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140章 核定任务,会哭的孩子有乃吃
    第40章核定任务,会哭的孩子有乃吃</p>

    “队长,刚空出来的240亩耕地,也要种油菜吗”</p>

    赵金生交完公粮回来,找到方唯询问三队那边的耕地该怎么处理。</p>

    因为从明年开始就会统一进行核算,他没有资格自作主张,必须听从队里的安排。</p>

    “没错,全都要种植油菜。回头虎子会给你们下发种子,所需的肥料和其他物资也会由队里划拨。”</p>

    方唯让赵金生准备移交原三队的所有设施,并尽快做好口粮和现金的分配工作。</p>

    赵金生应了一句,便去忙活去了。</p>

    等郑虎带人完成了油菜的种植,方唯召集所有的队干部开会,商议今年的分配事宜。</p>

    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人想把存库和现金全部分光,也有人委婉的建议多留一些生产资金和物资。</p>

    最终,大家还是等方唯拿主意。</p>

    “不能分光,分光了以后的日子不过了今年适当的多分一些,稻谷留下0万斤给来应急,口粮按照每人000斤发放,剩余的都卖了。</p>

    现金的话,第一次分红取平均数00元,第二次分红待定,剩下的当做队里的积累。同志们,不要那么气,还是要着眼未来。”</p>

    有些人想分光,就是不愿意让三队的摊薄自己的利益。</p>

    但是,队里不多留一些资金和物资,以后的发展怎么办过了今年以后的日子不过了</p>

    再了,原三队的田地和林地都比原二队多,真要处处计较,这笔账还真没法算。</p>

    队干部们想通了这个道理,计较之心也就淡了。</p>

    第二天。</p>

    队里开始发放口粮和现金,口粮按照每人平均000斤的标准执行。现金按照平均00元进行分红,多劳多得。</p>

    今年的口粮就算分完了,但现金分红只是第一次,回头等卖了稻种还会有一笔收入,根据情况再进行第二次分红。</p>

    大队和公社这些天进行了稻种份额分配,换购比例不变,其中两成用稻谷支付、其余八成用现金支付。</p>

    首先是9万斤农垦5三代稻种,在剔除了少许不合格的部分,队里自留了一些,有万斤稻种拿出来进换购。</p>

    拿到份额的生产队,首先要将八成的稻谷直接交到收购站,收购站开具收据之后,才能拿着收据和现金五二队换购稻种。</p>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稻谷流入地下交易市场。</p>

    9万斤农垦5三道稻种全部换购完毕,二队收入了6万斤稻谷和6920元现金。</p>

    接下来还有0万斤南光二号三代稻种,换购比例恢复到比0,前来换购的生产队并不多。</p>

    县里也让各公社积极推广,但效果很一般。</p>

    0天的时间,南光二号只换购出去了2万斤稻种,收入4万斤稻谷和20元现金。</p>

    “三哥,是不是杂交水稻的宣传力度不够要不你去找一下郑支书和公社的徐书记,请他们想想办法”</p>

    郑虎有点着急,明明是高产的稻种却卖不出去,他觉得很不可思议。</p>

    实际上这个现象也很好理解,毕竟是新生事物,大家对于杂交水稻心存顾虑,想要让更多人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p>

