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335章 围攻,福利制度
    “我们需要自己努力拓展销售渠道,从现在开始正式向市场发售吧。”</p>

    方唯下达了命令,合作社便正式对外销售稻种。</p>

    瑶寨的大客户如约而至,抢光了所有的农优6稻种,而且对于价格的提高也没啥。</p>

    剩下的南光三号稻种开始向省外渗透,这款稻种的销售速度虽然不快,但胜在口碑良好,尤其是亩产高达300斤左右,受到了部份客户的追捧。</p>

    按照目前的趋势,南光三号虽然销售的慢一点,但也不会造成积压。</p>

    “慢就慢一点,别忘了咱们的利润率可是很高的。那些玩低价竞争的稻种赚不到什么钱,只要咱们沉得住气,他们迟早都得提价。”</p>

    方唯召开理事会会议总结了秋收工作的经验,要求大家沉住气不要跟随别人的指挥棒起舞。</p>

    目前看,市场上出现了多款低价稻种,对南光三号稻种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南光三号稻种肯定会受到更多客户的青睐。</p>

    因此,方唯绝对不会跟他们打价格战,而是稳扎稳打,树立起南光三号质优价高的形象。</p>

    另外像农优6稻种就不用担心了,反正在国内是独一份,等别人搞出来粳稻杂交水稻还不知道要过几年。</p>

    “方支书,我建议撤销各大队的医务室,现在公社卫生院也在加强建设,基层的医务室好像有点多余了。”</p>

    讨论完稻种销售的事情,有理事提出了新的建议,建议取消各大队的医务室。</p>

    只不过他完,马上就有人反对。</p>

    “医务室和卫生院并不冲突,医务室解决的都是病常见病,可能几分钱的药就能药到病除。卫生院一个是路途远,另一个是收费相对会贵一些。”</p>

    “是啊,尤其是下塘大队也就是如今大队,你看人家的医务室搞得多好。一般的病都不用出村,社员们的经济负担很轻微。”</p>

    “撤销医务室不是办法,还是要大力推进合作医疗制度。”</p>

    “合作医疗对于社里可是很重的负担,这种事情适合上级来做,咱们还是算了吧。”</p>

    大家议论纷纷,各种观点激烈的碰撞,显然没办法达成共识。</p>

    “合作医疗的事情先不讨论,我觉得医务室还不能撤销。虽然其他公社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但对于社员们来却造成了看病难的事实。”</p>

    最后方唯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认为目前还不宜撤销各队的医务室。</p>

    合作社现在共有医务室个,最为难得的是培养了一批能起到大作用的赤脚医生。疑难杂症和大病指望不上他们,但病和常见病还是能合理处置的。</p>

    能为大家提供方便又行之有效的东西,为什么要盲目撤销</p>

    大部分理事都很赞同方唯的观点,这场辩论随即落下了帷幕,并通过了向各个医务室增加拨款的决议。</p>

    会议到此结束,方唯前脚进了办公室,后脚赵金生就跟了过来。</p>

    “支书,咱们可是又跟人家对着干了啊。”</p>

    “这不存在和谁对着干的问题,我们要看这件事是不是适合我们。适合的,我们就保留,不适合的我们就做出改变。”</p>

    方唯当然知道继续保留医务室和赤脚医生,会造成别人的非议。</p>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绝大部分的大队和生产队已经名存实亡,而且很快就会撤销。没了这两级核算单位,医务室就等于是无根的浮萍,自然没办法存续下去。</p>

    而合作社的情况不一样,合作社依然保留了完好的大队建制,维持医务室的运转由合作社拨款,肯定不会裁撤深受大家欢迎的医务室。</p>

    “那是,反正我们已经是异类了,这不差这点事情。支书,有件事我要向你汇报一下,省内好多地方开始推广农科院搞出来的杂交水稻。</p>

    另外省内还有几种稻种也在抢占市场,对我们的南光三号稻种冲击很大。要不,咱们还是调整一下价格吧,这么多的稻种就咱们的最贵。”</p>

    赵金生来找方唯,主要是为了稻种的事情。</p>

    农科院的那款稻种也就是方涛带领课题组搞出来的吗,各方面的品质还不错。在李主任等人的努力下,推广的速度很快。</p>

    反观南光三号,由于价格的原因,在省内的销售情况并不好。</p>

    “打价格战是最不可取的,老赵,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千万不要乱了阵脚。咱们现在还有外省的市场,合作社也没有任何的资金压力,慢一点怕啥</p>

