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139章 新二队,新面貌
    第39章新二队,新面貌</p>

    离开试验田这边,方唯便去了育林区。</p>

    育林区的工作主要有几方面,一个是播种、一个是扦插、然后就是将成型的树苗进行移栽。</p>

    盘莲刚到这边,负责树苗的培育工作。</p>

    “莲”</p>

    他来到育苗的区域,刚好看到盘莲在忙碌,就喊了一句。</p>

    “三哥,你来了你看,这些树苗长得真好,来年开春之后就可以进行移栽了。”</p>

    盘莲抬头看了一下天色,她没带表,主要是干活不方便,摘下来又怕丢。</p>

    这会距离中午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就一边干活一边和方唯话。</p>

    “你先忙,我去板栗林转转。”</p>

    方唯没有继续打扰盘莲干活,一个人去了更高处的板栗林。</p>

    板栗树林如今已经基本成型,林木的生长速度很快,平均高度都超过三米了。</p>

    放眼看过去,一片生盎然的景象。</p>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多到后年就能结果了呀。”</p>

    培育经济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显然在区域属性的加持下,这个过程会大大的缩短。</p>

    查看了板栗林的情况之后,方唯去了队里的油茶树林。</p>

    “队长,过来转转”</p>

    在山上,方唯遇到了谢旺。</p>

    对方此时正在移栽油茶树苗,原先的油茶树林延伸了一大片,看着已经初具规模。</p>

    “是啊,你们的成果不错啊,上次来还只看到零星的树苗,如今已然成片成林了呢。”</p>

    是不是用心在做事,一眼就能看出来。</p>

    谢旺他们几个每天都会进行移栽,时间长了之后就能看到成果。虽然还远远比不上板栗林的规模大,但也很了不起了。</p>

    板栗树林是清理好的林地,只管移栽就行了。而这边却需要清除一些杂树,有时候也还要砍伐掉彻底老化的油茶树。</p>

    二者的劳动量是不一样的,可见谢旺等人一点都没偷懒。</p>

    “谢谢队长的夸奖,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今年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我们争取在四年之内将所有的油茶树品种更换完毕。”</p>

    谢旺话的时候,有三分自豪、三分卑谦还有几分邀功的意味。</p>

    方唯不禁莞尔,于是多夸了对方几句,果然让对方欣喜若狂。</p>

    谢旺因为上次婆娘住院一分钱掏不出来,而受到了刺激。再加上从心里感激方唯的救命之恩,所以才变得勤快起来。</p>

    但他性格里的东西却很难彻底改变,只不过方唯已经不介意了。</p>

    看一个人当然是看主流,不能总盯着别人的一些缺点无限放大。所以,方唯便投其所好一些漂亮话,也算是一种鼓励吧。</p>

    下午。</p>

    方唯和赵金生聊了聊,并去原三队的林地实地查看了一番。</p>

    然后决定在这边也种植一些油茶树,现在育林区的油茶树苗很多,不用等到明年春天,现在就可以进行扦插。</p>

    春秋两季都是扦插植树的好季节。</p>

    合并后的育林采摘区,区域面积高达6000亩林地,而两个队的林地合在一起才4000余亩,绝对能做到全覆盖。</p>

    “老赵,我决定在山上种植油茶树,这件事你来负责。具体的位置,就在这一带吧,把这些杂木砍了拉回去当柴烧,地方就腾出来了。”</p>

    之前分配茶油的时候,方唯就有这个打算。</p>

    只要大家都尽心尽力的付出,原先的二队和三队很快就能融为一体。</p>

    “好的,我现在就去安排人。”</p>

    赵金生或许能力不强,但执行力还是没问题的。</p>

    经过队里的协调,赵金生带着人在山上开始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p>

    这件事会一直持续到秋收,估计到了那时,育林区的油茶树苗也供应不上了。</p>

    方唯觉得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自己的运气是真不错,两个队合并,土地面积扩大了至少一倍,而烦心的事情却没有多少。</p>

