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334章 秋交会,收获满满
    这件事哄动了全县,大家都知道瑶岭农业合作社有钱,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合作社居然这么舍得投资教育。</p>

    要知道投资教育几乎是没有回报的,眼下谁舍得这么大笔的投入</p>

    这笔钱在当下能建设一座非常先进的初级中学,可以这样,等学校建好之后就连县城的中学都比不上。</p>

    俗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瑶岭公社中学开始公开招聘教师,除了承诺的优厚的待遇之外,还承诺工作调动不需要迁移户口,没有编制的五年之内解决编制问题。</p>

    当然,想到瑶岭公社中学教书也是有门槛的,首先要通过考核才行。</p>

    方唯担任了考核组的组长,并邀请了县一中的优秀教师充当考核组的成员,沈钰也在其中。</p>

    “方支书,目前报名的人数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需求,你看着怎么处理”</p>

    负责报名工作的是公社的干事,他这会儿都觉得很不可思议。</p>

    以前只听过有人削尖脑袋想进县城的,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城里人居然愿意来一所公社中学。</p>

    他来找方唯,问对方该怎么办</p>

    “人多了是好事啊,这样才有选择的余地。通知大家,考核的日期不变,三天后早上九点在公社进行面试。”</p>

    基本上敢于报名的人,基础条件都是符合的,不符合条件的连面试的会都没有。</p>

    这实际上得益于合作社响亮的名头,得益于方唯的名人效应,同时也得益于学校开出的优厚待遇。</p>

    等到了日子,前来面试的人的确很多,其中不乏县城各学校的教学骨干。这一次县里可是下了死命令,只要个人有意愿,任何单位都不得阻止人员调动。</p>

    整个招聘工作持续了三天,顺利结束。</p>

    公社中学很快就动工建设,合作社派了专人进行监督,好钢用在刀刃上,决不允许在施工和建校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p>

    方唯感觉不错,因为来应聘的人有很多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p>

    不过他也有意识的招聘了一些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这些人会给学校带来更多的活力,也代表了学校未来的发展。</p>

    学校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些成功被聘用的人要等到明年才会办理调动续。</p>

    此事暂时告一段落,方唯稍微清闲了一点,每天又开始泡在试验田里,继续筛选高产大豆的品种。</p>

    这天。</p>

    方唯接到了大东北那边传来的消息,育种合作项目再创佳绩,新品种玉米喜获丰收,亩产高出了目前平均水平四成以上。</p>

    新品种玉米被命名为金穗号,并在当地受到了热烈的追捧。</p>

    合作项目开始有了收益,对方也很讲信用,按照合同的规定将分红款打到了合作社的账户上。</p>

    “你问问他们,明年愿不愿意试着种植一下高产大豆”</p>

    方唯给派驻在大东北的人员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几个多推销一下他搞出来的高产大豆种子。</p>

    “好的,方支书,我们一定会完成任务的。”</p>

    对方挂了电话,方唯随即走出了办公室,去辣椒地里看了看。</p>

    等他来到六大队,社里的工作人员就追了过来,邓元恩队长请他回去有事。</p>

    方唯便开着吉普车返回了社里,他如今在合作社的内部,经常自己开车到处跑,只要不上公路也就没有人管他有没有驾照。</p>

    “三哥,你的驾照办好了,以后想去哪儿就会很方便。”</p>

    邓元恩前段时间在办理运输队续的时候,顺便帮方唯办理了驾驶证。过程就不必细了,反正他见识过对方的驾驶水平,没什么不放心的。</p>

    方唯还以为要去应付一下考试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驾驶证。</p>

    “不会有问题吧”</p>

    “不会,他们回头会到运输队来一趟,到时候你再驾车跑两圈,给人家吃颗定心丸。”</p>

    “这不是先上车后补票吗你子现在也挺有办法的啊。”</p>

    方唯笑眯眯接过了驾驶证,然后收了起来。</p>

    现在获取驾驶证麻烦也麻烦,简单也简单,以运输单位的名义办理就很容易。他可不是没苦硬吃的性格,反正自己的驾驶技术很不错,不用太在意细节问题。</p>

    匆匆数日。</p>

    方唯和盘莲、于浩、张楚等人一起出发,先乘班车去了陈州,然后再坐火车去了羊城。</p>

    秋交会在国内的外贸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于浩、张楚和盘莲都很兴奋,就连方唯都对此行充满了期待。</p>