    再了,如果到了了春播前,南光三号稻种的销量还没有起色,那咱们可以继续调整种植比例。多培育农优6稻种,继续减少南光三号的播种面积。”</p>

    方唯当然不会同意降价,现在的价格他都觉得低了,怎么可能去和别人打价格战</p>

    别看现在那些稻种凭借低价的优势,似乎压着南光三号一头,但他们牺牲了合理的利润,对未来的发展反而不利。</p>

    “看来是我心急了,那就等到来年再看。”</p>

    赵金生点点头,随即告辞离开。</p>

    他走了没多久,方唯就接到了黄志刚的电话,让他去一趟县里。</p>

    方唯挂了电话之后,便自己开着吉普车直奔县城,来到了黄志刚的办公室。</p>

    “方支书,你先坐,我这里有一点好茶叶,泡壶茶咱们慢慢聊。”</p>

    黄志刚拿出了自己珍藏的茶叶,让人去了泡了一壶茶送了过来。</p>

    方唯喝了几口,这茶叶的确不错。</p>

    “听你们的稻种销售遇到了一些困难”</p>

    两人各自喝了一杯茶,黄志刚便器谈起了正事。</p>

    现在水稻的收购和销售正在慢慢放开,生产者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逐渐形成了高低不等的价格体系。</p>

    作为一种品质上乘的稻种,南光三号不仅稻种卖的贵,最终生产的大米同样也卖的贵。</p>

    而现在南光三号稻种在省内的销售就遇到了问题,他担心种植这个品种水稻的农户也会遭受损失,所以才会把方唯喊来。</p>

    “是的,我们受到了人家的低价围攻,暂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不过问题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金子总会发光的。”</p>

    方唯没有避讳眼前的困难,但同样对未来充满了信心。</p>

    他不认为自己的定价有问题,优质优价不是应该的吗况且稻种的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当中所占的比例很,所以低价策略很难长久。</p>

    具体到大米,他觉得更不是问题。大米的价格相差没那么大,南光三号这个品种的大米,口感非常好,绝对值现在这个价钱。</p>

    </p>

    “那就好!我是担心农民种了南光三号卖不出去,那影响可就大了。”</p>

    黄志刚放下了担心,合作社的培育的稻种、各个公社产出的稻谷,才是他最关切的事情。</p>

    方唯随后又和对方闲聊了一会,便返回了社里。</p>

    匆匆数日。</p>

    从这地传来了好消息,那边的客户加大了南光三号稻种的采购量,顿时大大减轻了库存的压力。</p>

    原本担心稻种卖不出去的赵金生等人,这才回过神来。</p>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南光三号也销售一空,以至于还有客户找上门来却一粒稻种都没有了。</p>

    趁着大家都在兴头上,方唯宣布,凡是合作社社员的子女上学,一律免除学费,由社里负责缴纳。</p>

    这个时候还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虽然不多,但对于有些家庭来也是一笔负担。</p>

    社里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也要求适龄儿童必须上学,如有违反会有严厉的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工资待遇等等。</p>