    队里随后开始采收生,40亩坡地收获了26000斤生,平均亩产650斤,终于刷到了当前生品种的产量极限。</p>

    他自己的一亩坡地也一样,收获了550斤黄豆,同样达到了产量的极限。</p>

    采收农作物,点数+550</p>

    采收农作物,点数+26000</p>

    总点数:234225点。</p>

    方唯和方平从收获的黄豆里面挑选出400斤种子,队里从收获的生当中挑选出来了000斤种子。</p>

    方唯随即通知了杨连长,对方和另外两人匆匆赶来,将这些种子全部买走了。</p>

    黄豆只有400斤,杨连长就没给另外两个人分,直接装车,然后给了方平600块钱,合每斤4元。</p>

    队里的生种子是按照每斤26元的价格销售的,一共收入了4600元,又是一大笔收入。</p>

    接下来队里会种植烤烟,方唯的一亩坡地则会种植生。</p>

    晚上。</p>

    方平把钱给三弟送了过去,方唯只拿走了000元,剩下的600元则塞给了对方。</p>

    “三弟,你总这样,我觉得自己拿的太多了。”</p>

    “兄弟之间不那些,给你你就拿着,不给你也别多心。”</p>

    方唯笑呵呵的把600元钱塞进了大哥的里,然后把对方推了出去,让方平赶紧回去吃饭。</p>

    盘莲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幕,心里很认同男人的做法。</p>

    上阵亲兄弟,兄弟之间当然要互相帮衬,为了一点利益兄弟反目那才是最愚蠢的。</p>

    “妹子,你把钱收起来。”</p>

    等大哥走了之后,方唯就把里的000元钱给了盘莲,让对方收好。</p>

    家里放钱的地方只有他俩知道,他要是要用钱了可以随时取用,回头和盘莲一声就行。</p>

    反之亦然。</p>

    莲妹子就最喜欢这一点了,家里的气氛相当宽松和谐,人呆在屋里会不由自主的心情愉悦。</p>

    翌日。</p>

    方唯早上去新队部的建设现场转了一圈,一排砖混结构的瓦房拔地而起,门前是一大块平整的土地。</p>

    等房屋修建好了之后,这一大块地会铺上水泥,作为新的晒谷场。</p>

    以后不管是晾晒、开大会还是吃大锅饭,都有了一个更为宽敞的场地。</p>

    各种建材都是县里直接批的,不过要钱购买。</p>

    另外,队里的养猪场也已经扩建完毕,这些都是工程,都会在秋收之前完工。</p>

    </p>

    时间慢慢的溜走,转眼又到了中秋节。方唯和队干部们反复的商量,决定过节那天,所有人集中起来吃一顿大锅饭。</p>

    这是让以前不同生产队的社员们,融合在一起的最好方法。</p>

    将近300人的聚餐还是很壮观的,上午,桌椅板凳就在新建的晒谷场摆开,两边厨艺好的社员早已忙碌了起来。</p>

    原先三队的生猪任务,前几天才完成。</p>

    在上交了头生猪之后,队里还剩下4头生猪,虽然有点瘦,但赵金生还是把这4头猪贡献了出来。</p>

    赵金生等人的做法赢得了原二队社员的好感,方唯这边也拉出来4头大肥猪一并宰杀了。</p>

    产出生猪,点数+20,总点数:235345点。</p>

    养猪场还剩下93头猪。</p>

    原三队的产出暂时还不能给方唯带来点数,要等到新年元旦之后,所有的物产才会统一结算。</p>

    一顿大锅饭肯定吃不了头猪,毕竟只有不到300人。</p>

    多余的肉自然是分给了大家,不按工分,按人头算,两边的社员都感到很满意。</p>

    开饭之前,方唯了几句话。</p>

    “这是咱们两个生产队合并之后,第一次在一起吃大锅饭。大家趁这会多熟悉,都已经是一家人了,千万不要再分彼此。”</p>

    “放心吧,队长。大家的关系好着哪,双方之间都有人互相提亲了,分什么彼此以后都是亲戚。”</p>

    “是啊,不定等秋收之后就能喝几场喜酒喽。”</p>

    方唯完,底下一片欢笑声。</p>

    他坐下之后才扭头问盘莲:“妹子,真有人去三队提亲了”</p>

    “你不知道吗民兵队经常在两个村子来回巡逻,有两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看上了三队的姑娘,听亲事都定了呢。”</p>

