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9:送知青老婆回城 > 第170章 另类教育
    第0章另类教育</p>

    方明澈回到家,直接开始教方健骑自行车。以方健的身高,对二八大杠肯定还是只有‘掏裆式’骑法,也就是在前面的三角框架内骑。</p>

    如果他二婶的二六圈女士车在这里,他能学得轻松不少。</p>

    方健吧,有点时候看起来很笨。学三年级的语文、数学,他都能合计考出一百分,丢分率50%。但对于他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学得很快。</p>

    昨天楚留香那句‘闻君有白玉美人’,其实就出现了两三回吧。他就给背下来了。如今学骑自行车也是一样,半个时不到,他就能独立骑行了。</p>

    一旁的方芳、方舒颜、方康三个一直在看着,都不由觉得‘大哥好厉害!’</p>

    方健面对他们这种崇拜的眼神,也是找回了自信。他好像也不是那么笨啊!</p>

    “谢谢幺爸!”</p>

    方明澈看方芳也很想学的样子,但七岁的身高学骑二八大杠还是早了点。于是对她许诺道:“回头去了首都,用你二婶的女士车学。”</p>

    颜颜就又想起了她没能要到的车车。那个车车如果把后面两个辅助轮子卸掉,就很适合她的身高骑。</p>

    不过,她也没比姐姐矮多少。过两年应该也能用妈妈的自行车学骑车了。她再多等两年吧!</p>

    方明澈其实留意过颜颜想要的车车,友谊商店里有卖的。但价格出乎他的意料,那可不是按轮子大来定价的。反而因为销量,生产工艺一样的复杂,比他想像得还略贵些。</p>

    他看看颜颜,如果这次把非遗产品卖去东京都事情顺利,就给你买一辆。反正也不需要外汇。</p>

    方芳听了方明澈的话,看看高大的自行车,点点头,“嗯,好的。”</p>

    方明澈看向方健,“这是借的车,学会了就行了。下来吧——”</p>

    这样一辆自行车对一个农村家庭,是不折不扣的大件。就单凭这一辆车,其实都可以当聘礼娶个正当好年华的黄闺女了。</p>

    人家舍得借给他,是知道他有钱、赔得起。他掌着让方健骑,人家看到了不什么。但要是方健自己在村里骑,一开始又不太稳当。那人家心头该多焦急肯定是生怕他连人带车给摔了。</p>

    方健恋恋不舍的从车上下来。</p>

    方明澈摸摸他的脑袋,“其实你爷爷头还有钱,家里真的需要就哄着他买吧。”</p>

    对家里他按月寄钱,但老头就是舍不得拿出来用。这回掏了300,是因为他也觉得大米加工厂应该能赚钱。哪个农户不得用上这些设备加工大米啊</p>

    除了粮站的两台器,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地方,也就他们这里有。加工一百斤收三块钱工钱,这是薄利多销啊!</p>

    但搁不住需要加工的大米多啊,一天加工个上千斤不成问题的。那良性循环下,以后就可以跷着脚坐等分红了。甚至,连集体土地修的厂房租金都是可以分红的。所以,方父才舍得掏了300块出来入股。</p>

    可买一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要0,还要搞一张自行车票。以他老人家去0公里外的县城都宁愿走路去的做派。肯定不觉得是生活必需品啊。</p>