    抵达羊城之后,一行人和方平、林汉阳他们汇合一处,然后就等着秋交会开幕。</p>

    方唯趁着有点时间,专门去拜访了吴天明。</p>

    两人一起吃了顿饭,不过吴天明最近太忙了,两人只见了一个多时便不得不分开。</p>

    方唯也不介意,他到了羊城自然要和吴天明见一面的,要不然可不过去。</p>

    接下来,大家提前进入会场布置了展台。张楚这边最简单,全都是辣椒酱系列,摆在角落里丝毫不起眼。</p>

    家具公司这边就要好很多,起码看起来比较醒目。</p>

    方唯和张楚呆在一起,别人的展位都是人满为患,他们这里居然连个人影都没有。</p>

    “老张,你别转了,转的我头晕。”</p>

    张楚急的团团转,觉得自己浪费了这么好一个会。</p>

    方唯倒很淡定,辣椒酱厂原本就是来蹭热度的,只要能起到开阔眼界的效果,那么这次就没白来。</p>

    “支书,我到处去看一看,放松一下心情。”</p>

    张楚不好意思继续给人家传递紧张的情绪,便一个人去了会场上转悠。</p>

    方唯没有阻止对方,他守在展台这边神游天外,打算等下午去家具公司的展台看一看。</p>

    “你们这个辣椒酱有什么特色麻烦你帮我们介绍一下,行吗”</p>

    </p>

    辣椒酱厂等于是蹭了别人的展位,在展位的犄角旮旯腾出来了一块地方。</p>

    这也是辣椒酱无人问津的重要原因,方唯的心理预期很低,所以在现场就直接走神了。</p>

    突然,有一个女孩陪着一位头发白的老人走了过来,人家居然是直接奔着辣椒酱来的。</p>

    两人都长着华人的面孔,而且那个女孩的也是普通话,这就省了翻译的麻烦。基本上现场都有各语言的翻译,只不过人多了就忙不过来。</p>

    “你好!我们这是瑶岭辣椒酱系列,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辣椒酱之一。这样,我的再多你也没有直观的印象,不如品尝一下”</p>

    方唯回过神来,马上就进入了推销员的角色。</p>

    展销位上准备了一次性的餐具,方唯打开了两瓶样品然后分别盛出来一点,交给两人品尝。然后他又给两人准备了两杯茶水,显得很贴心。</p>

    两人浅尝即止,随后用英语开始交流。</p>

    方唯上一辈子的英语还不错,起码能听个大概,不过他没有吱声。</p>

    这会儿张楚也转回来了,看到来了客人顿时精神了起来。接下来的询价报价环节,方唯没有参与,全都交给了张楚。</p>

    真不能看了这家伙,经过一番拉扯,最终确定的价格一点都不吃亏。</p>

    老人打算订购一批辣椒酱,他在国外是开超市的,准备丰富一下超市里的品种。就连方唯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省经贸厅很快就来人指导他们签合同,后续的出口业务也是由他们负责。</p>

    等客商走了之后,经贸厅的人才正视了这家的辣椒酱厂。</p>

    在之前谁能想到省里派出了强大的阵容,结果却是这家厂拔得了头筹。金额虽然不算大,但这算是开门红,经贸厅的工作人员当即给他们调整了展位。</p>

    直接搬到了显眼的位置。</p>

    方唯现在对张楚很放心,随后从家具公司那边调了两个人过来帮忙,整个下午他就去了家具公司的展位。</p>

    直到下午闭馆,家具公司什么收获都没有。</p>

    “三哥,咱们这么多的好家具和竹器,居然还比不上人家的几瓶辣椒酱。”</p>

    晚上。</p>

    大家在一起吃饭,盘莲笑着开了一句玩笑。</p>

    包括方平在内的一群人这才放松了一些,之前每个人都是紧绷着脸,要多严肃有多严肃。</p>

    “别急,还有好几天的时间,不定明天就开张了呢。”</p>

    方唯看得开,反正是为了赚钱,赚本币和赚外汇对于公司来没有区别。</p>

    大家又没有出口创汇的任务,这一趟来就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成果其实没那么重要。</p>

