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夏日泳池</p>
夏七月。</p>
山南重镇襄阳城内,中午闷热无比,李逸在行台衙内后院水池中泡着。</p>
旁边是高大的树冠如华盖遮住烈阳,水是引的流动的河渠活水,李逸也不得感叹,王弘烈虽在襄阳才三个月,但却是个会享受的。</p>
在襄阳没忙着加紧城防,训练兵马,恢复生产这些,倒是先忙着扩建修葺行台衙门。</p>
这行台衙还没修成,结果自己却成了俘虏。</p>
李逸在水里扎了个猛子,潜了会水,浮上来,翻个身,仰浮在池中,脚只需微微摆动,便能让整个人浮在池面。</p>
“晋国公倒是好水性,本以为关中出身不习水性呢。”</p>
霍玉笑着进来,站在池边。</p>
宋义和陈菱角这两个李逸的家将,早站的远远的省的碍事了。</p>
李逸扭头,别样的视角。</p>
今天的霍玉一头长发没有梳发髻,只是简单的拿丝带束起,身上艾绿色齐胸襦裙是纱料的,束的很高,衬的也越雄伟,双臂间挽了条罗纱披帛。</p>
薄纱衣裙下,臂上的几枚金臂钏若隐若现。</p>
裙下一双赤足踩着双木屐。</p>
平时见惯了霍玉银甲披风飒爽英姿,这般妩媚的样子倒是少见,也很有魅力。</p>
“真羡慕你们男人,这么热的天,随便脱的只剩下条犊鼻褌裤,就能畅快的玩水。</p>
这么大水池,肯定玩的很爽吧。”</p>
李逸笑道,“霍总管也可以下来玩。”</p>
霍氏愣了下,然后轻笑起来,“我还真想下来玩呢,就怕晋国公嫌弃。”</p>
“我回头让人给霍总管在室内修个池子。”</p>
霍氏蹲在池边,伸撩水,十分清凉。</p>
“那可没会了,长安天使到了,我们要开拔了。”</p>
听闻天使至,李逸也赶紧上岸。</p>
霍氏看着李逸只着条犊鼻褌,“平时看晋国公跟个书生似的,脸白皮嫩,倒不想身上还有这么多肌肉,就是比较苗条。”</p>
李逸的身材不像程咬金等武将那么壮实,尤其是没有那个大肚子。</p>
平时穿着铠甲,也没那么骠悍勇武,少了几分气势,可现在光着,看着倒挺不错。</p>
李逸赶紧入屋更衣,</p>
“朝廷这次反应这么快呢”李逸走出来道。</p>
霍氏看着他湿漉的头发,“我帮你擦干一下,虽然天热,但头不能一直湿着,不然以后容易头痛。”她拿起毛巾,便给李逸擦起来。</p>
两人贴的很近,</p>
不免挨挨碰碰,那股独有的女人香气一直往鼻子里钻。</p>
霍氏真是熟透了。</p>
引的人忍不住想采摘。</p>
心猿意马,</p>
李逸目光直视霍玉,</p>
她感受到了,目光望来,</p>
两人目光相撞,她微微一笑,并没有避让,更没有羞怯。</p>
“好了,擦干一些了,先别挽起,就这么简单束一下,这天热一会也就干了。”霍氏笑道,“走吧,该去见天使,接听诏书了。”</p>
李逸仍然目光注视着她。</p>
霍氏轻笑,“要不晚上我给你把门留着”</p>
李逸认真道,“那我可真去。”</p>
“来就来,怕啥。”着转身先行,</p>
李逸哈哈笑着跟上。</p>
衙堂。</p>
焚香摆案,李逸率诸将接诏令。</p>
听到自己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襄州刺史,还兼检校侍中衔,李逸没啥太大反应。</p>
他现在头衔长的吓人。</p>
大唐左光禄大夫、镇军大将军、上柱国、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左卫率、万年道参旗将军、右武候大将军,益州道行台左仆射、襄州道行台左仆射、襄州刺史,兼检校侍中晋国公实食封一千户。</p>
显州道罢撤,新置襄州道,</p>
他的邓州总管改由李世绩担任了。</p>
襄州道行台尚书令居然是李元吉,那熊孩子还加侍中了。</p>
现在朝中岂不是有四个侍中</p>
侍中陈叔达,侍中、检校凉州总管杨恭仁,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齐王李元吉,兼检校侍中、益州道行台左仆射、襄州道行台左仆射李逸。</p>
人都不在朝中,侍不侍中的好像也没什么用。</p>
这道旨意,</p>
最重要之处是皇帝让李逸率兵出方城垭口,北上进攻伊、豫。</p>
