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6开炉</p>
李存孝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一份份药材在他中,多退少补,精确称量,一份份放置在桌上。</p>
圆参没有打扰对方,轻柔地拿起一份配药打量,不由惊咦一声。</p>
配药这份工作,难不难,因为具体的比例,丹方中都得清清楚楚。</p>
如果只是要称一个重量,那精确到一钱一分,对于黄庭武者也不是难事。</p>
但是要想配好一份药,其难点则不在于照方配药,而是把握药材之间药性微妙的平衡。</p>
毕竟,哪怕是同样的材料,其药性因为产地,就会有些微不同。</p>
而后的储存、处理,其实也是为了尽量使药材的药性均衡。</p>
打个比方,一株十年人参,和一株十一年人参,其药力自然有高下之分。</p>
即使是用同一个药方,但是显然后者药性更强,真的入药的时候,分量当然要比前者适当减少。</p>
而对于炼丹来,这种对细微差别的要求要更加苛刻。</p>
丹方中之所以要将分量细化到毫厘,就是为了最大程度使得药性平衡。</p>
实际上,即使是圆参配的药,到了开炉之前,德聪也还是要再检查一遍,适当调整,才能使得其药性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p>
如此一份药材炼制出来的丹药,也才是丹方所追求的最大效力的上品丹药。</p>
而李存孝之前明明是在屠宰房负责屠宰,即使学了药理,却没有会实操。</p>
可眼下,对方配药却是行云流水,眼观鼻嗅,凭借气味、色泽、感,能够精准判断这些看上去一样的药材内里些微的不同。</p>
是以圆参一眼看去,这一份份药虽然有些多有些少,从重量上来和丹方有些出入,但从药性平衡上来却是近乎完美。</p>
至少这种程度,他也只做到过几次,而且还是在状态很好的时候。</p>
不像对方,随为之,轻松写意,好似经历过千百遍的老。</p>
事实上,李存孝确实已经做过千百遍了,只不过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梦中。</p>
比起武学,那位东王木公对于丹道更加看重。</p>
尤其是近来李存孝实力涨幅飞快,在玲珑塔杀得尸横遍野,对方似乎也有所反应,像是有意缩短了闯塔的时间,在丹方药理上的时间更多了。</p>
这位大能究竟是执念还是回忆中的残影,对于现实到底有没有感知暂且不提。</p>
总之李存孝在其教导下,虽然还没开始正式炼丹,但相关的知识储备已经十分牢固。</p>
尤其是配药这种事,他哪个晚上不配个几百份</p>
只不过东王木公让他做练习的似乎都是些高阶丹药,所配的药也只是完整丹方的一部分。</p>
从前他一意全在武道,炼丹这件事只是单纯地认为技多不压身,顺学一学。</p>
但石铁靠着断续丹重获断肢,连带着李存孝的心中也开始火热。</p>
武者天下当然威风,但其背后必然要有支撑。</p>
正如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什么挥师百万听上去威风,背后消耗的粮秣才是天文数字。</p>
武者修炼需要资源,如今只是黄庭境界的一瓶蓄气丹都要一万白银,五阶的丹药如定心丹等更是钱都买不到。</p>
未雨绸缪,李存孝认为,实在是有必要成为一名丹师,日后无论为自己还是为家人,都能提供更好的条件。</p>
“师弟不仅武道天资过人,就连丹道一途,也是非同凡响啊。”</p>
圆参等李存孝配完三十份药材的间隙,这才开口,眼中满是感慨。</p>
“当初我第一次配药,还觉得照方抓药不过尔尔,结果被师父骂了个狗血淋头”</p>
“师弟初次上,却能明悟药性之平衡,才是配比之精髓,为兄汗颜啊”</p>
“师兄谬赞”,李存孝闻言只是笑笑。</p>
外人看到难以理解的事,都喜欢推给天赋,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配好一份药,不知被东王木公骂了多少次。</p>
这位前辈对于“李青童”处处慈爱,唯有丹道一事,极为严苛,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p>