    这种消息还是女人灵通一些,盘莲马上给方唯了一下情况。</p>

    方唯点点头,他还真不知道,但这无疑是好事。</p>

    不一会,饭菜就做好了,大家还是排队去打饭菜。一个人4份菜、一碗猪杂汤,米饭管够。</p>

    吃饭的座位也没什么讲究,自由结合,方家兄弟、两个孩子以及田桂、盘莲坐在了一起,另外这一桌还有郑虎、邓元恩等人。</p>

    “虎子,你得抓紧了,什么时候去向铁姑娘提亲啊”</p>

    今天的菜很好吃,方唯一边吃还一边打趣郑虎。</p>

    郑虎也不怯场,乐呵呵地回答道:“我伢老子,等秋收过去就去燕红家里提亲。”</p>

    旁边的人一听,都笑了起来。</p>

    方唯随后又看了一眼邓元恩,那家伙赶紧低头吃饭,他就没吱声。</p>

    现场的气氛不错,两个村子的人原先就不是很陌生,最近又一起去山里采摘了油茶籽等物产回来,其实也熟悉的差不多了。</p>

    今儿再坐在一起吃大锅饭,之前还残存的一点的隔阂也都很快消散一空。</p>

    “这顿大锅饭吃得值!”</p>

    方唯暗暗的想到,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要不然两个队合并在一起有啥意义</p>

    吃完饭回家,他和盘莲赶紧收拾收拾,然后就带着提前准备好的东西去了瑶寨。</p>

    中午在队里吃大锅饭,晚上陪阿公过节,两人还挺忙活的呢。</p>

    节后半个月,队里就迎来了秋收。</p>

    稻田里的鸭子已经全部收回,沉甸甸的稻穗等着有人来收割,</p>

    随着方唯的一声令下,包括原三队的壮劳力都过来帮忙割禾,收割的现场顿时热闹了起来。</p>

    汗水飞洒,人多就是力量大。</p>

    20亩大田和00亩试验田很快收割完毕,然后就是晾晒、脱粒、称重、归仓。</p>

    “老赵,你们那边的收割工作还要多久”</p>

    “还得要半个来月,你们这边要早很多。”</p>

    “刚好岔开,等那边割禾的时候我会动员大家去帮忙的。”</p>

    刘会计和方文书等人还在统计数据,几个队干部站在一起随意的聊着。</p>

    稍后,刘会计拿着统计报表走了过来。</p>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p>

    20亩大田全部种植了农垦5稻种,亩产达到了50斤,总产量为90000斤。</p>

    00亩杂交水稻,也就是南光二号三代稻种,亩产达到了025斤,总产量02500斤。</p>

    刘会计边走边喊,等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数据之后,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p>

    方唯退后了几步,脱离了人群。</p>

    此时,他的眼前正有消息在飘过,他迫不及待的想看看。</p>

    采收农作物,点数+90000</p>

    采收农作物,点数+02500</p>

    总点数:4245点。</p>

    请注意,当前杂交水稻(南光二号)品种的亩产即将达到上限,上限为每亩050斤-00斤。</p>

    方唯知道南光二号杂交稻种已经彻底成型,而且一步就抵达了顶峰,亩产超过了千金。</p>

    当然,他这是培育稻种,真正在其他生产队种植肯定达不到这个水平,亩产估计在900斤到950斤之间。</p>

    这也很了不起。</p>

    回想起他刚开始回乡务农的时候,队里两季的水稻亩产才只有300来斤。</p>

    他和大哥跋山涉水去山谷里开垦了一亩地,种红薯、种马铃薯,艰难的度过了灾年。</p>

    那像现在,三顿饭两顿吃大米饭都可以,管够。</p>

    当方唯思绪万千的时间,对干部们主动的散开,将站在人群身后的他显露了出来。</p>

    然后大家齐刷刷的朝着他鞠了一躬。</p>

    “做么子我还年轻的很,远没有到你们朝着我三鞠躬的时候。散了,散了,明天开始翻地然后种油菜。”</p>

    要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但方唯受不了这种煽情的场面。</p>

    他挥挥,不知道是想把人群驱散还是想把自己的情绪驱散,了一句之后,他便转身返回了家里。</p>

    盘兰赶紧跟上,此时的她已经是泪流满面。</p>

    半个月之后。</p>

    郑虎和赵金生带人开始收割三队之前种植的稻子。</p>

    收割完毕之后,郑虎就不管他们了,因为他要开始带人种植油菜。</p>

    赵金生随后组织人去公社交粮,方唯给他们派了两辆大型拖拉帮忙,这也是三队作为一级基层组织,最后一次交公粮。</p>

    从明年开始,合并之后的新二队会统一交粮、交生猪任务,具体的数额还要等大队和公社重新核定之后,再下发任务指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