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一锅端,全撸掉!万历,外号重八</p>
三月初三,皇极门下。</p>
常朝朝会。</p>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李太后垂帘居于后。</p>
沈念以起居注官站于御座东南侧。</p>
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马自强率先出列,汇禀了本届春闱会试的整体情况。</p>
本届会试共产生40名进士。</p>
远高于隆庆五年辛未科的400名进士与万历二年丁丑科的300名进士,也是大明建国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p>
会试榜单将于明日贴出。</p>
沈懋学、汤显祖、张嗣修、吕兴周等京师名人,皆在榜上。</p>
此外。</p>
还会抽选二十名新晋进士的考卷,公示于贡院前。</p>
在张居正的示意下,他的二儿子张嗣修与吕调阳儿子吕兴周的考卷皆在公示之列。</p>
此乃阻止流言的最好方式。</p>
与此同时。</p>
礼部也开始筹备三月中的殿试内容。</p>
这40人将会填补很多州县官的空缺,也会让地方上很多抱怨做官难、执行新政难的官员们知晓:大明不缺人才,任何官员都没有资格挑肥拣瘦,与朝廷讲条件。</p>
干不了,请辞即可。</p>
</p>
紧接着。</p>
通政使司当值官员念诵了巡按御史张简的奏疏。</p>
百官听闻此事后,都甚是惊诧。</p>
他们能想到河南有官员为完成丈量田亩会剑走偏锋,使出一些拿不上台面的歪招,但没想到竟有百姓搬出太祖之大诰,绑缚恶吏进京告状,且巡察御史张简还助他为之。</p>
“此奏疏,内阁的票拟是:遣返周夫子,派遣厂卫赴河南与巡按御史张简联查假步弓之事。”</p>
听到“遣返”二字,很多官员都长呼一口气。</p>
若不遣返,朝廷便有复洪武之刑的倾向,这是官员们绝对不能接受的。</p>
通政使司当值官接着道:“陛下的批复是:不予遣返,拟派遣锦衣卫接周夫子入京,陛下(朕)将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另派钦差前往河南调查此事。”</p>
实际上,昨晚一队锦衣卫便出京去接周夫子了,以防他发生意外。</p>
听到此话。</p>
许多官员都不由得都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p>
此乃少有的皇帝御批与内阁票拟不合的情况。</p>
另外,万历令周夫子绑缚恶吏进京,意味着是对大诰之法的认可。</p>
此举令绝大多数官员都难以接受。</p>
大诰那是杀官的法,不是治世的法,若因此事复兴,那大明官场必将大乱。</p>
这一刻。</p>
官员们并没有出列反对,他们在等张居正驳斥万历。</p>
内阁票拟被驳是很严重的事情。</p>
若给不出具体缘由,俨然就是在打张居正的脸,依照张居正的脾气,定然是要请辞的,且是很难劝回来的那种请辞。</p>
就在这时,万历率先开了口。</p>
“众卿,朕亲见周夫子,亲审此案,并不等同于朕同意光复太祖大诰之法,此乃朕给予周夫子的特例,其冒死告状,全为百姓,朕不能凉了此类百姓的心!”</p>
听到万历的解释,众臣都觉得有些苍白。</p>
这种特例不能开。</p>
并且此事当下还只是一县之事,还不值得皇帝亲查。</p>
官员们都觉得万历此举有些任性,都等待着张居正训斥万历一番。</p>
这时。</p>
最前列的张居正站了出来。</p>
“陛下,大诰之法多数已融于大明律中,自然没有必要复兴重启,不过陛下认为此乃给予周夫子的特例,臣无异议。”</p>
“臣细想之后,觉得是臣考虑不周,此事涉及新政,即使是一县之失,也是天大的事情,陛下亲见周夫子、亲查此事,臣认为并无不妥!”</p>
