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p</p>
想搞成旗佬那种规模,那是不现实的,还吃不吃饭了,其他部队都不过了是吧。</p>
但是以垂-5数百架的总产量,集中一部分,搞一点空突部队,一来有其现实意义,二来可以探索直升的战术使用。</p>
“可以把垂-5的武装型和运输型混合在同一个部队里使用,一部分负责运输,一部分负责空中火力支援,武装型可以把6式单兵反坦克导弹给整合上去,还能顺便给敌人坦克开瓢。”</p>
高振东补充道,他没有脑袋一热,是要大搞空突降部队,只是把武装型的能力稍微扩展了一下。</p>
这一次,陆军领导却是陷入了长考,这事儿得仔细想想。</p>
良久之后,他点了点头:“嗯,可以探索探索,这东西我们也搞不了太多,但是集中搞一点,研究一下新战法,给边防巡逻的同志增加一些快速支援能力,也是可以的。”</p>
这个事情并不涉及新装备,武装型垂-5,空军那边已经在搞了,两边联合一下,把反坦克能力整合上去就行。</p>
至于垂-5能不能上高原,高振东不知道,但他知道一个冷知识,垂-5的实用升限数据,比旗佬的-60黑鹰还略高一些,想来还是有些用的。</p>
而且,就算上不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平原山地也是能发挥作用的,边境线上,可不只是雪域高原。</p>
有了这套制,在69年老毛子因为吃了亏故意伏击报复我们的同志的时候,我们那个亏大概就不会吃得那么厉害了,连随军记者都牺牲的事情应该不会发生。</p>
至于老毛子那时候应该有箭-2便携防空导弹的事情,嘿嘿,装红外干扰弹嘛,那东西便宜,箭-2面对红外干扰弹时候的效能,可不咋地。</p>
陆军领导回过头,对自己身边的同志道:“这個事情你记一下,回头推动起来。”</p>
关于直升的使用,高振东点到为止,接下来的事情,就和他没什么关系了。干这些专业的事情,部队上负责此事的同志比他在行得多。</p>
转回头来,陆军领导道:“下一步,我们会组织人员,总结防护携行具、头盔、防弹插板以及其他新装备的使用情况,尽快将经验和要求反馈回去,争取尽快结束试用期,进入正式装备期。”</p>
至少让头盔和防护携行具推开来,防弹插板价格略贵,逐步推进吧,重要单位先装备,或者存储起来,除了少量一线和巡逻队伍之外,其他的谁上战场谁用。</p>
反正防弹插板这东西,不存在使用训练什么的,插进去扣好就行,要是实在不放心,先揣块铁板感受感受也不是不行。</p>
好在比起芳纶一类纤维防弹衣,防弹插板的保质期要长得多,能够慢慢累积数量。</p>
完,他又有些疑惑的问高振东:“你们搞这个头盔,我怎么看着面熟”</p>
作为高级将领,他看到的东西自然很多,这个头盔拿掉盔罩,眼熟,但肯定不是鬼子的那个。</p>
高振东正大光明的道:“这东西抄的,我们调研过,东汉斯的56性能是最好的,满足我们的所有要求,干脆就直接仿制了,这样比较快。丢不丢脸无所谓,重要的是战友们能早一点用上。”</p>
听了他的话,防工委和陆军的领导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连“不丢脸不丢脸,这种东西有用就好,不用管怎么来的。”</p>
东汉斯的56,钢盔里综合性能最好的,甚至没有之一,有趣的是,传这东西在2就被研究出来了,但是某人觉得不够好看,就没装备。</p>
战士们也笑了起来,这东西管他怎么来的,防护性能没有直观表现,但是防护区域肉眼可见的不错,连后脖子都考虑到了,而且还好用,用处忒多了。</p>
这一次,他们亲历了一场研讨会和装备论证的简单过程,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身处后方的同志们,是怎样为了他们而努力的。</p>
——</p>
三分厂的会客室里,来了两拨人,聚在一起,等着高振东。</p>
他们分别来自搞军通所和通信院,前者正是前不久找高振东咨询军用通讯设备的同志,后者则是正在搞程控空分交换。</p>
他们过来,是受到高振东的召唤,准备给他们解决一下语音转数字的问题。</p>
对于前者,是解决了他们正在搞的数字电台的问题,对于后者,则是知识的储备,毕竟他们现在在搞的,还是空分交换,数字交换暂时还没开始搞。</p>
</p>
两方很友好的打了招呼,但是都默契的没有问对方的来历和工作。</p>
等了没一会,高振东进来了。</p>
“大家都到了坐坐坐。”双虚按,让大家都坐定之后,高振东放下了里的一叠资料,数了数人数。</p>
“一、二七。嗯,资料看来是够的,来来来,一人一份。”</p>
几个人忙不迭的把高振东里的材料接了过去。</p>
这份材料,正是脉码调制(p)的基本原理。</p>