    “不急,剩下的万斤南光二号稻种先存着,如果到了明年开春前还没人要,咱们就卖给收购站去。”</p>

    方唯倒是很淡定,好东西终究会被别人认可,不可能砸上。</p>

    实在不行就通过收购站的渠道卖到临县,比如像清河县肯定愿意购买。</p>

    随后,队里决定进行第二次分红。</p>

    这一次按照平均数500元发放,队里还剩余20万元的资金当做今后的生产发展基金。</p>

    原三队那边也分发了口粮并进行了现金分红,口粮是按照平均每人0斤发放的,现金分红也很少,平均数只有65元。</p>

    “队长,我们那边还结余了4万斤稻谷以及300元现金,大家一致要求归入新二队,你看怎么处理”</p>

    原三队的家底虽然不厚实,但社员们的觉悟还是有的。</p>

    他们也没有分光,尽量剩余了一些粮食和现金,要求并入新二队。</p>

    尽管不多,但已经尽力了。</p>

    赵金生在2号禽舍这边找到方唯,了这件事。</p>

    “三队以前不富裕,真不用这么做。至于怎么处理,我现在召集队干部开会,大家拿主意吧。”</p>

    方唯多少有点感动,人家有这个姿态,原二队的社员也就无话可。</p>

    这样的话,双方就不容易产生矛盾,更利于尽快融合在一起。</p>

    随后,两人一起来到了队部,方唯让人把队干部都喊过来,开会商量此事。</p>

    “老赵,三队那边还是把稻谷和剩余的现金分了吧,心意到了就行,回头我会和社员们的。”</p>

    郑虎也觉得三队的做法很讲究,但没必要苦了社员们。</p>

    方文书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这件事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彻底消除双方的隔阂。</p>

    “我觉得方文书得对,这事儿就这么办。老赵,回头你负责把稻谷和现金交到队里来,以前的事情就到此为止。</p>

    接下来二队和三队就可以真正的融为一体,统一核算,不分彼此。”</p>

    方唯最后一锤定音,接受三队的稻谷和现金。</p>

    东西不多,但却可以打消绝大部分原二队社员的抵触心理,有利于今后的工作。</p>

    其实三队今年的收获还不错,种植的农垦5稻种也收获了大量的次一级稻种。</p>

    次一级稻种的换购比例虽然低一些,但也达到了比5。</p>

    只是队里的历史欠账太多,所以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p>

    今年三队两次分的口粮也达到了350斤,基本上是够吃的,倒不至于饿肚子。</p>

    接下来三队的稻田也种上了油菜,旱田的作物早已收割了,今冬明春会按照计划休耕。</p>

    二队的40亩坡地,第三季种植了烤烟。</p>

    方唯自己的一亩坡地,第三季则种植了生。</p>

    两边在年底前都进行了采收,烤烟收获了2200斤,一亩地生收获了650斤。</p>

    采收农作物,点数+2200</p>

    </p>

    采收农作物,点数+650总点数:449695点。</p>

    队里的烤烟卖给了收购站,共收入53000元。</p>

    方唯自己留了50斤生,其余的600生种子卖了560元。他自己留了000元,另外的560元则给了大哥方平、</p>

    之前队里的两次分红,方唯一共拿了600元,盘莲也拿了300元。再加上这笔000元收入,家里居然有了几千元的存款。</p>

    队里烤烟的收入没有再进行分配,而是并入了生产发展资金之中。</p>

    忙忙乱乱的合并工作,至此总算告一段落。</p>

    不仅仅是方唯,其他的队干部也都不想再纠缠各种细节,而耽误了正事。</p>

    原三队的账目全部封存,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结余库存全都登记造册,然后并入了新二队。</p>

    从现在开始就没有二队和三队的划分另外,大家同属于合并后的二队,不再分彼此。</p>

    由于之前来两个生产队的田地就是挨着的,所以队里的耕地重新进行了划分。其中大田360亩、旱田和坡地0亩,试验田00亩。</p>

    现在人员多了,育种组和副业组再次分开,方平继续担任育种组的组长,副业组的组长原三队的赵启明担任。</p>

    除了育种组和副业组,其他的社员分成了四个生产组。</p>

    “好了,合并工作就算正式结束了。虎子,从明天开始你负责安排人员,把灌溉渠和排水渠修缮一下,油菜的田间管理也要跟上。”</p>

    方唯安排好接下来的工作,便带人去了姚家岭水库慰问自己的社员。</p>

    水库建设已经到了尾声,唐泽吹出去的牛皮即将变为现实,也让他这个新晋一把感到很有面子。</p>

    这是实实在在的成绩,将会给县里的农业生产带来无可估量的好处。</p>

    方唯等人去的比较巧,正好赶上了水库竣工仪式。</p>

    这是数万建设者艰苦付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自己也曾在这里挥洒过汗水,同样感到很自豪。</p>