    让他大孙子去磨磨,能改变老头子的消费观念也好。</p>

    方健道:“没戏吧,爷爷的钱看得可紧了。”指望幺爸还现实点。</p>

    但方明澈肯定不会让他如愿的,“那就看你的本事了。”</p>

    话间,拖拉开着拖拉过来方家,“九哥,可以走了么”</p>

    方明澈点头,“走吧。你们四个要不要去我去县城的新华书店替村里买书置办个阅览室。”</p>

    支书还算大方,批了200块钱。虽然是方明澈捐的,但他肯拿出来办阅览室开启民智也很不错了。他还到时候要把这钱是方明澈捐助的,写在阅览室的墙上。</p>

    四个孩肯定都想去。只是方芳有些犹豫,她还有活儿要干呢。</p>

    方明华扛着锄头正准备出去。看到这副场景,又看看颜颜。他兄弟的闺女过得比他闺女可要好太多了啊!</p>

    “去吧,都一起去看看。逛逛新华书店也是长见识的事。”</p>

    方芳露出笑容来,和兄弟、妹妹一起进去搬凳子。</p>

    方明华看看方明澈,“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啊”</p>

    唉,老二自从时候展现出读书的天分,除了农忙时节实在忙得不行的时候,老头子都不舍得让他干活的。</p>

    听了自家大哥的话,方明澈道:“你家方健其实天分挺好的。学车学这么快,背录像里的台词背这么快。”</p>

    方明华把锄头放到地上,“那你这意思,他要是乐意读书应该也能行”</p>

    “肯定行啊。爸得没错,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和众人差得多的就是科学家和傻子。”</p>

    研究结果也是这么的,94%的人智商在正常范围,3%低于正常范围,还有3%高于正常范围。用十亿人口总量一算,九亿四千万人都是正常范围。</p>

    方明华道:“那敢情好,我还以为他真的是笨蛋呢。能读书就好、能读书就好。以后不用像我一样卖笨力气。”</p>

    方明澈看看他,“你先安心种田,这几年农民的收入还是要猛窜一头的。回头我帮你想想办法。”</p>

    他都能给朱启明还有林怿的舅子想办法,怎么不能关照自己亲大哥</p>

    不过,他要想办法把老头、老太太弄去医疗条件更好的首都生活。这得靠他们的孙子、孙女。但老头子肯定惦记田里。总得让他看到自家分得的田亩产量大幅提高,收益翻番。</p>

    那就只好让大哥、大嫂在乡下再待些年头。过些年,那样的产量成了常态,再租给别人种。</p>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90年代末期有一次会得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户口。不过,年轻人有必要转城市户口,像他哥嫂到时候上了年纪就没必要了。</p>

    农村户口才能保留宅基地啊!而且,如今这个支书挺不错,比旁人早一步抓住了几回。没准让他搞得村民以后个个都能凭着户口分红。</p>

    方明华道:“你还能帮我农转非啊”</p>

    方明澈道:“如果户口不和粮油这些物资供应挂钩,其实也没有太大价值。看国家这个趋势,会渐渐把掌控的资源下放。计划经济也会迎来转变的。”</p>

    至于买房,在200年以前买都是不限购的。</p>

    方明华震惊,“不太可能吧”农转非的名额对金贵啊!</p>

    “这只是我的揣测。”</p>

    这会儿四个孩子已经抬着凳子跑过去,互相帮忙爬到拖拉后车厢安好凳子排排坐下了。还有村里人听拖拉要进城,也有几个抬着自家凳子过来。</p>

    嗯,这种不是免费搭车,要交一毛钱的。坐公交车三毛,自己村里的拖拉一毛。就是方明澈想的,如今这位支书挺有经济头脑的。这从去年他用四块钱把拖拉包给方明澈接新娘子就可以窥斑见豹了。</p>

    用支书的话,‘挣点油钱啊!而且这拖拉是集体的,人人有份。不收点油钱,没会搭便车的人岂不是吃亏了’</p>

    如今村民也挺习惯的,上了拖拉就交钱。不过,方家去四个娃子啊娃娃是不收费的,但通常都是跟着大人。一个大人只能带一个娃娃。</p>

    拖拉一边收钱一边道:“今天这趟是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办村民阅览室。用的是九哥捐的钱里的200块。”</p>