    有了方唯夫妇在调节气氛,大家就没有那么紧张了。</p>

    第二天。</p>

    家具公司果然拿下了一笔大订单,方平笑的都合不拢嘴。</p>

    方唯见大家都斗志昂扬的,便觉得这趟没白来。他随后一个人去了香山,在电风扇厂呆了两天,查看了一下厂子的经营情况。</p>

    电风扇厂发展的很不错,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甚至已经有国外的商家过来探贴牌生产的事情。</p>

    “支书,我之前和一家国外厂商谈过,他们愿意转让空调制冷技术。我觉得空调以后肯定会有大发展,你支持我们进行产业延伸吗”</p>

    张文远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虽然电风扇产销两旺,但他的目光已经看到了更远的地方。</p>

    方唯的心里一动,这个时间点做产业延伸的确是好会。而且通过制冷设备的制造可以积累经验,从而进军家电领域。</p>

    这可不是打闹了,真要发展起来,那就是一家巨无霸的企业。</p>

    改开之处,有人形容遍地是黄金,到处都是会。</p>

    这话也对也不对,因为最困难的是原始积累,要是练摊的话得买多少件衣服才能凑够进一步发展的资本</p>

    何况这年月的私营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像电风扇厂这样的集体企业反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p>

    合作社早就完成了原始积累,支持张文远上马一条制冷设备的生产线还好是没问题的。这边不缺劳动力,技术人员也能大价钱找到,关键是看有没有胆子拼一把。</p>

    “我个人很赞同你的想法,不过这事儿需要理事会开会讨论,我现在没办法答复你。”</p>

    方唯给了张文远一个暗示,对方感到很欣喜,知道这件事大概率是成了。</p>

    随后,方唯便离开了香山,去羊城和盘莲等人汇合,返回了社里。</p>

    这次秋交会,辣椒酱厂和家具公司都有不的收获,还得到了省经贸厅的表彰。</p>

    回来后,方唯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秋收工作上,另外,这一季种植的辣椒也快要成熟了。</p>

    农大队依然是秋收的主力军,各种农业械轰隆隆的开进了田间地头,开始进行收割。现在的合作社越来越专业,收购、脱粒、烘干、晾晒,一条龙都是械化作业。</p>

    在降低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p>

    方唯和往常一样,秋收的时候来到了育种中心,在此坐镇,督促他们的各项工作。</p>

    赵金生负责整个合作社的起工作,这一季社里培育了2万亩的南光三号稻种,以及6万亩的农优6稻种。</p>

    而育种中心还是和上一季一样,培育了4万亩的南光三号稻种。</p>

    现在南光三号稻种和农优6稻种,培育面积各占了一半,这也是资源优化之后的结果。</p>

    等他回到社里,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也出来了。</p>

    这一季,南光三号的总产量为400万斤,农优6的总产量为6900斤。</p>

    现在各个生产单位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方唯调整了南光三号稻种的售价,为每斤25元。农优6稻种的几个水涨船高,达到了每斤29元的价格。</p>

    粗略的计算一下产值,合作社培育稻种的产值为22亿元。育种中心那边的产值,有60%归于合作社,具体的数字是669万元。</p>

    二者相加,就是359亿元。</p>

    也就是,合作社这一季培育稻种的收益是三个多亿,再次刷新了记录。不过,这部分收益还没有兑现,得等到稻种销售出去之后才算。</p>

    方唯派人去打听了一下,目前无论是收购站还是种子公司,对于稻种的收购都很保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