    几天后。</p>

    所有参加修建水库的人员纷纷撤回,今年的农业生产由于人不足多少受到了一点影响。但相比水库竣工之后带来的好处,这点影响也就不算什么了。</p>

    “老三,养猪场又新添了42头猪崽哦。”</p>

    养猪场那边又传来了好消息,秋收过后,母猪开始陆续产崽,猪圈里又多了42头猪。</p>

    猪场经过扩建之后,饲养500头猪都没问题。</p>

    现在养猪场一共有35头猪,其中,淘汰母猪4头、怀孕母猪6头、猪崽42头、达到出栏标准的成年猪40头,大肥猪43头。</p>

    五叔特意来找方唯,问他要人,养猪场的人不够用了。</p>

    方唯当即喊来了赵金生,让对方找两个有养猪经验的社员,补充进养猪场。</p>

    五叔满意的走了,郑虎随即走进队部,道:</p>

    “三哥,郑支书让咱们去一趟大队,是要核定明年的粮食任务和生猪任务。”</p>

    “那就走吧,这件事躲不过去的,早点定下来也好。”</p>

    两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不仅是人口增加了、耕地面积扩大了,同时还意味着上交公粮、征购粮以及上交生猪的数量都会增加。</p>

    这个数额需要生产队、大队和公社一起核定,基本上不会出现严重的偏差。</p>

    方唯和郑虎来到了大队,见到了郑先发。</p>

    “我的意思本来是将你们两队的任务合起来,谁也不吃亏谁也占不到便宜,但公社不同意。所以,这件事我做不了主,咱们一起去和徐书记聊聊。”</p>

    郑先发话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就了实情。</p>

    既然公社不同意,他就要带着当事人去评评理,所谓的聊聊大概就是吵架的意思。</p>

    “谢谢支书,那咱们就一起去公社吧。”</p>

    方唯道了一声谢,郑先发这人护犊子,维护之情他会记住的。</p>

    随后,三个人一起去了公社。</p>

    “方队长,你们二队因为培育出了优良稻种,所以收入比别的生产队高很多。这种情况下,你让公社怎么给你定任务总不能和别人一样吧”</p>

    徐广生知道郑先发是来吵架的,所以他必须先声夺人。</p>

    事实上他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就比如像交公粮,一般也会按照产出来核定上交数额。</p>

    但是,方唯知道自己不能答应的太痛快了,要不然年年加任务,谁能受得了</p>

    本着无理也要辩出三分理的原则,开始“据理力争”。</p>

    “徐书记,公社也得讲理不是现在换购稻种不让我们多收稻谷,八成的稻谷都卖给了收购站,然后又要给我们加任务</p>

    这肯定不行,要是我们辛苦一年连稻谷都不够分,育种工作怎么持续下去”</p>

    徐广生听他的在理,考虑一会还是松了口。</p>

    “交公粮这个没办法,你们二队必须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50%。征购粮倒是可以商量,回头我请示一下,看能不能免除一部分。”</p>

    县里卡的太死,二队的上其实没有太多的富裕稻谷。</p>

    鉴于二队实际上已经上交了大量的粮食,其他生产队用来换购稻种的稻谷,八成都进了收购站的粮仓,这事倒是可以通融一下。</p>

    徐广生让方唯等人回去等消息,自己去找县里协调。</p>

    最终县里答应,可以从换购稻种的稻谷中,折算二队征购粮的任务。这样一来,队里每年需要上交的稻谷就减少了一大块。</p>

    其实这么也不对,应该是县里的“克扣”少了那么一点点。</p>

    晚上。</p>

    盘莲做了一盘蒸腊肉、一盘韭菜炒鸡蛋,两个人便坐下来吃晚饭。</p>

    育林区的育苗、移栽等工作都已经停止,平时除了日常的管理,倒也没太多的事情。</p>

    盘莲最近在看有关“嫁接技术”方面的书,这方面的资料,还是之前的安置人员回去后寄来的。</p>

    “过几天我要去一趟清河县,妹子,你和我一起去吧。”</p>

    头两天,清河县方面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方唯带人去参加“育种工作研讨会”。</p>

    现在的二队已经稳定了下来,方唯便打算出去散散心。</p>

    刚好盘莲最近也没啥事,他就想着带上对方一起出去转转。</p>

    他这么做连假公济私都算不上,人家本来就是想请他们两口子一起去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