只是骂完以后,等回过神,当爹的又连声赔罪,搞得李存孝哭笑不得。</p>
“师尊本意是让师弟熟悉炼丹前的准备工作,但你既然已经把药性吃得这么透,那也不必空耗时间。”</p>
圆参思忖片刻,让李存孝稍作等待,自己直接带着一份配好的药去了丹房。</p>
没过多久,德聪便急匆匆带着徒弟赶来,看着李存孝,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灵草:</p>
“你以前真的没配过药”</p>
“梦里配过”,李存孝实话实,德聪闻言自然不会信。</p>
只当是他给对方的那些药理书籍,李存孝全都认真研读,甚至梦中都在思索,因此才能有此收获。</p>
“不错,不错”</p>
德聪心中越发满意,但也难免觉得可惜。</p>
这么省心的一个徒弟,怎么早两年不来</p>
眼下对方已经被契此看上,自己教过圆参之后,也再没有什么传道授业的热情。</p>
但这些,比起炼丹的事,都要往后排一排。</p>
“好,既然你如此有天赋,我看炼丹的事,倒也不必多等,今日便让你上。”</p>
“圆参,带他去你的丹房,开炉炼丹!”</p>
圆参经过方才的事,心中已经有所预料,闻言也不怎么感到吃惊,让李存孝带着十份气血丹的药材跟他走。</p>
整个药王院,三房都是辅助,真正的丹师,实际上只有德聪师徒二人。</p>
而罗汉堂、达摩院两院弟子加起来,也有二三百。</p>
如此巨大的丹药用量,只靠两人,看上去似乎很难满足丹药的需求。</p>
“但其实事情不是这样。气血丹虽是二阶丹药,但其烧炼相对简单,一炉便可炼出数十斤药泥,能制出百来颗丹药。”</p>
“不过师弟要炼的自然不是药泥,尽管这么有些强人所难,但最好是能一炉成丹,才能达到师父的要求。”</p>
“师父不喜打扰,我另有一个丹房,你等下便用为兄的丹炉。”</p>
圆参着,便引李存孝进入自己的丹房,里面赫然有一口半人高的丹炉。</p>
不过这丹炉之下并没有火灶,屋中更没有木柴煤炭。</p>
李存孝知道,这就是所谓灵丹和普通丹药的不同。</p>
正如圆参所,似气血丹这种大批量丹药,为了提高产出,并不会苛求什么完美成丹。</p>
师徒二人都是批量炼制药泥,然后由草木房的弟子捏泥成丸,制作方法和民间的药房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后者是熬煮药材,前者是烧炼药材罢了。</p>
但是真正的丹师,炼制丹药必然是一炉成就,没有后面再返工的法,必须一次成功。</p>
关键不是形状好不好看,而是丹者圆融,一炉成丹,是药性融合的体现。</p>
出品的丹药坑坑洼洼,就明火候不到;</p>
</p>
丹药光滑平整,才明文武得当,药材得宜。</p>
更有甚者,还会生出种种异象,譬如满室生香、化虹飞去之类,那就是品相极佳的灵丹才会出现的情景了。</p>
“炼丹最重要的是真气之火,师弟如今开了三条正经,炼一炉丹药倒也勉强够了。”</p>
“气血丹的烧炼之法并不复杂,只需以文武火”</p>
圆参细致地明着烧炼的步骤,文火多久、武火多久,药材发生什么变化时应当转换火力,乃至于他个人炼丹时的一些心得,也并不藏私。</p>
李存孝一边听着,一边对这位师兄起了几分佩服。</p>
换做寻常人,眼前忽然多了一个来争宠的,怎样暗地使绊子都不为过。</p>
但不知是不是德聪这老头儿脾气太古怪,把圆参折腾得太狠。</p>
后者却是被打磨得十分世故,做事周到甚至是有些处处退让的感觉。</p>
但他心里也清楚,对方也只是在自己面前这般模样,在外人面前,药王院首徒、天鼓寺炼丹师哪一个身份不叫人敬三分</p>
等到将烧炼的方法细致地讲过一遍,又让李存孝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圆参这才出了房间。</p>
然而,他却没有走远,而是朝着门外等候的德聪行礼。</p>
“师父。”</p>
“嗯”,德聪应了一声,走到丹房外的一侧墙壁。</p>
随一摸,便有一块人脸大的位置渐渐变得透明,里面的人却没有任何察觉。</p>
这是德聪靠着丹师段特别炼制的一种药泥,用特定方法便能使其从有色变为无色,以前他就是借此来观察圆参炼丹的表现。</p>
圆参看着师父心翼翼的模样,到底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疑惑,传音道:</p>
