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还是绝对一点比较好</p>
正当大家对于这位“神秘人”的想法之大胆感到有些惊讶的时候,高振东整了个大活儿。</p>
“其实我建议是,如果要搞远弹,不要搞什么500的远程了,500不上不下的,对于我们的主要目标威慑力不足,覆盖不绝对,就是绝对不覆盖!”</p>
我艹,我们听见了什么</p>
这位同志的武德是不是充沛过头了</p>
防工委领导接过话来:“顾问同志,我们现在的看法是,只要保证对他们一定范围的覆盖和打击,就足够威慑他们不敢轻举妄动。”</p>
高振东听见这话就笑了,他一开始也这么以为,不过上辈子他看多了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p>
“我认为不能用我们对群众的态度来生搬硬套他们对于他们民众的态度,必要的时候,半个国家的普通人对于他们来只是一个真正的数字,只要他们的上层阶层能躲掉,那剩下的那部分放弃起来可以毫不犹豫。我觉得,他们始终是嗜血的,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p>
嘶</p>
高振东这番话,在会场引起了一阵骚动。</p>
如果我们的同志秉承着数千年的文化和传承,以己度人,认为对无论如何都是有道德底线的话,那高振东这番话,就向他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可能——敌人也许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p>
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感受,在场不少人一下子震撼得不出话来,尤其是搞技术的同志,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事情居然有可能是这样的。</p>
防工委领导连忙抛开了这些,将话题回到技术上来。</p>
“顾问同志,你的倾向是,要搞远程导弹,就先搞500的”</p>
“对,至少保证覆盖对方全境,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我们只有0枚20枚导弹能处于战备值班中,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毕竟500他们的某些阶层只要躲在东半部就好,或者他们能够保住至少一半。但是500意味着除非出国,躲在哪里都没用,同时我们有能力摧毁他们的整个社会的根基。这种情况下,他们考虑事情就会理性很多。很多时候,决定他们思维的原因,不是他们知道错了,而是知道要死了。”</p>
这番话让会场上的同志们再次震惊,这位同志是真的</p>
张师兄几人这才感受到,别看高振东和自己一样都是搞技术的,但是他和自己几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上是真的有敌人的血!</p>
“但是两者之间的技术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吧顾问同志。”</p>
“不,对于现在的我们来,两者的技术难度是一样的,呵呵呵。”</p>
高振东在电话里的几声轻笑,让在场的同志都反应过来,都笑了。</p>
反正都没有,而且两者之间从技术上来,没有本质的差别。</p>
“从射程上来,能堆到500,其实离500也没多大距离了,大不了搞得笨重一点嘛,再不行就两级变三级,好不好先不,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从精度上来,500打不准的话,其实500也好不到哪里去。”</p>
在场的都是对弹道导弹技术较为理解,甚至国内最精深的一批,知道高振东这话,一点问题都没有。两者在技术层次上,其实是属于同一个层次的。</p>
“谢谢顾问同志,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充分考虑。”防工委领导结束了通话。</p>
后来发生了什么,高振东就不清楚了,他装完逼就跑了,不跑也不行,总不能在那儿蹲着等吧。</p>
更细节的地方,倒不是高振东没法答,对于他来,只要你敢问,我现搜都得想办法给你答上来。</p>
问题是,这边不方便问啊,那就没办法了。</p>
高振东离开之后,使用方代表想了半天,提了个建议:“同志们,要不,我们按4500搞,但是按3500验”</p>
这种非常规的搞法,把大家都搞惊呆了。</p>
这种搞法放到别的地方、别的年代,实际上就和搞3500公里没啥区别,做事情的人,只对验收指标负责。</p>
你验3500公里,基本上一切肯定都是奔着3500去搞,因为这样一来,很多指标,包括研发成本都会大大下降,实现起来容易,各方都方便交代。</p>