大家刚翻开,高振东笑道:“今天我们抛开后面的模数(d)和数模(d)转换,假设我们已经有足够的模数相互转换的能力,怎么把这个能力用起来,把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p>
如果d和d也要的话,那就太多了,而且没有必要,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办法,也没法拢到一起来。</p>
各位同志也都知道这个道理,而且在语音通信上,由于速度、带宽要求都不高,d/d技术本身不是困扰他们的问题,怎么用好d/d,才是他们的问题。</p>
见大家都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高振东直入主题。</p>
“脉码调制总共分三个阶段,抽样、量化和编码,关于抽样,我想大家都是明白的,我就不多了,你们看看材料就好。”</p>
白了,抽样就是用抽样器,将信号的瞬时电压采集出来,这是最基本的,在座的没有不明白的。</p>
“关于量化,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高振东也没有一一的去读资料,都是老了,那种方法自己累不,效果也不见得好。</p>
“高总工,既然已经抽样了,那就得到了一个明确的数值,用这个值去记录电压值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量化”</p>
高振东笑道:“为了节约数据容量,抽样出来的值,依然是一个有无限多种可能的值,用有限的数存储是很耗费资源的,哪怕限制了有效数字也是如此,举个例子来,比如56,这样一来,会出现两个问题。”</p>
高振东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第一,精确的检测这个值,需要一个复杂的电路。第二,这个值的编码和存储都非常耗费空间,浮点数的存储我想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对于语音信号来,大可不必如此精确,只要信号的瞬时电压达到一定的精度范围,即可保证可以理解的复现,所以这实际上是对资源的浪费。”</p>
“啊,我明白了,这样一来,只需要把信号幅度从0到最大,按照范围分成一定的级别,比如级,05以下是0,05到5是,以此类推,65以上就是,那从0到就能涵盖信号瞬时电压的整个幅度范围了,如此一来,用一个三位的二进制数就能保证较好的复现语音了!而且非常省空间!”在座的都是精英,一点就通。</p>
“不止,这样一来,检测电路也会非常的简单,不需要太精确的值,用与某几个值的比较电路,就能把信号的码给编出来!”另外一位也是反应极快。</p>
和明白人话,就是轻松高振东笑道:“对,就是这么个意思,至于编码,就是用二进制数字把量化后的结果记录下来。”</p>
完,高振东才把量化和编码相关的知识,系统的给过了一遍。</p>
高振东得快,但是大家也听得懂,这一步其实原理上非常简单。</p>
完之后,高振东笑道:“同志们,是不是非常简单”</p>
大家都笑了,这真的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其实到这一步,就算高振东不,他们自己也大概是懂的,只是还没有系统的串联组织起来。</p>
“嗯,好,简单的完了,我们现在一点不简单的。均匀量化的信噪比”</p>
量化的不精确,肯定会带进来噪声,现在高振东和他们的,就是怎么将这个噪声的影响降到最。</p>
从这里开始,就有一些数学公式出现了,有的内容,高振东直接用的结果,但是没有解释来源,否则那就太长了。</p>
几位同志倒也跟得上,实际上应用科学里,很多知识都是只管结果,不管来源的,甚至只是一个假设,也能用得有模有样。</p>
“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来,每增加一位二进制码长,信噪比就提高6db,也就是,想降低量化噪声,那就需要增加编码的码长。”</p>
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再是采用这种节省空间的编码方式,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保证通话的质量,只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大的代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