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袁老研发杂交水稻并不顺利,因为国外也没有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官员和同事都不看好,对他没信心。”</p>
“不过,袁老没放弃,靠着自身的坚持与毅力,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终于研发出了三系法杂交稻。”</p>
随着江临的讲述,投影画面也变成了收割的金秋时节。</p>
画面是一片金黄色的稻田,穗穗饱满,沉甸甸地弯着腰。</p>
由于采用了无人在空中拍摄,整个画面呈现得极其壮观。</p>
看到此景,在场众人都下意识渐渐张大了嘴,被震撼到了。</p>
尤其是那饱满的稻穗,目测每一穗都有百粒还多;反观大明的稻穗,每一穗能有四五十粒都算比较多的了。</p>
要他们一开始对于江临的辞有些半信半疑。</p>
如今,在通过视频亲眼看到杂交水稻的稻穗后,彻底没有了怀疑的想法。</p>
江临继续讲述道:“袁老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将杂交水稻成功实现了全国总产量两千四百亿公斤的耀眼成绩。”</p>
“换算成大明的计量单位,约莫三十万万石!”</p>
此话一出,本就震撼的众人再次被惊得倒吸一口凉气。</p>
虽然他们也不太清楚当今大明的全国水稻总产量,但是肯定远没有三十万万石那么多,这简直是一个恐怖的数字。</p>
是他们根本不敢想象的,恐怕十年的全国水稻总产量才能与其勉强相比吧!</p>
“成功研制出三系法杂交稻后,袁老依旧没有停下来,继续改良着技术。”</p>
“我穿越的时候,袁老已经仙逝了,不过他培育的学生们继承了袁老的事业,依旧在为了杂交水稻努力奋斗。”</p>
听了江临的话,在场众人都没有话,脸上露出一抹哀伤的表情,为其默默哀悼。</p>
虽然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接触过江临口中的袁老,但是仅仅通过江临的讲述就能知道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才。</p>
过了一会儿,老朱才缓缓开口,忍不住感慨道:</p>
“此人让后世百姓们吃饱,简直就是后世的神农啊!”</p>
“是啊,要是生在我大明,也是足以称之为圣人的存在。”朱标附和道。</p>
朱棣脸上满是崇敬:“不让百姓们挨饿,这绝对是功德一件,值得全国人民爱戴。”</p>
江临一脸敬意,缓缓开口道:“后世的大部分人对于袁老肯定是尊敬爱戴的,不过”</p>
“不过在后世也有一部分人,只是看到袁老买了一些价值高昂的东西,便被他们辱骂不够淳朴,不够朴素。”</p>
砰!</p>
随着江临的话语出,一道震耳欲聋的声音猛地响起。</p>
只见,朱元璋满脸愤怒的握紧拳头,用力的砸向桌面。</p>
“混账东西,咱看这群人就是吃得太饱了,应该活活饿死才对!”</p>
“像袁老这样一位贡献卓越的人才,完全配得上所有价值高昂的东西,甚至这些东西的价值都无法衡量他的贡献。”</p>
“也就是不在咱大明,否则咱要把这些人的脑袋统统砍下来。”</p>
“诛九族也不为过,养育了这样不知感恩的浑蛋,全家都该死!”</p>
</p>
老朱是咬着牙出这句话的,足以见得他对于这群人是有多么愤怒。</p>
这时,朱标出声试探道:“江兄,不知你这里可有杂交水稻的种子?”</p>
“当然有了!”江临点了点头,笑着询问道:“你们想要吗?”</p>
“嗯嗯嗯,肯定想要啊!”</p>
见江临点头后,朱标顿时激动不已。</p>
“有了杂交水稻,再搭配着土豆、玉米、地瓜,大明百姓就再也不会饱受饥饿之苦了。”</p>
“没用的!”江临一脸无奈的摆了摆,随后解释道:“杂交水稻各方面都很好,唯一弊端就是种子只能种一代,不能留种。”</p>
“什么?只能种一代!”朱标失望的低下了脑袋。</p>
江临点了点头:“是呀,我里确实有杂交水稻的种子,也没办法向整个大明普及啊!”</p>
“所以,想要在整个大明普及杂交水稻,还需要真正掌握杂交水稻的技术,才行啊!”</p>
江临的话让朱标再次燃起了希望:“江兄,你肯定有技术对不对,可否传授于我们?”</p>
“我倒是有这个技术,也可以传授于你们,只是”</p>
江临忽然话锋一转,让朱标露出的喜悦再度紧张期待。</p>
“只是,你们懂得什么叫杂交吗?懂得生物这门学科吗?”</p>
朱标不再吭声,江临提出的这个问题无疑是十分致命的。</p>
江临继续道:“就算掌握杂交相关的知识,大明目前也没有可以实现的仪器。”</p>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道阻且长的事情,绝对不是我一个人就能解决的,需要大量的人才一同参与进来。”</p>
江临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学习并运用后世的学科知识。</p>
朱标咬了咬牙,在心中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起身冲着江临尊敬的道:</p>
“江兄,还请你将后世的各个学科知识传授于我大明学子。”</p>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我大明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地实现国力永昌。”</p>
完,朱标又扭头看向了一旁的老朱,自责的道:“父皇,还请你赎罪,儿臣没有跟你商议,便擅自做了决定。”</p>
“不过,这件事对于我大明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以使我们大明有着显著进步。”</p>
老朱点了点头,倒是认同朱标的这番话,不过脸上的表情还是有些为难。</p>
“标儿,咱不否认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这种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实现。”</p>
“学习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是从唐朝流传下来的,六百多年了。”</p>
“即便是咱,也没能力完全改变这一切,让学子们放弃学习四书五经,放弃科举考试,学习后世的学科!”</p>
老朱的这番话让朱标也感到无奈地叹了口气。</p>
江临眼见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开口道:</p>
“不用普及全国,你们可以先选拔出一些学子,让其跟我学习。”</p>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