    大家想想方明澈捐的钱,立马不好意思计较他家几个孩子的车费了。</p>

    而且,“200块啊那岂不是可以买三五百本书”</p>

    方明澈看众人坐得差不多,就等他了,正走过来。听到这话道:“前期上限是200块,不是要一次性的全买回来。”</p>

    这也算是开启村民智慧的大好事,算是得值!</p>

    支书和他讲,到时候方明澈家的人可以免费借阅。其他人在阅览室看也不要钱。但如果要借回家,给了押金之后,租金就两分钱一天。损坏或者弄丢,造价赔偿。</p>

    这是对本村人的待遇。外村的人嘛,给了押金借回去看三分钱一天。到阅览室看,一个月一块钱,人证一一对应。</p>

    等方明澈在前头的副驾驶位坐好,拖拉就发动了。</p>

    拖拉刚开走不久,昨天和方明澈一起打平伙的两个人走过来找他。</p>

    这两个人一个叫韩平,一个叫方明成。他们昨天听出方明澈的话音了,旅行社要求会英语、会开车。英语是没法可以想了,但开车和开拖拉是不是一回事</p>

    他们俩商量之后就过来想听方明澈一个准话:如果开车和开拖拉差不多,他们能学会开拖拉是不是就可以跟他去首都开车</p>

    没想到来晚一步,扑了个空。家里只有方母和袁淑芬在。</p>

    方母道:“他替村里买书去了,应该中午之前就回来。你们晚一点再来吧。”</p>

    买书办阅览室这事儿吧,肯定是她儿子的活儿啊。就算不是他出的钱,但明澈是这村里的秀才,这活儿舍他其谁</p>

    要捐了一千,她心不心疼她心疼惨了啊。</p>

    另外那一千是投资,以后多半是要能加倍赚回来的也就罢了。但自己还欠着古大爷两千的房款没付清,回来捐一千。</p>

    不过方父道:“他一年就回来这一回,不这个时候拿出来几时拿出来而且,九月是学年的开始,真有心助学肯定暑假回来就该掏钱了。不然,再拖到过年,恐怕又要多一些中途辍学的娃子。”</p>

    话到这份而上,方母也不好别的了。再了,钱都捐了、支书还在高音喇叭里大鸣大放的表演,她还能去要回来不成</p>

    不过,私下对着时常一起做针线活的一群老姐妹,她还是忍不住把方明澈自己买房还欠两千的话絮叨出去了。</p>

    方明澈就是知道他妈会忍不住这么做,才没有知会她什么。让她本色发挥最好。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也省得有人上门找他借钱。不然,真以为他多富裕了!</p>

    他自己都还负债,还不忘捐一千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他笨,但心头其实也会更领情。</p>