但是这个事情,放到这个时候,就有了一点实现的可能了。</p>
只能,年代比较特殊吧。</p>
防工委这边,和搞导弹的同志商量了一下,觉得可以。</p>
最终的会议备忘录是这么写的。</p>
“新型中程导弹射程以4500公里为宜,最低不得低于3500公里”</p>
至于近程导弹,就不考虑了,一群人怎么想,都觉得“神秘人”那番话实在是很有道理,现在又不可能抽出来搞固发近程导弹,液发的上不了量成不了规模,没啥意思。</p>
当务之急,是备忘录里的另外一句话。</p>
</p>
“以最快速度,计算论证能涵盖航天、中程以上战略导弹使用的,以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为燃料的一到两型液体火箭发动,以发动为核心,牵引远程、深空投射能力的形成”</p>
大家在讨论中,越讨论越觉得这位“神秘人”的这个建议实在是非常好,相当于是一次性解决至少二十年内相关需求的基础技术问题,不用每搞一次新装备,都要重新搞一遍发动。</p>
货架上有几个合适的产品,到时候拿来组合就行。</p>
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上四个不过,像后来老毛子n-火箭那种第一级就有30台发动,五级火箭一共用了4种5型发动的奇葩,就的确是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能力了。</p>
但是我们又不上月球,也不用想那么多那么远。</p>
当然,这只是个备忘录,大概就是比会议记录稍微正式那么一点点,但是不形成决议,正式的决议,也还要汇报了才能形成的,这种级别的东西,没那么简单。</p>
至于远程以上的,暂时连备忘录都不上,在会议记录上倒是记载得很详细。</p>
会后第二天,防工委领导带着会议记录和备忘录,去向首长们汇报情况。</p>
首长们对于会议记录看得非常仔细,他们对于技术是不了解的,需要对会议发言有全面的了解,尽可能的在同志们的发言中搞清楚事情的细节,才能更好的做出相关判断。</p>
“嚯,高振东同志杀气重得很唻!”倒不是首长们只认识高振东,而是高振东的电话发言,实在是里面最为特立独行的那个,甚至看起来都不像是搞技术的。</p>
“是呀,同时目标也很明确啊。战场上下来的同志,特点很明显,爱憎也很分明啊。”</p>
“嗯,紧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很好嘛。”</p>
“覆盖不绝对,就是绝对不覆盖哈哈哈,有趣,有趣,高振东同志把辩证统一滴方法,掌握得很好嘛。”</p>
“这个法,倒是也不无道理。”</p>
“你看你看,他对敌人本质的分析,还是非常正确滴嘛,抛开细枝末节,直指本性。”</p>
“”</p>
防工委这边受不了了,正事儿呢。</p>
“各位首长,这个今天是汇报弹道导弹的事情。”</p>
一位首长哈哈大笑起来:“啊,不好意思,见猎心喜,见猎心喜了。”</p>
完,几位首长商量起来,时不时的还问上几句。</p>
“嗯,我看这个备忘录里的意见,基本上都很中肯了,也是符合现有条件的。”</p>
“对,中程尽量控制两片大洋,以及石油湾,我认为这个思路是对滴,既然射程升了一级,那么任务也要升级才好嘛,不上不下,不如不搞。”</p>
“那这么看来,中程还是搞到4500公里才行,你们防工委有没有压力”</p>
防工委领导想起来高振东在电话里的发言,4500和00精度其实是差不多的,不会太差。</p>
虽然不知道高振东哪儿来的自信,但是他知道高振东的话一定是有依据,实现可能性很高。</p>
“没有没有,本来会上的同志们,倾向4500公里的同志就很多。对于这个射程,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防工委领导笑道。</p>
“嗯,那就好,那我们可就给你们加担子了唻,就要4500公里!”</p>
防工委这边大包大揽:“没问题,我们一定完成任务。”</p>
“至于这个远程以上的导弹,你们怎么看”</p>
“我觉得展开一点预研吧,现在实在是没钱搞,但是做一些前期工作还是可以的。”</p>
“按500预研”</p>
“500,覆盖不绝对,就是绝对不覆盖嘛,哈哈哈。”</p>
“你呀你呀,也被带坏咯。”</p>
防工委这边很清楚,这个事情本来就是500可能性更大。</p>
谁不想要更好的只是担心技术和成本而已。</p>
技术上,高振东的话服力是很强的,尤其是在他有大量成果傍身的前提下,他在技术方面做出的判断,是有非常重的权重的。</p>
至于成本以防工委领导对首长的了解,这种事情上,首长是极有眼光,而且也是非常舍得的,量并不大,还分年分批投入,要能对经济产生多大影响,那不至于,这两年经济情况也还可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