>
完后,看着憋了半天表情,却偏偏就是没哭出来的崽子,严绍庭也只能是心悦诚服的退出屋子。</p>
现如今,自己在严家是个什么地位,严绍庭那是清清楚楚。</p>
虽还不至于和严世蕃一样混到和家里看门狗论兄弟的地步,但后宅这边差不多也没多少地位了。</p>
出了屋子,看向憋着笑的两人。</p>
严绍庭翻翻白眼。</p>
他领头走在前面,出声询问:“马芳几时回京的回京后都去了什么地方”</p>
陆绎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开口解释:“晌午过后进的城,先去了兵部履职,又去了吏部报道,然后便在礼部的人陪同下进了会同南馆歇息,等候宫中传召。”</p>
徐渭亦在一旁问道:“马芳进城后有什么反应”</p>
陆绎撇撇嘴:“他能有什么反应,好似没事人一样,在兵部见到不少老熟人,还很是热情呢。进了会同馆后,便叫了那个跟他一同回京的参将出门买酒买肉。”</p>
听到陆绎完这话,徐渭便默默的侧目看向了严绍庭。</p>
严绍庭只是淡淡一笑,心中带着几分好奇。</p>
明显,马芳这是心中明白,自己这一趟回京并不会出什么事情。</p>
又或者他是故作镇定。</p>
但大概率,严绍庭倾向于马芳是认定自己此次回京定然安然无恙。</p>
这时候。</p>
三人已经走出别院。</p>
严绍庭回头看了眼后面的夹山。</p>
山坡上,隐隐约约能见到功德陵的位置所在。</p>
“他该来这里一趟。”</p>
严绍庭低声念叨了一句,便不再话。</p>
徐渭和陆绎对视一眼,两人心中都明白,严绍庭之所以这么,是因为其实这一次昌平算是帮了宣府镇和马芳一把。</p>
不然若当真让那三千多蒙古人在京师地盘上,宣府镇和马芳那就真的罪责难逃了。</p>
至少,这些死去的昌平民壮队汉子,马芳得要认下这个人情。</p>
等到三人绕着书院,一路走到前面的广场上。</p>
徐渭这才开口:“既然马芳已经奉旨回京,郎君这时候也该要回城里了。”</p>
陆绎则在一旁:“我先回城,若有什么消息,等姐夫你们回城后,我就送过去。”</p>
完。</p>
陆绎在得了严绍庭点头同意后,便牵着马带着人往城里赶回。</p>
望着陆绎离去的背影,严绍庭揣起双,同徐渭站在一起。</p>
“前几日世子,裕王同皇上请求,允了我南下为官一事。”</p>
徐渭目光一动,虽然是在意料之外的事情,但他却没有太多的惊讶,而是看了眼四周:“裕王这次可是不顾规矩了。”</p>
严绍庭嗯了声:“恐怕还是沾了世子的光。”</p>
听到这话,徐渭不由的笑了起来。</p>
不论谁家,哪怕是天家也是如此,就如现在的严家一样,上上下下都围着才生下来还没一个月的屁孩转。</p>
徐渭笑着:“既然裕王已经替郎君办好了南下为官的事情,那杨尚书那边承下来的人情岂不是要落空了。”</p>
严绍庭摇摇头:“皇上的意思是要等等会,想来应该是要放去南京。如此来,杨博那边还是要出面,不然如何能给皇上一个会”</p>
徐渭闻言,思量片刻,最后也是点了点头。</p>
他声嘀咕着:“如此来,便只剩下郎君能谋求到何等官职的事情了。”</p>
罢。</p>
徐渭却是皱起眉头。</p>
一旦严绍庭南下为官,那么自己便要独在京师,恐怕想要一同南下是很难成行的。</p>
毕竟自己现在不光是昌平治安司的司丞,还是詹事府右庶子。</p>
总不能自己也谋求个南边的官职吧。</p>
严绍庭自然看出了徐渭的纠结,笑着拍了拍老徐的肩膀:“文长先生放心,就算什么都不带,我也得带着你一同南下。这两年文长先生也一直留在京师,这次有会也该回南边一趟了。”</p>
不由的。</p>
严绍庭便感叹起了如今时间过得愈发的快。</p>
而在京中。</p>
西苑万寿宫。</p>
嘉靖斜靠在御座上,轻叹一声:“朕如今有时常常觉得,时间过得竟是如此之快”</p>
着,嘉靖低头瞄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马芳。</p>