听到这番话,诸多官员都觉得不可思议。</p>
没想到一向严谨的张居正竟允许万历如此任性做事。</p>
就在有官员即将站出来之时。</p>
吕调阳率先站了出来,其高声道:“臣附议!”</p>
“臣亦附议!”张四维也站了出来。</p>
顿时,官员们都没有站出反对的想法了。</p>
三大阁老与万历想法一致,且在朝堂率先表态,显然是商量好的。</p>
此时反驳,已无意义。</p>
万历环顾四周,见下方官员皆无异议,当即挺起胸膛,高声道:“众卿,丈量田亩之策与一条鞭法,皆为大明国策,无论是谁敢歪曲国策,投取巧,打百姓的主意,朕都绝不轻饶!”</p>
“朕不会重启大诰之法,但不一定不会对待一些无国无民的恶官,施行大诰上的惩罚措施,望众卿皆莫越雷池一步,否则,朕定当重惩,无论他是高官贵戚,还是皇家宗藩,朕都不会留情!”</p>
万历声音清脆,带着一股气吞山河的帝王之势。</p>
这番话,非常强势,非常刚硬。</p>
如同阳春三月突兀而至的一道响雷,让许多官员紧张得寒毛都竖了起来。</p>
在他们的印象里。</p>
当下的万历特别像刚登基时的嘉靖皇帝,雷厉风行,欲以新政造盛世。</p>
但听完这段话后。</p>
他们觉得万历更像开国时的太祖,嫉恶如仇,杀伐果断,重典治国。</p>
若万历变成第二个“朱元璋”,他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p>
一些一直反对新政的官员,本想着趁着自己年轻,只要将张居正熬走,没准儿新政就废止了。</p>
而今听万历这样,心中的算盘瞬间就破碎了。</p>
将五十三岁的张居正熬走容易,将十五岁的万历熬走,那可就难了。</p>
若再反对新政,那就是与自己的仕途过不去。</p>
此刻的万历,甚是得意。</p>
他喜欢这种被所有官员围在一起的感觉,喜欢如此指点江山的感觉。</p>
他忍不住用余光扫了一眼沈念。</p>
正是沈念这个军师,让他越来越自信,让他近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p>
而此刻。</p>
沈念望向</p>
他从这些官员脸上看到了对皇权的畏惧,看到了生怕做错事的紧张。</p>
这一刻。</p>
他感觉“张居正变法”已快要变成了“万历变法”,如此,变法方能长久,张居正也能轻松一些。</p>
沈念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甚大。</p>
这一刻。</p>
沈念突然想到了一句诗。</p>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烂漫时,她(他)在丛中笑。”</p>
沈念觉得,自己当下在朝堂的定位,就是这枝梅。</p>
随即,常朝朝会便结束了。</p>
一些反对新政的官员,脸上的表情,如丧考妣。</p>
他们可以攻击张居正的私德、做事方式、家人门生,以延缓新政对他们利益的损害。</p>
但而今,万历突然走到了最前面。</p>
他们顿时无计可施。</p>
虽然万历年幼而并未亲政,但谁敢反对皇权,谁敢与皇帝对着干。</p>
</p>
三月初四,午后。</p>
周夫子绑缚着祥符县皂班班头石大年来到了京师。</p>
锦衣卫直接将二人带到了诏狱。</p>
在祥符县,石大年耀武扬威,睥睨一切,俨然衙门就是他家开的。</p>
但出了祥符县后,他先被张简的差役揍了几顿,昨日又被两名锦衣卫训斥了一顿,心中满是恐惧。</p>
当他看到“诏狱”二字后,大便直接就失禁了。</p>
诏狱,在百姓眼里,实乃地狱。</p>
反观周夫子,一脸严肃,正在思考他酝酿在心中的诉状。</p>
他已做好了被诏狱关押、用刑,甚至身死于此的准备。</p>
当下的他,无所畏惧。</p>
</p>
</p>
半个时辰后,万历带着沈念来到了诏狱。</p>
之所以要带上沈念。</p>
乃是因万历亲审周夫子,为民申冤,乃是他皇帝生涯的高光时刻。</p>