    别的都没用,还是经济段能够震慑人心。</p>

    反正没有一起因为家里的原因而失学的案例反馈到方唯这里,他觉得社员们还是讲道理的,毕竟大家都很珍视目前的工作收入。</p>

    早上。</p>

    方唯和盘莲锻炼完身体后,坐在一起吃早饭。</p>

    盘莲她今天休息,问方唯有什么安排。</p>

    “要不咱们带上阿公和去寨子里转转”</p>

    方唯本来想带着盘莲去兜风的,但看到阿公正坐在椅子上出神,便临时改变了主意。</p>

    他总觉得阿公近来的状态不是很好,经常坐在那里发呆要不就是打瞌睡。所以他才想着带阿公去瑶寨转转,或许对他有好处。</p>

    “好啊,阿公肯定会很开心。”</p>

    盘莲感谢的看了男人一眼,然后去和阿公了一声。</p>

    等吃完饭,方唯去社里把吉普车开过来,带着盘莲和阿公以及阿姐去了瑶寨。</p>

    斌斌住校,洁在大队学上课中午不回来。合作社下属的大队学,早上和中午免费管两顿饭,,所有的学生中午都不用来回跑。</p>

    毕竟大跟学合并之后,有些孩子上学的路途可不近,来回跑就很吃力。大队学合并之后,几所学都拥有自己的食堂,伙食搞得还不错。</p>

    阿公和阿姐坐在吉普车上很开心,一方面是比乘坐拖拉的速度快,另一方面也平稳多了。</p>

    也就不到半个时的时间,他们便来到了寨子里。</p>

    “还是车好啊,以前连拖拉都没得,上山下山全靠两条腿。现在真的是变化太大了,连我都能坐上汽车,简直是不可思议。”</p>

    阿公感慨万千,以前从寨里去一趟下塘大队,来回就是一整天的时候。</p>

    坐车不到半时就到了寨里,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p>

    王竹韵也有挺长时间没回来了,下车之后她和大家打了声招呼,便直奔自己家。这些年她一直也没碰到合适的人,虽然有人给她介绍过对象,但她都没看上。</p>

    等她回到屋里,一个人冷冷清清,她的心里似乎又动了一下。</p>

    方唯和盘莲陪着阿公回到了家里,房间里到处都很干净,虽然他们不常来,但屋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p>

    经过修缮搞糟的房屋,看起来舒服多了,也漂亮多了。</p>

    “阿公,三哥,莲,你们回来了中午去我屋里吃饭,我已经让婆娘在准备了。”</p>

    王松林姗姗来迟,他提前安排好了中午的饭食才过来,省得阿公他们麻烦。</p>

    “行!那我们中午就去你那边吃饭,吃过饭我们还要回去。”</p>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随后和王松林去寨里转了一圈。</p>

    瑶寨的积累也很快,毕竟寨子里的人口少、耕地多,还有大量优质的森林资源,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可不得了。</p>

    瑶寨的人均年收入早就超过了2000元,并不比合作社差。</p>

    但寨里的基础设施就要差一些,教育医疗等方面更是和合作社没法比,主要还是总的经济规模太。</p>

    “松林,让你们培育的麦种子怎么样了”</p>

    方唯在一大队二队的试验田里,成功培育出了优质的大豆种子,让他对种植区的强悍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p>

    于是,他就让王松林在山上的试验田里尝试培育麦种子</p>

    “麦的育种试验很顺利,但现在还谈不上成功不成功,还需要再种植两到三季再。不过,按照我的经验,成功的概率起码有九成。”</p>

    王松林详细汇报了一下麦育种的过程,并对最终的结果充满了信心。</p>

    倒不是他盲目自信,而是对方唯有信心,有了对方的指导,凡是育种的方面的事情就不可能失败。</p>

    方唯随后亲自去看了看尚未定型的麦种子,这是春麦的种子,因为受到环境气候的限制,暂时还无法培育冬麦。</p>

    冬麦种子的培育,等以后再。</p>

    “嗯,目前看还不错,你们继续培育,有问题通知我。”</p>

    方唯不觉得王松林是在大话,成功是必然的,不成功才是意外。</p>

    “三哥,走吧,回去吃饭。”</p>

    两人在各处转了转,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中午。</p>

    王松林拉着方唯往回走,叫上阿公和盘莲以及阿姐去吃午饭。</p>

    这顿午饭还挺丰盛,全都是阿公、阿姐还有盘莲喜欢吃的菜,味道也相当不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