    到了县城,村民大都散去做自己的事了。凳子就摞在后头车厢。</p>

    到了新华书店,拖拉和方家五个人一起进去。</p>

    方明澈找上书店的人,把支书开的介绍信给对方看。明他们村要买几百本书充实阅览室。问能不能给个批发价</p>

    据他所知,前世新华书店卖不出去的书,最后都会进废书,最后裁成细条。这其实和书上写的经济危时候资本家倒掉的牛奶也差不多了。</p>

    有介绍信证明是村集体的行为,那新华书店的领导就有一定的裁夺权。最后双方讲好了,按零售价的八折计价。</p>

    然后方明澈直接拿着书店提高的书单选书。就把编号写下来,然后附上数量。他觉得自家卖的非遗产品,也可以弄成彩色的簿册,然后让人按编号选。</p>

    不过,下一步吧。等这次东京出货顺利,把尾款都拿到之后。</p>

    这五千块赚到,现金流就会充沛起来。这是长期生意,并不是一锤子买卖。</p>

    前头这半年,旅行社账上就没富裕过。嗯,直到月前再买下两辆商务车,都不能富裕。商务车真的太贵了!</p>

    四五万一辆,他们到月前至少得买三辆。那可就是十三万五千了!其实旅行社真的是很赚钱的,都在了这上头。但转卖非遗产品,就不需要这么大的本钱了。</p>

    至于四个孩,就被方明澈打发去逛书店。这里头什么书都有,从人书到教参。不过,没有方健想看的楚留香。他昨晚在芦兴亭听人,那是有的。</p>

    他转了一圈跑来问方明澈,“幺爸,楚留香怎么没有”</p>

    方明澈抬头,“那是港台那边出的,大陆没有发行。包括录像带都是港台走私过来的。新华书店怎么可能有走私的书卖”</p>

    大陆要引进武侠,得等总设计师看了金庸武侠之后。还要再过几年。要走私的话,武侠没有录像带的利润高,应该当前还没有人搞。</p>

    不过,“也许广州有。”近便嘛。</p>

    方健有些郁闷,“我又去不成广州。”</p>

    不过很快他又精神起来,“幺爸,我现在再去二爷爷那里看会儿录像行不行”</p>

    方明澈看看矮墩墩的方康和颜颜,他们在垫脚看着最底层的书册。看到人书还抽出来翻一翻。方芳在照顾着他俩。</p>

    因为他俩是大客户带来的,书店的人告诉他们不能弄皱之后,便也由得他们站那里看着。反正弄皱了,就让一起买走。</p>

    方明澈道:“只有时间给你看一集。”</p>

    方健赶紧保证道:“我一定准时回来。”</p>

    方明澈道:“到要做到,不要透支我对你的信任。”</p>

    方健点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也是昨天晚上在录像里学的。</p>

    “好,那我就把你当成君子信任。去吧,路上心点。”</p>

    方健应了一声,快步出去。</p>

    两个的看到了忙问道:“大哥去哪里”</p>

    方芳想了想,“估计是去二爷爷那里看录像了。”</p>

    一个时后,方健守信回来了。方明澈也挑好了要买的书。人书他其实也买了不少,还是让方芳他们三个选的,三姐弟选得可开心了。</p>

    方康道:“幺爸,不能拿回咱们自己家么”</p>

    “阅览室又不远,就在村支部。你们想看,走过去就看到了,要学会分享!一本书越多人看,越有价值。而且,没人专门保管,估计这些人书很快就散落、或者被人借走不还了。”</p>

    方明澈让方芳带着颜颜去坐前头,自己和方健、方康坐后面。</p>

    跟车进县城的乡亲们也都办好自家事,赶来汇合。因为后面堆了两三百本书,比来时挤一些。方明澈把方康抱到自己腿上坐着。</p>

    方健又看了一集楚留香。虽然和昨晚的接不上,但也十分满足。</p>

    方明澈道:“想不想经常看”</p>

    方健看过来,那肯定是想的啊。可是,就算二爷爷容得他经常跑去,也得他能进得了县城啊。</p>

    方明澈道:“古龙笔下,和楚留香相当的精彩的人物还有不少。萧十一郎、沈胜衣、陆凤、李寻欢、西门吹雪、叶孤城、沈浪”</p>

    古龙,方健知道啊。昨天录像开始的时候现了:原著古龙。这么来,和楚留香一样和录像还有很多啊</p>

    方明澈道:“不只古龙,还有金庸。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两位都是大师啊!”</p>

    方健瞪大眼,“幺爸,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哦,对了,你是全村读书最好的人。”</p>

    原来读书最好,还包括看武侠么</p>

    方明澈道:“对啊,我是全村读书最好的人。所以我喜欢看这些不会有人什么,我想看就能看。而且,广州我其实也是想去就可以去的。”</p>

    旁边的村民一直都在听着这叔侄俩话。大家都有些惊讶,还能这样教孩子啊</p>

    方健重复道:“想去就去”</p>

    “是啊。我能办到买卧铺票、票的介绍信,也有钱买票。像这暑假,岂不是想去就去”</p>

    在村民面前,方明澈并不讳言这些。全村估计也就明峰哥舍得钱买卧铺票。</p>

    方健很受震撼,幺爸这也太幸福了吧。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么</p>

    </p>

    方明澈道:“路已经给你指出来了,只要好好读书,以后就能自己做主。想要什么,都有能力自己去获取。”</p>

    方健点头不已。</p>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先想办法把那5块钱的奖学金拿到吧。”</p>

