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主要还是发动</p>
高振东因为这句话,又想了一会儿,这边会场上的同志也很有耐心。</p>
耐心来自信任,也来自刚才高振东的表现。</p>
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别看高振东经常这么干,但是这年头这么干的不多。</p>
虽然话刚出口就被掐住了,但是就问你吓没吓住防工委吧。</p>
高振东想了一会儿,才开口道。</p>
“如果液体导弹的快反能力问题已经解决,我建议现阶段主要以液体导弹为主。”</p>
高振东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固体火箭发动上更有技术优势,就建议搞固体导弹为主,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液体远比固体有优势。</p>
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液发的比冲比固发要大不少,运力更大,这就把它的用途扩展了很多。</p>
高振东这话把搞导弹的同志都整懵了,不是,我们没考虑过固推啊,也暂时没想比较这两者。</p>
但是高振东这话出来,明这位“神秘的同志”至少对于固发液发都是很了解的,听听也不错。</p>
“为什么暂时不推荐搞固发”防工委领导问出了大家的心声。</p>
然后大家就听见高振东在电话里笑道:“为了省钱。”</p>
这句话出来,搞发动的蔡总又有点不淡定了,他已经听出了高振东的声音,但是高总工不至于连这个都不知道吧</p>
他是最清楚不过了,液发比固发可贵太多了,最夸张的,差不多推力和射程的,能贵出0倍来。</p>
他忍不住示意自己想发言,防工委领导将话筒递给了他。</p>
“高可靠高推力的液体发动,应该比固发贵很多吧”</p>
卧槽卧槽,好险好险,还好自己圆回来了。</p>
他这个急转弯,别人听不出来,但是少数几个人还是听出来了的。</p>
都给我忍住了!不许笑!</p>
其他没听出来的同志,只是暗赞蔡总工用语严谨,别的不一定贵,但是高可靠高推力的一定是贵的,这是科学道理决定的。</p>
电话那头的高振东听出来蔡总的声音了,蔡总在这个会场上一点都不奇怪,但是他就比蔡总要好一点了,刚才差点走嘴的他,现在非常注意这个事情。</p>
“同志,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事情要结合环境和发展来看,现阶段,对于我们来,综合下来,液发是要比固发要便宜的,而且液发的一些优势也非常明显。”</p>
老毛子抱着液体洲际导弹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不是没有原因的。</p>
其他同志一听,啧啧,一个个的都是严谨怪,“现阶段综合下来”,用词密不透风,隔空斗法了属于是。</p>
电话里,高振东就不等人家问了,直接开始解释。</p>
“我们都知道,先抛开固发的技术难度不,哪怕是固发的技术是成熟的,也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个不同型号的导弹或者火箭,都需要做不同的设计,可以,每个型号对应的固体火箭发动,都是不同的。”</p>
蔡总一听,对啊,高总工这话得非常有道理。</p>
和液发可以多个组合成在一个火箭或者导弹上用不同,固发基本上没有这么干的。</p>
高振东:也不一定,比如旗佬的龙式单兵反坦克导弹,虽然,但是人家固体发动多得一批。</p>
固发的结构简单,同时也意味着结构单一,能玩儿的活不多。</p>
推力调整很麻烦,使用不够灵活,这本来就是固发的固有问题之一。</p>
</p>
固发除非像航天火箭那样搞外部捆绑,否则在同一个圆柱体内搞多发并联,很明显是一个吃饱了撑着的事情。</p>
因此不同的截面积、长度、射程、用途的固发,都相当于是一个新型号发动,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这一点,固发是无论如何比不上液发的。</p>
高振东的声音,还在电话里传来:“而且固发的比冲,推力大但是工作时间一般较短,这意味着其投射重量想要搞大,难度是比较高的,再加上燃料实时用量难以调整等等问题,都意味着固发不能搞一锤子买卖,这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研发投入,以及摊薄本来就比较薄弱的研究力量。”</p>
固发便宜,一般的是生产成本,因为液发比固发复杂得多。</p>
如果固发是个二踢脚的话,那液发就有点像个敞开的内燃,复杂程度和成本,自然不用多。</p>
听着电话里高振东侃侃而谈,会场上的所有同志都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一开始就没考虑固发的事情,但是个中原因,其实是没想那么多,那么透的。</p>
