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人世如潮人如水</p>
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十三清晨。</p>
刘淮身着铁裲裆甲,里提着一杆长刀站在码头上,望着东方的启明星,微微失神。</p>
此时月亮已经西沉,太阳没有升起,正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虽然已经临近夏末,掠过江面的东风稍稍有些寒冷,刘淮的掌心却是有些出汗。</p>
“这算是参与到历史副本里了吧。”刘淮在紧张之余,听着滔滔江水却又免不了胡思乱想。</p>
刘淮也没有想到在江北大闹一场后,宋金双方原本已经绷紧的弦就立即断了,引起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p>
造成的结果就是,原本历史中魏胜应该在八月初才会渡河北伐,此时提前了半个多月,也不知道是福是祸。</p>
不过可以预想到的是,这蝴蝶翅膀扇动所产生的气流早晚会变成狂风,将未来吹得与刘淮所知的历史截然不同。</p>
刘淮身后,听从魏胜命令汇聚而来的三百余人已经列队完毕,一言不发的坐在地上,啃着干粮咸菜。</p>
刘淮的目光在他们身上略过,借着火把的光芒,仔细打量着这三百将士。</p>
其中有活不下去逃离家乡的中原流民,有原本神武左军的老卒,有魏胜在楚州训练的甲士,还有北方历次起义失败而南下的溃兵。</p>
总共三百一十二人,每个人都是在沙场上走过几次的悍卒,每个人都是自愿参与进这场注定胜算渺茫的北伐。</p>
每个人都是死士。</p>
在刘淮的身前,魏胜拄着据是韩世忠所赠的大刀,眼睛死死盯着江面,犹如铁塔一般肃立不动。</p>
刘淮顺着魏胜的目光东方的江面望去,只见几束火光渐渐浮现,而且越来越清晰。</p>
“船来了。”</p>
魏胜回头一招,三百余名将士纷纷起身,当先的三十名甲士戴上头盔,分立在码头两侧,后方持长枪刀盾的士卒在军官的指挥下站成两排。</p>
两条高大的水轮船悄无声息的靠拢了过来。</p>
刘淮借着微弱的火光仔细打量,愕然发现这竟是两艘斗舰。</p>
武经总要中记载,斗舰长约五十步,船舷上有可以掩护作战的女墙,船内甲板上设立棚屋,棚上再设女墙,水军将士可以在上下两层同时作战,给予敌方立体式打击。船后有巨大水车状的水轮子,只要有数十水在舱内踩桨就能让斗舰在水上奔走如飞,与之前动辄近百桨相比,节省船舱内大量空间。</p>
这两艘斗舰虽然不如李公佐的楼船高大广阔,却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河上巨物了。</p>
刘淮万万没想到,自家老爹的能量这么大,不止藏了不少军兵,竟然还趁军舰!</p>
不过转念一想,魏胜在淮东征战多年,绍兴和议后暗中串联蓄势至今已有二十年。</p>
当世之英杰谋划了二十多年的事,一朝爆发出来,不惊天动地才叫奇怪。</p>
东风鼓动,船帆大张,虽是逆水行舟,两艘斗舰行进速度却是飞快,船上都是绝顶的操船好,即便在如此黑夜中,也准确的靠上了码头。</p>
其上的水放下船板,两个汉子从甲板上跑了下来,到魏胜面前恭敬行礼。</p>
“魏二爷。”</p>
“魏统领。”</p>
</p>
来人正是刘大管与萧七。</p>
魏昌原本也想从船上跳下来去见父兄,魏胜却直接一挥,将他如同轰苍蝇一般撵了回去。“上船!”</p>
一声令下,先是五十背着神臂弓的弩分坐两队,来到两艘水轮船的棚顶上坐了下来,借着女墙的掩护隐藏身形。</p>
无甲的刀盾、长枪兵还有甲士紧随其后,在甲板上盘膝而坐。</p>
“粮草辎重牛车就先放在码头上。”刘大管干瘦的脸上满是激动,胡须颤抖着对魏胜道:“之后还会有船过来转运,保证一根稻草都不会少。”</p>
魏胜拍了拍刘大管的肩膀,浑身甲叶子也随之哗哗响动:“你办事,我自然放心。你跟郊哥儿留在这里,等一切平定后,在涟水汇合。”</p>
罢,也不理会两人的反应,魏胜转头呼唤萧七的大名:“萧恩,你虽然不是我的部将,但张大头领既然将你派来,就理应从我的将令,这个理,你认还是不认!”</p>
萧恩也就是萧七闻言当即拱:“这是自然,大头领在俺临行前也有交待。凡是自当以魏二爷为主。”</p>
“如此便好。”</p>
魏胜含笑点头,招呼了刘淮一声,就牵马登船。</p>
刘淮也握住身侧战马的缰绳,刚要上另一艘斗舰,魏郊从侧边拉住了他的胳膊,满脸煞白。</p>
“刚刚军兵上船的时候,我仔细点兵,人数是三百一十三人!妹”</p>
刘淮的冷汗刷的就流满额头,赶紧反抓住魏郊的衣袖:“二哥,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军相争,不可能因为妹一人而停。我保证保护好她,你就放心吧”</p>
的确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是两句话的工夫,魏胜如电的目光就射了过来,刘淮不敢耽搁,立即牵马上船。</p>
刚刚将战马安抚趴下,刘淮就只觉脚下一震,斗舰飞快驶出港口,船帆被拉起,向着朝阳升起的地方顺流而下。</p>
刘淮抚摸着马鬃,借着火把火光回望,却只见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哪里能找到自家妹呢</p>
“这丫头添什么乱呢!”</p>
就在刘淮心中忐忑时,下游五十里左右的涟水港口,王显心中也是七上八下。</p>
在他的身后,已经补充满员的三百金国正军肃然而立。</p>
再之后则是七百余名充作民夫的签军,此外还有牛车,战马,辎重等等不一而足,铺散而开,将整个码头占得满满当当。</p>
“这码头这么,要多久才能把全军运走”</p>
在王显皱眉抱怨三次之后,拢着站在一旁的李县令终于无奈出言:“王将军,涟水县城的内渡要大得多,你担心泄密,非得到城外渡口来,怨得何人”</p>
王显瞥了李县令一眼,强压气性转了话题:“那个劳什子张大户,可靠吗”</p>
李县令彻底无奈:“王将军,你只给本县一天,你本县能做多少事情难道征调物资船舶,对那些商贾威逼利诱不需要时间吗本县难道还能细细筛选舰船不成”</p>
发了几句牢骚后,见王显默然不语,李县令平静了许多:“此事只有张桐与亲近几人知道,其他人,别是普通力夫,就算是船主都不知道要干什么若泄露给他们,他们绝对不敢来。”</p>
王显无言以对,只能立在当场,焦急等待。</p>
等到多半个时辰后,东方出现鱼肚白的时候,两支船队从清晨的江雾中露出峥嵘,分别从上下游飞速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