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呢?”</p>
江临问路过的一个工人。</p>
“回大人,许大人在质检车间。”</p>
工人恭敬地回答,指向最里面的一排房子。</p>
江临信步走去,沿途观察着工厂的变化。</p>
工人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装,各司其职,没人闲逛偷懒。</p>
车间里器声轰鸣,却井然有序。</p>
质检车间门口,许多正低头查看一筐刚下线的方便面,眉头紧锁。</p>
“许多!”</p>
江临喊了一声。</p>
许多猛地抬头,看见是江临,脸上立刻绽开笑容,跑过来:“大人!您怎么来了?自来水那边”</p>
“交给王垣了。”</p>
江临摆摆,“那家伙处理这种事最拿。”</p>
许多会意地笑笑,露出两个酒窝。</p>
他擦了擦上的面粉:“大人要不要视察一下?最近我们又改进了生产线。”</p>
“正有此意。”江临点头,“边走边吧。”</p>
生产线的革新</p>
许多领着江临走进生产车间。巨大的蒸汽带动着传送带,一包包方便面从成型到包装,全程自动化。</p>
工人们在关键岗位监控着,时不时调整一下参数。</p>
“这里是我们新设计的自动包装线。”</p>
许多指着一段传送带,声音里带着自豪,“以前十个女工一天包两千包,现在一台器能包八千包!”</p>
江临凑近观察,只见面饼被械臂精准地放入包装袋,然后热封、贴标一气呵成。“不错啊,故障率怎么样?”</p>
“刚开始老卡壳,后来我让铁匠把齿轮重新打磨了一遍,现在一天最多停两次。”</p>
许多挠挠头,“就是润滑油脂消耗太大,我正试着用猪油混合松脂替代”</p>
江临眼前一亮:“这主意不错!效果如何?”</p>
“还行,就是天热了有点味儿。”</p>
许多憨厚地笑笑,“工人们抱怨总想吃烤肉。”</p>
两人哈哈大笑。江临拍拍许多的肩膀:“走,去看看质检。”</p>
严格的质量把控</p>
质检车间里,二十多个女工正在流水线旁仔细检查每一包方便面。</p>
有的看包装是否完好,有的称重,还有的专门检查调料包。</p>
“我们实行三级质检制度。”</p>
许多解释道,“第一道是器自动筛,第二道是人工抽检,第三道是成品全检。”</p>
他拿起一包面,“每包都要过这三关才能出厂。”</p>
江临注意到墙角堆着几筐淘汰品:“这些是”</p>
“包装破损的,重量不足的,还有几包是调料包漏了。”</p>
许多叹了口气,“虽然可惜,但绝不能流入市场。”</p>
“做得对。”</p>
江临赞许地点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p>
许多眼睛一亮:“大人这话精辟!我记下来贴墙上。”</p>
着真的掏出个本子记了下来。</p>
江临心里暗赞,许多这认真劲儿,比王垣那个滑头强多了。</p>
走出车间,许多带江临参观了新建的员工食堂和休息区。</p>
宽敞的屋子里摆着长桌长凳,墙上贴着本周食谱。</p>
“三餐免费,管饱。”</p>
许多介绍道,“我还搞了个奖励制度,每月评选优秀员工,多发五钱银子。”</p>
江临注意到角落里有个柜子,上面写着“急救箱”三个字。“这是”</p>
“放了些常用药。”</p>
许多打开柜门,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个瓷瓶,“跌打损伤的,止泻的,还有治头疼的。工人们有个病灾的,不用跑老远去医馆。”</p>
江临心头一暖。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员工福利,在明朝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p>
“许多,你做得太好了!”</p>
江临由衷地赞叹。</p>
许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都是跟大人学的。您不是常嘛,工人是工厂最宝贵的财富。”</p>
许多啊,我有个新想法——江临正要从袖子里掏出自热火锅的样品,忽然一阵爽朗的笑声从工厂大门方向传来。</p>