现在有人扎扎实实的分析了一遍,对于大家来,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会。</p>
“而液体火箭发动就不一样了,如果经过仔细、严谨、科学的规划,基本上在现阶段,能够做到仅需要一到两型发动,能够基本涵盖好射程从中程到远程、洲际,用途从地地导弹、航天火箭,发射方式从井射、发射架发射乃至动发射等等绝大部分使用场景。”</p>
“只要你们将快反问题解决到一定程度,那液发其实在现阶段来看,还是非常合适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对于井射来,只要解决了长期存储液态燃料的问题,两者的快反速度其实差距没有非常大,因为井射的维护条件那是极好的,装备和制度设计得当,能很大程度上的抹平两者之间反应差距。”</p>
蔡总一听,你这话不是明知故问嘛,快反问题有没有解决到一定的程度,别人可能不知道,你心里没点儿数</p>
星光制导修正+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一个解决发射后定位瞄准问题,一个解决燃料临时加注问题,可都是你那儿过来的。</p>
其他同志听得就非常入神,高振东的这些,在场的同志并没有想这么多,但是高振东这么抽丝剥茧的一遍,大家觉得事情还真是这样。</p>
规划一到两型发动,的用一个,大点的用两个三个,近程的用一级,远程乃至更远的用二级三级。</p>
充分组合,一大一或者一中一两型发动,就能够把现有不论是规划中还是没想到的各种用途,都覆盖得七七八八,非常节省研发经费,也有利于装备的成熟和成本压缩。</p>
“嗯,你的这个建议很好,谢谢你,顾问同志,我们会充分考虑的。”防工委领导在电话里道。</p>
高振东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话:“总之就是,不管准备搞射程多远的,也不管准备搞几种射程,先扎扎实实把这个液体火箭发动规划好、设计好,后面的一切都好。制导、射程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发动好不好用。”</p>
不知道高振东的同志一听,嚯,这同志好大口气,制导、射程都不是问题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p>
但是认识他的那几位却是知道的,他这话,还真算不上是托大。</p>
如果射程还能靠大力出奇迹的话,那到底高振东怎么保证大射程下还能有不错的精度,这就很好奇了。</p>
这些好奇的人里,包括他的张师兄,张师兄知道星光制导,也知道用来修正,但是还是很好奇怎么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证精度。</p>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是没法的,回头再吧。</p>
高振东想了想,还是没有把固发一竿子打死,只是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一定要搞固发,建议是在近程和远程或以上的导弹上搞,然后再考虑中程。”</p>
这个两头梭的建议,把大家搞得很懵,这也太奇怪了吧</p>
“你为什么这样建议”</p>
“因为近程导弹是战术导弹,想要真正发挥作用,产量一定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固发的生产成本优势就很明显了,而且近程导弹嘛,固发的比冲劣势比较容易掩盖,大不了做得稍微大一些,也还能接受。”</p>
高振东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来,有些不甚分明,但是大家还是听清楚了他的意思。</p>
现场的同志都笑了,扬长避短,这倒也的确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做不就做大点,这位同志能凑合的时候还真就凑合凑合就完事儿了。</p>
“至于远程以上,因为那东西射程远,单枚导弹的价格自然就高,这个时候,固发的成本优势也能发挥,而且,这个导弹肯定个头不,这样一来,固发比冲的劣势,也有想办法解决的空间,螺丝壳里不好做道场,但地盘大了可以想的办法就多了。”</p>
这个想法就比较清奇了,一时之间大家还真没想通。</p>
但是高振东在电话里的下一句话,却让大家都引起了重视。</p>
“而且快反能力,在这个射程上是最需要的。”得,听懂了,这位同志对旗佬的感觉,那是真纯粹啊,三句话不离旗佬。</p>
“总之就是,如果没有余力,那在远程以上也可以用液发组合解决问题,如果有余力,能有一款远程以上的固发导弹那也是极好的。毕竟固发的维护性能,无论如何是液发比不上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