自然想要让沈念将此事记录在起居注上。</p>
此乃彰显他贤良仁善的证据。</p>
他这个年龄,脸面排在第一位。</p>
当下正盼着能多做一些为国为民的德政,将曾经动不动被李太后罚跪、被张居正训斥的的事情压下去,让更多人看到他的优秀。</p>
</p>
片刻后。</p>
北镇抚司镇抚使曹威将万历与沈念请到了刑讯牢房内。</p>
“皇上驾到!”有宦官高喊道。</p>
顿时,周夫子与石大年都纷纷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p>
二人根本想不到,有生之年能见到大明的皇帝。</p>
万历看向周夫子。</p>
“周夫子,抬起头来。”</p>
周夫子缓缓抬起头,看到万历的真容后,又立即低下了头。</p>
万历笑着道:赐座。</p>
当即,周夫子被两名锦衣卫扶到了一张条凳上,而石大年依旧跪在地上。</p>
万历开口道:“周夫子,你的经历,朕已知大概。当下朕想知你到底经历了多少被恶官恶吏欺负的事情,可细细讲给朕,朕定为你主持公道!”</p>
周夫子缓了缓后,将祥符县假造步弓,坑害百姓,他去县衙抢夺步弓,以及祥符县县令吴清用他外嫁的女儿与外孙威胁他,使得他已有自杀念头等一系列事情,全都汇禀给了万历。</p>
心思缜密的沈念,在周夫子讲假步弓之时,专门将一旁的假步弓与真步弓放到万历的面前比较。</p>
万历压根没有见过这类物品。</p>
唯有让他看一看,他才能知晓那些官员有多坏。</p>
万历听完后,一时间热泪盈眶。</p>
他知晓百姓难,但没想到竟如此难,竟被地方官员欺负到敢怒而不敢言甚至麻木的程度。</p>
反观一旁的皂班班头石大年则是被吓破了胆子,已感觉自己距被斩不远了。</p>
万历问完周夫子后,冷脸看向一旁的石大年。</p>
“石大年,一切事情如实交待,若有半句不真,朕朕诛了你的九族!”</p>
万历根本无须再询问石大年。</p>
后者不敢不老实交待,因为他真怕万历诛了他九族。</p>
“是是是”石大年浑身颤抖,朝着地上使劲磕头。</p>
</p>
不到一个时辰,周夫子与石大年的供词便全都写好了。</p>
祥符县假造步弓已属实,河南左参议徐大任定也脱不了干系。</p>
当日晚。</p>
万历便命一队锦衣卫奔向河南,奔向了开封府。</p>
他们前往河南的目的,是迅速将河南的省官们免职,以免他们假造证据,上下包庇。</p>
</p>
翌日一大早。</p>
内阁首辅张居正与户部尚书殷正茂出现在万历的面前。</p>
万历将命殷正茂为钦差,前往河南彻查假步弓之案。</p>
从周夫子与石大年的口供来看,此事越来越像全省之事,而非一县之事。</p>
沈念之所以举荐殷正茂。</p>
实因假造步弓若是河南承宣布政司的省官们合议而为,将使得户部汇总的龙鳞册出现错误。</p>
依照殷正茂的脾气和此事与他的利害关系,绝不可能徇私。</p>
甚至到了河南可能就开始骂娘了!</p>
他这种脾气,尤为适合处理此类事件。</p>
万历之所以没在常朝上直接任命,也没有称要将河南的省官都免职,乃是担心有人会向河南通风报信。</p>
万历看向殷正茂。</p>
“殷尚书,对付那些省官,朕相信你易如反掌,但对付宗藩,你可能有顾虑。”</p>
殷正茂特别实诚地点了点头。</p>
宗藩们与万历,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毕竟是一家人,如何惩罚,他还真拿不准轻重。</p>
“有宗藩触犯法令者,你尽可依大明律与宗人府拟定的条例处置他们,有敢忤逆者,你告诉他们,谁敢不配合,朕将罢黜其一切特权,贬为庶民,甚至要了他们的脑袋!”</p>
皇帝是宗藩们的克星,一句话就能让他们从宗藩变成平民。</p>
“有陛下此话,臣一定将此事处置妥当,令河南的丈田事宜继续正常进行!”殷正茂挺着胸脯道。</p>
万历想了想,又道:“欲安邦,先固民,在百姓的利益面前,朝廷的脸面不算什么。河南丈田即使今年未能完成,朝廷也能接受,但不能接受以损害百姓利益的方式完成!”</p>