“哈哈哈!江子果然在这儿!”</p>
这粗犷的嗓门,不用看就知道是谁。</p>
江临和许多同时转身,只见朱元璋一身便服,带着朱标、徐达和汤和,大步流星地朝他们走来。</p>
老朱的龙袍下摆撩起来塞在腰带里,活像个下地回来的老农。</p>
“参见陛下!”</p>
许多扑通一声跪下了,额头差点磕到地上。</p>
江临刚要行礼,朱元璋已经一把扶住他:“免了免了!咱去水利局找你,王垣那子你到工厂来了。”</p>
“父皇找儿臣有事?”</p>
江临拍了拍膝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p>
朱元璋眼睛一瞪:“没事就不能来看看?”</p>
着环顾四周,“这工厂被你整治得不错啊,比工部那些作坊强多了。”</p>
朱标好奇地打量着生产线:“江临,你今日来工厂是”</p>
“巧了,儿臣正想试验个新玩意儿。”</p>
江临眼睛一亮,从袖子里掏出一个扁平的纸盒子,“这叫自热火锅,正好请父皇和诸位尝尝。”</p>
“自热?”</p>
朱元璋一把抢过盒子,翻来覆去地看,“这纸盒子能自己发热?你子莫不是会妖法?”</p>
徐达凑过来,独眼瞪得溜圆:“江子,这玩意儿比上次那个方便面还神奇?”</p>
“岳父大人一看便知。”</p>
江临神秘一笑,又从袖子里掏出三个同样的盒子,“诸位稍等,我去取些水来。”</p>
汤和摸着盒子表面:“这纸壳挺厚实,里面装的啥?”</p>
许多赶紧搬来几张凳子,朱元璋大马金刀地坐下,已经开始撕包装:“咱先拆开看看!”</p>
“父皇别急——”</p>
江临端着碗水回来,正好看见老朱已经把盒子扯开了一半,“这得按步骤来”</p>
盒子里整齐地码放着几个包:底料包、蔬菜包、肉片包,还有一包粉丝。最</p>
“就这么点东西?”</p>
朱元璋捏起一片冻干的牛肉,“够塞牙缝吗?”</p>
江临不慌不忙地接过盒子:“父皇请看。”</p>
他掰开上层食盒,把各种料包一一放进去,然后打开下层,“这才是关键。”</p>
下层装着灰白色的块状物,朱元璋伸就要摸,被江临拦住:“这是生石灰,遇水会发热,心烫伤。”</p>
“石灰能发热?”</p>
朱标一脸怀疑。</p>
“标儿你读书多,可曾见过这种记载?”</p>
朱元璋转头问太子。</p>
朱标皱眉思索:“石灰入水会沸腾,但用来加热食物闻所未闻。”</p>
江临已经往石灰块上倒了少量水,立刻响起“嗤嗤”声,一股白烟冒了出来。</p>
他迅速把上层食盒卡上去,盖上纸盖。</p>
</p>
“这就好了?”</p>
徐达探头探脑地问。</p>
“等一刻钟。”</p>
江临把盒子放在地上,“这期间千万别打开,蒸汽会烫伤人。”</p>
朱元璋蹲下来,耳朵贴着盒子:“嘿!里面在咕噜咕噜响!”</p>
汤和挠挠光头:“江子,你确定这玩意儿能吃?不会中毒吧?”</p>
“汤伯放心,”</p>
江临笑着又组装好另外三盒,“我在家试过好几次了。”</p>
朱标若有所思:“若是真能成,行军打仗时可方便了。士兵们能吃上热食”</p>
“妙啊!”</p>
徐达一拍大腿,“当年北伐时要是能有这玩意儿,弟兄们也不用啃硬馍馍了!”</p>
朱元璋突然想到什么:“江临,这一盒成本多少?”</p>
“材料大约二十文钱,”</p>
江临心算了一下,“卖五十文一盒,利润可观。”</p>
“五十文!”</p>
老朱瞪大眼睛,“够买三斤米了!”</p>
江临解释道:“这是牛肉火锅,还有更便宜的素菜口味。批量生产后成本还能降。”</p>
正着,第一个盒子里传出“咕嘟咕嘟”的沸腾声,浓郁的麻辣香气飘了出来。</p>
“好香!”</p>
许多忍不住咽了口唾沫。</p>
朱元璋像只闻到鱼腥的猫,围着盒子直转悠:“能开了不?”</p>
江临看了看怀表:“再等三分钟好了!”</p>
他心地揭开盖子。</p>
惊艳亮相</p>
一股蒸汽“呼”地冲出来,伴随着扑鼻的麻辣鲜香。</p>
只见食盒里红油汤底翻滚,牛肉片已经变成嫩滑的薄片,蔬菜恢复了水灵灵的状态,粉丝晶莹剔透。</p>
“神了!”</p>
朱元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真熟了?!”</p>