    “嗯嗯。”</p>

    回去之后,方明澈把书交接给村支部办公室的人就没管了。他要带着几个孩子回去吃午饭。</p>

    听方母韩平和方明成之前来过,还等他回来了要再来。他点点头,“哦。”</p>

    方母道:“看他们好像找你有什么正事的样子。”</p>

    “应该是想跟我去首都发展。”</p>

    “村里那么多人,你可管不过来啊!”</p>

    方明澈道:“肯定管不过来,所以我旅行社要求懂英语或者驾驶。他们有心,带去也无妨。旅行社里,我也得多些自己人。”</p>

    方母听到这里点点头,“这样啊,这样倒是可以。唉,你大哥”</p>

    “先让他种几年田吧,如今外头也乱。过几年好些了再。”</p>

    这几年,其实大哥这样的老实人留在村里消消停停的种田是最稳妥的。而且,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有个能干的弟弟在首都,也就不会有什么人针对他了。</p>

    关键就是老头子和大哥种了这么多年的田,现在包产到户,不让他们体会一下大丰收,他们肯定不甘心。</p>

    方母想了想,外人都管,总不可能不管他亲哥。于是道:“好,都听你的。”</p>

    老头子明澈站得高、看得远,大方向上听他的没错。</p>

    吃过午饭,韩平和方明成果然又来了。得到方明澈的准话他们道:“我们这就去想办法学开拖拉。”</p>

    这个不麻烦,支书那里只要给钱,就可以借用拖拉和拖拉。他们两个凑钱,在空地上跟着拖拉学。</p>

    村里很多人也看到了,他们就明,“我们想跟明澈去首都。但他那里只要懂外语或者懂开车的人。我俩就想学学开拖拉。”</p>

    像他们这样舍得离乡背井,离开父母妻儿的人还是不多的。</p>

    譬如拖拉,他其实也是方明澈远房的堂弟。但他是村里的的拖拉,这是仅限于大车司的好工作。而且,他只跑跑县城,安全极了。他就不愿意千里迢迢的去当盲流。</p>

    还有,马保国也不愿意去。他是很稀罕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后头这个虽然不像吴丹读书识字,但对他是一心一意的。不会能回京了,就立即离婚甩了他。他儿子就快出生了!</p>

    而且,吴丹能按月寄0块钱回来,现在过得应当相当好。他肯定不愿意去见到她。</p>

    还有另外一些人舍不得掏钱学拖拉。支书收钱可不便宜!而且,就是学了,方明澈又没给他们许过什么话。他那里就是需要司,也要不了多的。</p>

    他亲哥都没去首都呢,去了也未必就全是好事。</p>

    之后方明澈就很闲适在家待着,颜颜每天和康康一起到阅览室看书。方健和方芳还需要帮忙摘茉莉之类的,他俩是成天没事的人。</p>

    阅览室里最多的就是他们这种幼童。大家进去排排坐的看人书。反倒讲农事等类别的书籍,暂时还没什么人问津。</p>

    大家伙儿都在田里忙着呢。唯一的出借记录是一本讲养鱼的,被承包了村里池塘的人家借走了。</p>

    嗯,方明澈成天不下地干农活,不过大家对此都挺习惯的,也没人什么闲话。他从读书的时候就不用干活。如今不管是给家里还是给村里都是出了大钱的,那就更没有问题了。</p>