“朕还记得,嘉靖二十九年六月庚戊之变啊!那时候你还只是个千户官,领兵于怀柔遭遇俺答汗,当场斩杀俺答汗的部将,迫使俺答汗暂退。”</p>
殿内。</p>
突然自会同馆中被传召入宫的马芳,静静地跪在地上,原本心中还有些不安和疑惑。</p>
但听到皇帝嘴里出这些话,心中却不由的生出一丝追忆过往的情绪。</p>
嘉靖则是继续道:“随后似是两月有余,蒙古人再次来犯,还是你马芳率部迎敌。先是看穿蒙古人乃是利用弱旅引诱我军,随后便反将蒙古人进入我军埋伏,一战大胜。而你却依旧稳如泰山,笃定蒙古人必然会卷土重来,便在野马川布防,再将来犯之敌杀的是丢盔卸甲,扭转胜负。”</p>
御座上,嘉靖一边着话,一边轻轻的拍着桌案。</p>
他轻叹一声:“算起来,到现在也有十三四年了。”</p>
殿内。</p>
跪在金砖上的马芳,将头重重的磕在地上。</p>
“臣,身负皇恩,却御边不利,还请皇上降旨严惩!”</p>
已经十几年前的事情了,皇帝还记得如此清楚。</p>
不论是真记得,还是不久前重新翻阅过。</p>
能有这份心思。</p>
对于马芳而言,那都是滔天的圣恩了。</p>
嘉靖却是在御座上缓缓坐起,目光似有似无的打量着跪在面前的马芳。</p>
这位十几年前还只是一介千户官的武将,却因为其在军事上的才能,便在短短半年光景中,一路升任宣府游击将军,继而破格提拔为正二品都督佥事,又在同年末加封为正一品左都督。</p>
马芳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p>
这么多年下来,马芳能一直安稳的镇守边关,同样也是因为自己对他的信任。不过这份信任,是相信马芳的能力。</p>
</p>
有马芳在,边关便无事。</p>
而事实也是如此,自从马芳升任宣府总兵官后,便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带动了整个九边防线都开始转守为攻,虽然有胜有败,但总体来这些年九边的态势还算是倾向于大明一侧的。</p>
哪怕是在去年,马芳主动率兵出关进攻蒙北,意图重创俺答汗主力,却被俺答汗绕开兵锋,并且转而奇袭宣府,攻破重镇隆庆,马芳也只是被夺了左都督的官职,仍旧担任宣府总兵。</p>
能力十足,但忠心不足。</p>
这是嘉靖对马芳的看法和审视。</p>
所谓忠心,也非是对大明和朝廷的忠心,而是还要有对自己的忠心。</p>
而马芳恰恰就是缺了这一点。</p>
嘉靖轻叹一声:“去岁尔领兵出关,致使寇入,因罪被夺左都督,是朕念及你往昔赫赫战功,命你戴罪立功。而今,又有今次之事生出,你可知此前朝中言官是何等沸腾”</p>
马芳低着头,皇帝的话不可能作假。</p>
朝廷里言官对自己的抨击,他在来时的路上也已经有所听闻。</p>
虽然不知当时场面,但想来定然是群情激奋。</p>
“臣罪该万死,陛下隆恩,臣却屡屡辜负,累及朝堂言官弹劾,徒增陛下烦恼,乃臣之过也!”</p>
虽然马芳清楚。</p>
如果自己这一次真的罪责难逃,那么就不是传旨召自己回京述职,而该是以犯官身份被押送回京。</p>
同样的。</p>
如果皇帝要严惩自己,那么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这么多的话,而该是会同内阁一并,直接定下自己的罪名。</p>
不过清楚是一回事。</p>
该有的态度又是另一回事。</p>
嘉靖却是冷哼一声:“言官三言两语,朕何曾会觉得烦了朕只是想问一问你,可知道错在何处了”</p>
此话一出,马芳却是愣了一下。</p>
这样的问题,可不在自己的设想之中。</p>
他低着头目光转动,半响后才缓缓开口:“罪臣以带罪之身,仍镇守宣府,本该将边墙打造的固若金汤,叫蒙古人片甲不入。但罪臣辜负皇上期许,今岁朝廷额外拨付三十万两钱粮军需,臣亦未能使得蒙古人皆被阻于长城以外。更是坐视蒙古人潜入京畿之地,惊扰皇城,累及皇上安危,此乃臣之大罪。”</p>