“师尊,李师弟他虽然天赋异禀,可却未必能帮上您的忙,玄门丹那可是七阶丹药啊。”</p>
德聪闻言,无声地叹了口气。</p>
“二十四节通天骨,打破泥丸开门户玄关啊,难难难!”</p>
真形出定,天梯淬骨。真形境界圆满,下一步便是淬炼脊椎二十四节。</p>
等二十四节脊椎淬炼完成,便要修炼元神,打破玄关。</p>
这一步,不知难倒多少武者,如天鼓寺中达摩院道元首座、戒律院道清首座,都是上一辈的人物,年纪都过了一百岁,在玄关前蹉跎不知多少岁月。</p>
偌大宗门,只有德正一人踏足第七境。</p>
德聪是丹师,也是武者,自然不愿意原地踏步。</p>
玄门丹,便是用于辅助突破第七境的灵丹,炼制的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p>
“圆参,你黄庭圆满,真气的量足,质却不足”</p>
“玄关之境,需要一股至精至纯的心神意念,才能踏过这一层门户”</p>
“相应地,这玄门丹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煞气魔气。”</p>
“猛焰迦楼罗拳经到底只是上品,比不得绝学。”</p>
“找来李存孝,为师也是出于无奈,此事成败,不在你我”</p>
难得听到师父几句贴心话,圆参不免动容。</p>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听德聪话里的意思,这位师弟修炼的竟然是比上品武学更高一层的绝学</p>
“德正住持一脉的绝学,乃是木行风属,如此来,难不成”</p>
不提师徒二人这边感慨万千,丹房之中,李存孝抚丹炉,却没有急着开火炼丹。</p>
药材配比,加上烧炼之法,二者合一,才是完整的一份丹方。</p>
事情到了眼下地步,李存孝的目标早已从屠宰房里的一点煞气转移到炼丹本身。</p>
多的不,光是二阶气血丹的丹方,已然是银两都买不来的好东西。</p>
收了这么大的报酬,德聪要做的事必然不简单。</p>
想到此处,他心中非但不惧怕,反而跃跃欲试。</p>
梦中炼丹,次数再多也是虚的。如今有实地操作的会,怎能放过</p>
“正好验证所学,如此方能进步”</p>
李存孝主意已定,当即不再犹豫,掌轻轻贴在丹炉的一个特殊柄上,真气注入,丹炉的中央,立刻燃起一捧火焰。</p>
等到火焰的温度稳定,他才打开一旁的开口,开始加入材料。</p>
这丹炉,显然是一件特殊设计的器物,真气进入之后,火焰凝聚不散,好似真气化形,但后者却是要黄庭大圆满才能做到的事。</p>
但这丹炉里却没有一点魔头煞气,明其并非魔宝。</p>
若按东王木公的法,这都是为了丹药纯净。他便称自己的丹炉乃是灵器,但什么是灵器,却又没有多。</p>
道门炼丹,有所谓“九转七返”之法,练出的号称玉液还丹,服之成仙。</p>
不过气血丹只是二阶丹药,自然没有那么麻烦。</p>
一般来,炼丹有三个步骤:</p>
起火、调侯、停火封固</p>
起火便是点燃丹炉,初期用武火炼化药物杂质。</p>
调候则是根据鼎内丹药的色泽状态,转换文武火。</p>
停火封固是在文武得宜之际,暂缓火力,让药物自然交融成丹,也有在这一步最后猛火煅烧升华药性的。</p>
丹炉上有一个特制的镂空窗,真气输入之后,窗格之间便会升起一层透明薄膜。</p>
便于观察的同时,却不会让火力外溢,杂物飞入。</p>
起火炼化药物杂质并不算难,一刻钟后,李存孝边的药材便已经尽数投入丹炉。</p>
焰摩真气煅烧之下,各种杂质化灰沉底,只剩多种草药和妖魔血肉的精粹,逐渐融合为一。</p>
到此处,炼丹最难的一步才开始。</p>
文火绵绵,武火猛烈,火力的变化,背后实则是对真气的掌控。</p>
少一分,火候不到,药力不足;</p>
多一分,火候太猛,丹药成灰。</p>
丹炉的作用,让李存孝这黄庭三脉都可以真气外放化形,但同时也放大了真气的变化。</p>
一丝一毫的波动,都会让火力发生明显的涨缩。</p>
李存孝也并没有十足把握,只是按照圆参传授的法子,调节火力。</p>
如此,一个时辰过去。</p>
“终于好了,也不知第一次能成丹几颗”</p>
期待地注视下,丹炉盖子揭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