    故乡的山水很美,等太阳下山了,他就带着颜颜和康康去屋后山坡上坐着、躺着。看白云悠悠、听流水潺潺。有时候方健和方芳也会一起来。</p>

    袁淑芬做好饭,对着屋后山坡上喊一声,大家就回家吃饭。</p>

    方健将来想过的日子具象化了,他就想过他幺爸这样的日子。要过这样的日子,幺爸给他指的明路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这天,又有人来找方明澈。来人自我介绍,“我叫徐盛,是方老师从前的学生。”</p>

    方明澈这会儿不在家,带着女儿和侄儿、侄女河沟里用撮箕撮泥鳅去了。</p>

    颜颜回来这几天,玩疯了!她觉得乡下好好玩哦。</p>

    方父听着徐盛这个名字挺耳熟,然后看对方穿得体体面面、还是骑着摩托车来的。脑子里灵光一闪,明澈出电子表的那个学生。</p>

    “哦,你进来坐吧。你们方老师带着几个孩子撮泥鳅去了。”</p>

    徐盛失笑,想不到方老师如今还有这样的童趣。</p>

    方父觉得这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而且人家在黑市做生意的,估计也挺忙。就招呼隔壁的娃子帮他去喊一下人。</p>

    对方这段时间吃了不少颜颜分享的首都带回来的零食,麻利的就跑去了。</p>

    方明澈他们五个,这会儿都打着光脚板,裤脚高挽着在河沟里,脚趾缝里都全是稀泥。颜颜一开始还稍微淑女些,还戴着带回来的遮阳帽,基本不下水。</p>

    后来帽子也懒得戴,这会儿快太阳快下山了。农田里的人都不戴,她就不肯自己戴了。至于下河沟,如今也成了家常便饭。</p>

    这会儿方明澈听有他的学生骑着摩托车来找,想了一下也觉得可能是徐盛。如今乡下人能买得起自行车的都少。他知道的、有摩托车的就是徐盛了。</p>

    回来一看果然是他,方明澈高兴地道:“怎么想起来看我啊”</p>

    徐盛站起来,“听老师能开到介绍信,想跟着去一趟首都。”</p>

    他要去打通北方的进货渠道。原本正要托人搞介绍信,听方明澈回来了,便找上门来。</p>

    去年卖电子表的事,方明澈其实是要承徐盛一个情的。</p>

    第一趟,可以是徐盛报答他当初给徐妈妈垫钱治病的人情;但第二趟在年后,电子表其实不太好卖了,还是都给他接收下来。这就占了人家的流动资金。原本这些钱可以用来进一些更好卖的货的。</p>

