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沙盘上的大宋 > 第377章 献计
    第3章献计</p>

    岳文轩一共派出了二十个鸳鸯队,共计三百二十人。</p>

    傅崧卿就跟在这样一支队伍中,看到周围都是老兵,他就感觉有点怂,不太敢话。</p>

    正慌得很呢,就见鸳鸯队的队长转过头来,咧嘴笑:“别怕!我们没死光,你们就不会死。因为鸳鸯队的铁律中有一条:火铳兵战死,近战兵斩首。</p>

    傅崧卿:“哎还有这样的军规好好严!“</p>

    队长嘿嘿笑:“正是因为军规严,咱们北宋才能打遍四方,你以为我们和伪齐、南宋、伪楚那些乱七八遭的乌合之众一样么”</p>

    傅崧卿:“”</p>

    南宋被人拿来和伪齐、伪楚并列了,屈辱!但是傅崧卿却不知道如何抗议,因为南宋还真不见得打得赢伪齐和伪楚。</p>

    从情感来不想并列,但从实力来,并在一起好像没问题。</p>

    这就非常难过了。</p>

    那队长又对着几个新来的火铳兵咧嘴笑:“还有一条军规你们也要记好,如果俺战死了,全队都要斩首。所以你们别以为待在后面就可以划水,也得拼命杀敌。否则俺要是倒下了,你们也没法活着回去。”</p>

    火铳兵们:“”</p>

    另外三个火铳兵,都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刺刀,心里暗想:紧急情况下,我们也得挺起刺刀去帮队长,不然回去也是斩首。</p>

    傅崧卿想的却不一样,他想的是南宋如果军规也能这么严,何至于如此之弱但是,军规如此之严,士兵会受不了而逃亡吧为何北宋的士兵不逃呢</p>

    那就只有一个原因:重赏!</p>

    重赏才能维持重罚,否则军心早已经崩溃。</p>

    北宋能做得到重赏,南宋能吗</p>

    不能!</p>

    贪官污吏横行,哪有钱赏得到大头兵里</p>

    没有重赏,哪里还能有重罚</p>

    唉!</p>

    大队伍用很快的速度,就来到了柳山脚下。</p>

    本地乡绅派来的向导为他们指路:“看这边有一条隐秘的山道,可以直通山顶上的山寨,但是山匪肯定会在这条路上安排哨岗,我们顶多爬到半山腰,就会被发现。”</p>

    临时指派的剿匪队长问道:“除了这条路呢”</p>

    “就没有路了。”向导道:“全是乱石与密林。”</p>

    队长看唯一的山路,琢磨着要不要从这里上去。</p>

    傅崧卿从旁边凑上来,谏言道:“队长,咱们若是从这条路攻上去,山匪准备滚石从山上砸下,咱们再厚的盾牌也顶不住。在下建议,还是用计为佳。”</p>

    队长:“用计如何用计”</p>

    傅崧卿:“咱们和大军曾经路过柳山,山上土匪肯定早知道见过咱们大军的威仪,定会心生畏惧,寨中肯定有些人已有逃跑之心。只要他们有了此心,咱们就不必强攻。”</p>

    </p>

    “咱们可以于山的另一边,放火烧山,做出要烧光密林慢慢攻上去的架势。那么山匪自然就会畏惧,许多人就会逃跑,咱们在这条唯一的上下山道路口埋下伏兵,便可轻易将之击溃。”</p>

    队长仔细一琢磨:“此计大善,唯一问题就是人数了。放火烧山假装攻山的人不能太少,否则山匪不会怕咱们,就不会逃。而咱们兵力有限,假装攻山的人多了,在山道口打伏击的就不可能多。”</p>

    傅崧卿道:“伏兵部队不必太多,只要把所有火铳兵都集合起来,便有几十挺火铳,用两个鸳鸯队护住这些火铳兵,就可以打伏击了。另一边烧山佯攻的人可以多一点,再多弄些假旗。”</p>

    队长皱起眉头:“这岂不是把十二个鸳鸯队兵护送四个火铳兵的基本阵形扯散了么若是此计不成,反而因为阵形乱了,被匪军有可乘,导致大量火铳兵牺牲,我这个做队长的肯定要担责任的。”</p>

    傅崧卿心中一紧,暗想:糟糕!南宋有些将领就会怕担责任,不敢进行大胆的战术,这位队伍都这样了,多半不会同意。</p>

    但他没想到的,队长咧嘴一笑:“他娘的,怕个屁,担责任就担责任,要是太过死板,也有可能害得兄弟们被落石砸死在山道上,还不如用你的计策试试。”</p>

    完,他又补充一句:“此计若成,给你计一大功。”</p>

    傅崧卿大喜,心想:这队长和我想的不一样。</p>

    队长赶紧开始安排起来,山正面,安排了主力部队,而山背后的密道口,只安排了两个鸳鸯队,护着所有的火铳兵。</p>

    接着,正面的部队开始放火烧山!</p>

    正面浓烟滚滚而起,密林起火燃烧。</p>

    山上的山匪果然慌了,很快,一些胆的山匪便从那唯一的道路溜了下来,刚到山脚下,还没站稳,埋伏在这里的几十个火铳兵和两个鸳鸯队就出了</p>

    火铳、火箭,对着山匪一阵热情的招呼。</p>

    山匪自乱阵阵,瞬间就崩溃不成军,还活着的全都下跪投降。</p>

    柳山贼寇,轻易就平定了。</p>

    ——</p>

    当傅崧卿随着剿匪队回到泗州城时,还在城门口就受到了岳文轩与宫二娘子的迎接。</p>

    那队长上前一步,大声报告剿匪经过。</p>

    有趣的是,傅崧卿本以为那队长会将功劳全部拒为己有,是他自己想到的计策,却没想到,队长一句都没有胡,把傅崧卿献计的事情,全都原原本本地讲了个清楚。</p>

    宫二娘子点了点头:“傅崧卿,此次剿匪献计,立了大功。你原本欠下的八十军棍,就给你将功抵过吧。”</p>

    傅崧卿大喜,赏赐什么的都不重要,能不挨那八十军棍,保住面子,才是他最想的。</p>

    啊,不对!</p>

    差点忘了这次去剿匪的真正目的,他应该为之欢喜的,应该是粮道打通,马上就有大量的粮食能运输过来,增援泗州百姓了。</p>

    百姓们没有失望</p>

    几天后,从楚州增援过来的粮食大量到来了。</p>

    同时到来的,还有工学官、农学官。</p>

    北宋的人一来这里,马上摆出了要大力抓生产的架势。</p>

    这个举动,也让本地乡绅和百姓安了心</p>

    既然要抓生产,就不是来“抢一票就走的”,而是打算好好经营此地,这对本地人来,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