“臣明白!”殷正茂朝着万历重重拱。</p>
此刻,张居正也有些激动。</p>
万历若能这样想,那接下来的新政就容易进行了,他也无须再顾虑那些不断蚕食大明财富的宗藩,一切依照大明律来办就行。</p>
</p>
两日后,近黄昏,开封府府衙后厅。</p>
河南巡抚史孟重、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河南左参政安嘉善、河南左参议徐大任等省官聚在了一起。</p>
史孟重刚刚得到消息。</p>
“皇帝亲见周夫子,怒斥假丈田亩的坑害百姓之举,欲派钦差来河南彻查!”</p>
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一脸焦急地看向河南巡抚史孟重。</p>
“史抚台,这下该如何是好陛下派遣钦差,非三法司主官便是六部主官,其若来查,一定能看出假造步弓是我们我们的主意!”</p>
史孟重面色阴沉。</p>
他只是想要在一年之期内完成丈量田亩的任务,没想到竟闹成了这个样子。</p>
如今,后悔也晚了。</p>
史孟重想了想,道:“稍后,你们立即命令各县,将不符合标准的步弓全部销毁,将假龙鳞册全部烧坏,并立即做出一套真实的龙鳞册。”</p>
“此外,交待我们便一直陪着他,他无论想要查什么,我们都提前做好准备。”</p>
“在河南,还是我们了算,即使钦差来了,我们不想让他看到真相,他便看不到真相!”</p>
“今年的丈田任务恐怕是无法完成了,但此事也能成为我们的理由。诸位,咱们当下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要当叛徒,我史孟重绝对让其不得好死!”</p>
史孟重向众人放了狠话。</p>
当下只能硬抗,见招拆招,一旦承认,他们全都会入狱。</p>
他没想到朝廷会如此重视此事。</p>
就在众省官准备离开,各自行动时,一名差役跑了过来。</p>
“史抚台,不好了,不好了,有锦衣卫闯进来了!”</p>
“锦衣卫”众省官都是一愣,没想到锦衣卫会来的这么快。</p>
就在这时。</p>
锦衣卫百户石青带着一众锦衣卫走了进来。</p>
就在这个月初,总旗石青已被破例擢升为百户,这就是追随皇帝办事的好处,擢升不循常例,只要立功,就能不断擢升。</p>
石青大步走到众省官的面前。</p>
“锦衣卫百户石青传陛下口谕:自此刻起,河南承宣布政司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免职,待钦差殷尚书抵达开封府后,再行处置!”</p>
“什么”</p>
众省官的眼神里都是不可思议。</p>
他们没想到在钦差还未曾抵达,还未查出此案是否与他们有关时,朝廷竟直接将河南的省官全撸了下来。</p>
此举,前所未有。</p>
就在这时。</p>
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与河南左参政安嘉善突然倒在地上,浑身抽搐了几下,然后昏厥过去。</p>
石青瞥了二人一眼。</p>
“二位大可不必如此,在殷尚书到来之前,我是不会将你们关押入狱的,当然,我也不会让你们回家,你们的家里,我已安排好了锦衣卫,一个也出不去,诸位还是安心待在此处吧,莫再有上不得台面的动作!”</p>
听到此话。</p>
郑云蓥与安嘉善有些无奈地睁开了眼睛,然后慢慢站起。</p>
装晕,乃是官员们的惯用伎俩。</p>
一旦装晕,他们一方面可免于被立即送到监牢,另一方面有回家静养的会。</p>
一旦能与外人接触。</p>
他们便能传递信息寻找靠山,或将家里不能见人的金银财物偷偷转移。</p>
石青显然不会给他们这个会。</p>
从这些官员脸上的表情,石青已笃定,河南承宣布政司要变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