    不过那些货,方明澈就不太好带了。只有电子表,又贵又不占地方。电子表刚出来的时候很受追捧,价格都快和普通表相当了。是过了些年头价格才被打下去的。</p>

    所以这回,徐盛找上门来,方明澈肯定是一口答应下来。</p>

    所以等月22号方明澈离开的时候,就有如下人员要跟着他走:方健、方芳、二伯母、方明惠、韩平、方明成、徐盛。</p>

    支书给所有人开的都是探亲的介绍信。但韩平其实是访友,不是探亲。</p>

    支书‘介绍信没有访友这个选项,就你是表亲好了。那么一群人,也不至于非得让你证明这一点。’对徐盛也干脆这么处理的。</p>

    嗯,支书开的这个介绍信是方便众人在首都待着的。买卧铺票嘛,是方明澈拿他带回来的、盖了公章的空白介绍信自己填写了去买的。</p>

    方明澈买了四张卧铺票,他带方健、方明惠带颜颜、二伯母带方芳,徐盛自己一个人。四张票在一处,二伯母和方明惠都是下铺,他和徐盛中铺。</p>

    至于韩平和方明成,他们的路费肯定自掏腰包。所以,哪怕有会买卧铺,他们也选择的是同一辆车次的硬座。只不过东西都在卧铺这边,这边安全许多。</p>

    一共有九个人,方明澈通过二伯的关系在县城包了个2座的面包车送他们上去。多出来的两个位置就用来放行李。这样就方便多了。</p>

    硬座的两个是年轻人,不用管。卧铺这边一老三,但好在有明惠和徐盛。所以一路上还是挺轻松的。</p>

    等火车抵达首都已经是月24号下午四点多。</p>

    这会儿旅行社的商务车还在接送游客,还是只有皮卡来接。前头五个位置,孩子放腿上、挤一挤。不过韩平和方明成还是只有去车厢里。</p>

    等车子开到偏院,大伙儿下了车。</p>

    林嫣抱着儿子迎出来,“二伯母、明惠、明成、韩平,还有我们颜颜、畅畅的哥哥、姐姐,都快里头请。”</p>

    林母已经回家了,外孙这都满两个月了。林嫣一个不上班、不做饭的妈妈自己带孩子还是没问题的。</p>

    不过林嫣还是只能抱着儿子,家伙白天还是离不了人抱着。</p>

    方明澈搁下行李箱,便去拿脸盆打了热水端出来,让众人拿自己的毛巾洗把热水脸。</p>

    这会儿还早,明峰哥和嫂子应该要等方桐放学一起过来。</p>

    韩平和方明成之前在路上就表态他们不怕,可以住正房西屋。</p>

    韩平是真不怕。他时候挨着奶奶睡,结果奶奶半夜走了。他早上起来也没怕,还跑去喊爸爸、妈妈。方明成也没事儿,老房子哪个没死过人</p>

    所以方明澈就给林嫣打电话,让她安排人把给西屋添了张大床,先安顿这俩住下。</p>

    至于方健,他就住颜颜的房间。颜颜则和方芳一起住父母以前的房间。方明澈以后就搬到正房东屋住了。</p>

    徐盛,方明澈肯定不能让他自己一个人出去住招待所啊。他安排徐盛住高翔旁边的房间。</p>

    那个房间不是前些天空出来了么。但是吧,高妈妈那里确实不同意现在就把谢的妹妹接来照顾自己。等谢怀孕了,这么操作她没意见。</p>

    但现在谢想把妹妹接来顶自己那一角,自己去旅行社上班,高妈妈没同意。</p>

    哪怕是高翔了又,她也不同意。当初能让谢进京,不就是为了照顾自己么。现在一切都好起来了,嫌自己啦</p>

    这思想工作没做通,方明澈就干脆让林嫣去把那个空间先租下来了。他的本意是给韩平和方明成住。现在嘛,就让徐盛先住着。那里也是让刘青峰他们帮着打理好了。</p>

    这会儿大家洗了脸,就先坐着歇歇。颜颜他们三兄妹先轮着去洗澡,然后才是几个大人。</p>

    二伯母和明惠就准备等吃了晚饭,去明峰哥那边再洗。这会儿先擦擦就好。</p>

    方明峰他们一家三口五点半到的,然后就准备去吃晚饭了。</p>

    林嫣告诉方明澈,“这半个月,王德显天天回来他妈这边吃晚饭,杨梅两个周日也过来了。”</p>

    街坊邻居肯定都知道王德显平常没回来得这么勤,肯定是受方明澈所托。</p>

    大杂院众人是一股力量,王德显代表的又是一股力量。</p>

    今天方明澈回来,王德显也过来了,总要交接一下。</p>

    “喏,你的妻儿完好无事的交到里上。”</p>

    方明澈笑笑,“谢了。”</p>

    “你到底防着谁啊”</p>