秦王李世民也已经正式出兵,军至新安谷州,罗士信、王君廓、黄君汉、史万宝、刘德威等几路兵马,也已经纷纷进军,对洛阳外围展开进攻。</p>
李逸为伊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为豫州道行军总管。</p>
原先征山南的副总管李世绩,仍是李逸副总管,郭孝恪则任李大亮副总管。</p>
李大亮此次征山南表现抢眼,皇帝也是直接拜他武阳县侯爵,安州总管。李世绩虽也授邓州总管,但这次没能得到一道总管任命,显然皇帝那里还是没加分。</p>
皇帝给李逸他们的任务也是很明确的,先取伊、豫,再逼许、郑,最后跟秦王会师洛阳城下。</p>
争取一战定中原。</p>
“恭喜晋国公拜相!”</p>
霍玉向李逸叉道贺,李逸笑着摆。</p>
李大亮比较激动,封爵武阳侯,这个爵位对他比较特别,他家就是陇西李氏武阳房的,他父亲曾封武阳郡公,他祖父、曾祖父,都封武阳公。</p>
这个爵位,可以是他家祖传爵位了。</p>
李世绩就比较失落,当初以十郡归唐,他父亲甚至被封王,父亲固辞后,也是父子俱封国公。</p>
可如今兵败后孤身入长安,先随秦王战河东,如今再随李逸征山南,他都是可有可无的位置。</p>
</p>
他甚至感觉李逸对他隐隐的打压,毕竟当初他请求单带一路,李逸却让李大亮这长史前往。</p>
他不相信李逸是有什么特别的眼光能看出李大亮没展露的军事才华,定是刻意压制他。</p>
现在,李大亮仍为一道总管,他却仍只能是李逸的副总管,都混到跟郭孝恪一个档次了。</p>
失落,</p>
深深的失落。</p>
李逸对李大亮道:“我的意思呢,咱们整合一下山南兵马,我和武阳侯,每道人马,各定两万之数,一万四战兵,六千辅兵。</p>
这两万人呢,其中关中府兵四千,关中子弟三千,山南子弟一千,然后六千山南州兵,六千辅兵,则是关中、山南辅兵各半。”</p>
这样安排,则李逸带来的关中兵,在山南仍还可以留镇六千。</p>
这六千关中府兵,三千驻襄阳,两千驻南阳,一千驻方城。</p>
一万二千山南兵,加两千山南子弟,自然就是从山南诸州征召抽调。而且要抽调精锐,必须得是甲兵。</p>
这样一来,既釜底抽薪调走山南的精锐力量,防止他们在背后做乱。同时,也是要保证兵马质量,不能滥竽充数。</p>
留守的除六千关中府兵外,则是整编各府州人马,是整编,其实也就是登记如今各总管、州刺史们头的兵,给予番号编制,方便统一指挥。</p>
并不要求裁撤什么的,当然,各家的兵各自养,行台也暂时没能力承担。</p>
周法尚、卢祖尚、田瓒、徐毅、雷长颖、徐绍宗等各部等,要分摊李逸和李大亮两行营中的一万两千山南兵和两千子弟。</p>
总管,起码得出一千,刺史也得出上几百。</p>
除了出兵,各总管、刺史们还得出粮,两行营四万战辅兵,还有留守的兵,以后都得山南想办法供应。</p>
“侍中,襄阳的伪郑降兵怎么处置”李弘节问。</p>
李逸经历过在河东的黄子英刘六儿刘季真等人的反复无常后,对整建制的降兵降将并不信任。</p>
但襄阳城是利用襄阳城内豪强,加上潜入城中的细作拿下的,这座铁打的坚城,是从城池内部攻破的,</p>
没有怎么战斗,更没什么伤亡。</p>
王弘烈八千兵马基本上都投降了,不过这些兵,披甲战兵并不多,也就三千。其余的都是没甲的新兵或辅兵,甚至是一些壮丁,豪强部曲等。</p>
“这些降兵,若是有愿意留在军伍的,可以挑选后,打散充实到各部中。</p>
那不愿意留在军伍的,我看可以先安排去军屯,暂时不能放他们走。可以告诉他们,军屯满一年,只要屯粮任务合格,就可听其自由去留。”</p>
“降军校尉以下军官,愿留下的可以留用。但校尉以上军官,则全都要送去长安,听侯天子发落。</p>
尤其是王弘烈和豆卢褒、苏世长等人,是陛下指明要送去长安的。”</p>
这些降兵,</p>
就算是选择留在军中效力,也得先从无甲的辅兵干起,得累积功劳才能升入战兵。</p>
校尉旅帅队头等军官,也要降级使用,先任副职。</p>
吃过亏的李逸,不会轻易相信他们,更不会再保留他们的建制,在浩州时是没办法,现在不一样了,必须防范于未然。</p>
留下的,也先得从留守部队呆起,这次进攻伊、豫肯定是不能带上他们的。</p>