江临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吹了吹:“父皇尝尝?”</p>
老朱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顿时表情凝固了。</p>
他的眼睛先是瞪大,然后眯成一条缝,胡子一翘一翘的。</p>
“怎么样?”</p>
徐达急不可耐地问。</p>
朱元璋没话,又夹了片香菇塞进嘴里,咀嚼几下后突然大喊:“拿酒来!”</p>
许多赶紧跑去拿来一坛酒和几个杯子。</p>
朱元璋倒了杯酒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过瘾!比御膳房的火锅还够味!”</p>
其他人见状,纷纷打开自己的那盒。</p>
朱标的是菌菇口味,徐达是麻辣牛肉,汤和则是酸菜鱼。</p>
“这鱼片”</p>
汤和夹起一片雪白的鱼片,“居然是新鲜的?”</p>
“是冻干技术,”</p>
江临解释,“肉蔬先急速冷冻,再脱水,遇热水就恢复原状。”</p>
徐达已经辣得满头大汗,却停不下筷子:“过瘾!这辣度比蜀地的还带劲!”</p>
朱标口啜饮着菌菇汤:“鲜美异常,竟有五六种菌子的味道。”</p>
朱元璋已经吃完了自己那盒,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江临,这石灰发热是什么道理?”</p>
“这叫化学反应。”</p>
江临拿起水碗演示,“生石灰遇水会生成熟石灰,释放大量热量。”</p>
他在桌上倒了点石灰粉,滴上几滴水,立刻冒出白烟,石板桌面都烫。</p>
“乖乖!”</p>
徐达赶紧缩回,“比炭火还烫!”</p>
朱标若有所思:“所以下层加热,上层食物妙哉!”</p>
“不止如此,”</p>
江临指着食盒设计,“这塑料盒耐高温,夹层有气孔让蒸汽循环,确保受热均匀。”</p>
朱元璋突然拍腿:“咱明白了!就像蒸笼,不过是用石灰水代替灶火!”</p>
“父皇英明。”</p>
江临笑着点头,“不过比蒸笼方便,不用生火,有水就行。”</p>
汤和已经喝完了最后一口汤,咂着嘴问:“江子,这底料怎么做的?比咱府上厨子调的还香。”</p>
“三十多种香料配比,”</p>
江临神秘地眨眨眼,“独门秘方。”</p>
实用价值</p>
朱元璋摸着胡子琢磨:“一盒能管饱不?”</p>
“普通成年人一盒刚好,”江临,“我还设计了加大,够两个人吃。”</p>
朱标突然想到:“江临,这自热火锅能存放多久?”</p>
“密封状态下,至少半年不坏。”</p>
江临自信地,“比干粮强多了。”</p>
徐达眼睛一亮:“行军打仗神器啊!省了埋锅造饭的工夫,还不怕雨天没干柴!”</p>
“赈灾也好用,”</p>
朱标补充,“灾民直接就能吃上热食。”</p>
朱元璋已经站起身来回踱步:“江临,这玩意儿能大量生产不?”</p>
“正要跟父皇汇报,”</p>
江临指着生产线,“稍加改造就能投产,日产千盒不是问题。”</p>
“好!”</p>
老朱一拍桌子,“先给大军供五千盒试试!”</p>
汤和赶紧:“陛下,我们五军都督府也要”</p>
“都有都有!”</p>
朱元璋大一挥,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这盒子用完咋办?”</p>
“塑料盒可重复使用,”</p>
江临捡起一个食盒,“洗洗还能再装食材。石灰是一次性的,不过用过的熟石灰可以刷墙。”</p>
许多忍不住插嘴:“大人,这自热火锅比方便面还方便啊!”</p>
“各有所长。”</p>
江临笑道,“方便面更便宜,适合日常;自热火锅适合特殊场合。”</p>
朱标好奇地问:“江临,除了这几种口味,还能做其他的吗?”</p>
“多了去了!”</p>
江临如数家珍,“麻辣香锅、番茄牛腩、老鸭粉丝只要想得到,都能做成自热款。”</p>
徐达搓着:“江子,那个麻辣香锅啥时候能做出来?”</p>
“岳父喜欢,明天就试制一批。”</p>
江临爽快答应。</p>
汤和突然想到:“这火锅能加酒不?”</p>
众人哄堂大笑,江临笑道:“汤伯,加热不能加酒,不过吃的时候可以配两盅。”</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