    “人家没做什么,我就是个预防。就不要讲出来了。”</p>

    王德显也不是完全没数,“算了,你不讲就不讲吧。这就要吃饭了是吧,我去叫一声秦华。”</p>

    秦华尤其喜欢参加这样的聚餐活动。他虽然嘴上嫌弃她十处打锣九处有,但还是挺疼这个妹子的。</p>

    等秦华跟着出来,立即和颜颜凑到了一块儿。</p>

    方明澈戏言,“她俩是忘年交。”</p>

    一个五岁还差点,一个快十三岁了。这都跨越儿童和少年的界限了,完全可以算忘年交。</p>

    颜颜给秦华介绍方芳,“秦华姐姐,这是我堂姐方芳。”</p>

    方芳便也大大方方跟着唤了‘秦华姐姐’。</p>

    去年回家,方明澈都给侄儿、侄女各置办了两身衣裳。今年还要带他们来bj,肯定更不必多。</p>

    方芳这会儿穿的就是和颜颜一套的、用透气的布料做的短袖和到膝盖的短裤。是方明澈在裁缝范驼儿那里扯布给她们姐妹做的。</p>

    颜颜带回去的衣服,不分男女那种,好多都留给康康穿了。她明年夏天就穿不了,但康康比她矮一截,还可以穿。</p>

    秦华笑道:“方芳,你好。你长得好像明澈哥啊!”</p>

    周围大多数人管方明澈喊‘方老师’,她一直是喊的‘明澈哥’。方明澈跟她哥的关系好嘛。</p>

    方芳听得一愣,你喊我幺爸喊哥啊</p>

    颜颜反应过来,忙解释道:“我们大人、孩是分开论的。”</p>

    王德显也在和方健话,“伙子长得不错嘛。其实你们家的人长得都不错,之前那个叫康康的家伙也是。”</p>

    方明澈道:“我们家族基因好,遗传的。”</p>

    到这里又有些觉得王德显真是没有继承到他妈的美貌。</p>

    不过他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姨妈好像长得也不咋地。那他妈就纯是基因彩票了啊。</p>

    就上回嘛,听王德显的这几位长辈来了,方明澈就忍不住站在胡同口瞅了瞅。这是他得出的结论。</p>

    所以,好像王德显没继承到基因彩票也不算奇怪。但人家秦华就长得挺好的,关键人家爸爸也长得好。</p>

    大家伙一起去吃晚饭,把高翔和玲子也叫来了。</p>

    “发往东京的那批货,昨天就发出去了。这会儿应该吴明举都快收到了。他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了,问是家里派个人过去还是在那边现招人。我想着你给下头的人许的,做得好的有会驻外,就这边派过去。是派谁”等菜的时候王德显道。</p>

    隔壁桌的韩梅竖起了耳朵。日语组的人少啊,而且吴明举已经派往东京了,崔英奇无论如何不能再过去。</p>

    于私,人家都准备要结婚了。肯定不好这时候派人家出去;于公,旅行社日语组需要一个挑大梁的组长。不然怎么继续教人日语,发展新人</p>

    所以,剩下竟然只有秦天和韩梅了。韩梅的心砰砰的跳。</p>

    方明澈道:“我明天和秦天谈一谈,看他愿不愿意过去。”</p>

    旁人估计是愿意去挣这个高工资的,但秦天还需要服他家爷爷才信。</p>

    韩梅有些失望,但想想自己才入职无事多天,甚至还拿着30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也确实是只能排秦天后面。</p>

    不过,虽然基本工资不高,但这回发往东京那批货只要能顺利收到尾款,姐夫许诺了会论功行赏的。而且往后如果这样的生意能源源不断,那可就太好了。一直会有一份奖金拿的,比当初进了英语组还强。毕竟邱音那边还没有订单传回来。</p>

    吃过晚饭散了,王德显道:“行,我功德圆满要回去了。”</p>

    方明澈道:“我再过半个月,还不是又要去东京了。秦天那里,办护照、签证来得及么”</p>

    王德显道:“半个月可以的,你们一起过去正好。”</p>

    方明澈对司组的组长沈道:“接到吴明举收到货的电话,就赶紧过来一声。”</p>

    三个司差不多是前后脚来的,胡其实要早一些。大家表现差不多,但沈过年值班了,所以升职上头有倾向性。就是沈先升上去。</p>

    “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