“李尚书,后方可就交给你了,我们两路人马的粮草,还有留守兵马的粮草,都得由你来调度保障,有劳了。”李逸拉着李弘节道,这位被授为行台民部尚书。</p>
行台主要的官员要么要出征伊、豫,要么还在夔州等地,留守的就李弘节官职高,又恰是管民政这块的。</p>
李弘节有些头痛,这么多兵马,要保障粮草可不容易啊。</p>
“那我也只能拜托周总管、徐总管、李总管、卢总管等诸位总管、刺史们了。”</p>
周法明等都觉得压力山大,但又无法推脱。</p>
想想那位年轻的侍中,带着两万人出武关,一个半月时间,横扫山南,几乎没有损兵折将,就收复了这数十州之地。</p>
谁敢在李逸出征的时候,在钱粮上背后使绊子</p>
只怕下场立马就跟田瓒一样尴尬了。</p>
他原是随州总管,杀杨士林投王世充,授了个显州总管,李逸出兵,他又杀王世充使者反正,本来以为能回去做随州总管。</p>
结果伪郑随州总管徐毅比他动作快,先一步拜见请降,仍留用随州总管,显州总管又授给了李元超,田瓒最后成了豫州总管,</p>
可豫州那是王世充地盘,他只得了一个虚衔。</p>
而现在这兵马抽调、整编,田瓒下披甲精兵,又要抽调大半。那他仅剩下了两三千人,只能在李逸行营混个总管,连地盘都没了,兵也没了大半,以后钱粮得李逸供应,实际上他什么也不是了。</p>
面对强势的朝廷和李逸,山南这些豪强们也只能听由安排。就如周法明,本来这次来襄阳,路上袭取安州,迫降沔州。</p>
可结果皇帝让李大亮做安州总管,安沔并没有再划回黄州总管府内,他辛苦半天,全是白忙活。</p>
但他又能怎么样呢</p>
皇帝封他一个黄国公,他都得感恩不已。跟田瓒一样,反复横跳,最后便只得了一个申国公了,连地盘都没了,他起码还有黄府四州呢。</p>
“十天时间,我这边整编兵马,李尚书那里要给我们备好粮草。</p>
十日后,七月十六日,我和武阳公,便要正式出兵河南。”</p>
李弘节硬着头皮应下任务。</p>
因为这次山南用兵太过顺利,大家对于出兵河南伊、豫,并没有什么担心,更不紧张,连周法明卢祖尚等人都没考虑过军事上的困难。</p>
大家更担忧的是这么多兵马,人吃马嚼的问题。</p>
好在南阳和河南虽有伏牛山、方城山等相阻隔,但两边都有河流可船运,只是翻越山隘、垭口要陆运接力,但已经能大大减少运输的成本了,不需要征召太多民夫运输粮草,也不会增加额外的许多消耗。</p>
各州县官仓里都没什么钱粮,大家所能想到的办法,都是只能先找大族,不管是劝捐还是借,只有他们里才有粮,才有那么多粮。</p>
李逸把任务吩咐下去后,也就不管这些了。</p>
整编兵马的事,有李大亮、李世绩、郭孝恪、李文相等人,钱粮的事,有李弘节和各总管、刺史们。</p>
“李尚书,屯田的事,莫要停下。</p>
我等开拔后,留守的军队,既要加强防备和训练,也要进行军屯。</p>
而招抚流民,把荒掉的地重新垦田,也是必不可少,万不能放松的。”李逸望向北方,“这仗啊,估计一时半会也难以结束,所以得早做准备。”</p>
李弘节意外李逸的这个想法。</p>
“侍中和武阳公各领两万北上,而秦王在陕东率十二总管六万兵出击,那就是十万大军啊,战兵得有七万,披甲都起码四万以上。王世充如何挡的住这等攻击</p>
更何况统兵者是秦王和侍中公,那还不是摧枯拉朽,一战而定我估计,等十月金秋收获季节,仗就打赢了,到时入洛庆功了。”</p>
李逸摇头,“你太乐观了,王世充当初被李密围攻了多久,照样一直撑过来了。如今面对我大唐全力进攻,虽然最终必败,但想速战很难,只能一城一池的争夺,</p>
这仗,不打上一年,是难以结束的。”</p>
“一年”李弘节惊住,“侍中取山南几十州,也才一个半月。”</p>
“那不一样,我们去年四月打刘武周,也是一直打到今年五月才打完,也打了一年多,而且还只是收复河东,代北仍没收复。”</p>
这下李弘节都不免有点担忧起来了,真打上一年,王世充能不能受的了他不知道,但他估计他肯定受不了,上哪弄那么多粮草供军</p>
“侍中,你可得加把劲啊,争取今年入冬前攻入洛阳吧,否则我真不知道这山南要如何供给。”</p>
李逸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一起努力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