嘉靖却是眼里闪过一丝不满。</p>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p>
他冷哼一声:“区区三千余众,朕便是亲领大军欲要屠之,却也早已被昌平守军歼之,何来惊扰皇城安危。”</p>
马芳彻底不懂了。</p>
虽然自己知道,那支潜入京畿的蒙古人,是在昌平被那位严阁老弄出来的民壮队给击败了,但皇帝也不该这么啊。</p>
难道这不算自己的错</p>
那自己错在哪里了</p>
马芳不禁皱眉沉思。</p>
嘉靖亦是眉头夹紧,思来想去,觉得马芳大抵是久在军中,不懂这些弯弯绕绕。</p>
他只能是轻咳一声,语气略带不满道:“自去岁你因坐寇入而被夺左都督一职后,你可曾想过上奏于朕可曾因边关之事,而直奏于朕还是,你忘了你这个总兵官是有权直奏于朕的”</p>
一通叱喝后。</p>
嘉靖扭头看向别处。</p>
马芳却是瞪大双眼,终于是反应了过来。</p>
竟然就为了这等事情</p>
他连忙抬起头,然后又俯身低头:“臣知错!”</p>
嘉靖这才哼哼着转回头,斜觎向马芳:“现在知道错在何处了”</p>
马芳心中带着古怪,虽然自己如今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p>
可这叫自己如何开口。</p>
难道,他知道自己没有好好给皇帝尽忠</p>
不过马芳心中却也生出了一丝警惕。</p>
皇帝这是要让自己做出选择了。</p>
是在朝廷还是皇帝之间,做一个抉择。</p>
思来想去。</p>
马芳抬起头,双抱拳,沉声道:“九边乃国朝社稷之本,宣府事事皆为军国要,微臣受皇恩,镇守宣府,万般事宜未知奏禀皇上知晓,此乃微臣之错。”</p>
听到这话后,嘉靖心中才稍稍满意了一些。</p>
但他却是转口道:“你可知,此次之事后,朝中有些人对朕提议,要在你身边设立监军。”</p>
监军。</p>
朝廷在军中常有设立。</p>
哪怕是现在的宣府,也有不少监军。</p>
但在自己身边设立监军,这可是头一次听闻。</p>
马芳立马俯身低头:“万般军,皆由皇上圣裁,臣不敢有半点置喙。”</p>
如果皇帝希望自己在某些时候,能倾向于西苑这边,马芳或许会考虑考虑。</p>
但如果要加一个监军在自己身边,那是不可能接受的。</p>
谁也不想要自己的身边,整日跟着一双眼睛。</p>
嘉靖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朕觉得,监军不必设。”</p>
马芳心翼翼的抬起头,想要观察下皇帝的脸色和反应。</p>
但嘉靖却继续道:“这几日你在京中,会有各部司的人前去问询,这是惯例,你也该明白。”</p>
马芳来不及多想,只能点头:“微臣知晓。”</p>
嘉靖又:“离京仍走京宣驿路,过昌平之时,去书院一趟。”</p>
这时候,马芳真的想不明白了。</p>
看着马芳有些疑惑的脸色。</p>
嘉靖淡淡一笑:“裕王入京在任书院山长,此次昌平一役后,曾提及书院诸生颇为敬仰边关将士”</p>
后面的话,嘉靖已经停了下来,未曾出口。</p>
马芳也终于是眼前一亮,当即抱紧双拳:“微臣定当在离京之时,亲自入书院拜见裕王,与微臣麾下将士为书院诸生讲述边关风貌!”</p>
嘉靖这才点了点头。</p>
有些话不需要的太过明白。</p>
他挥了挥。</p>
“且下去吧。”</p>
“记住了,今此仍是戴罪,朕静候报捷立功之日。”</p>
原本马芳已经放下心来,但这时却又重新悬了起来。</p>
皇帝这是在给自己警告呢。</p>
马芳躬着身,抱紧双拳。</p>
“微臣明白。”</p>
完后。</p>
他才一步一步的缓缓退出大殿。</p>
</p>
月票月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