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萝卜坑面试</p>
赵安前世老家有个乡村中学的老师因为写文章好被县里借调到政府办,也就是给县领导当秘书。</p>
后来这位县领导高升,最后成了巡抚级别的高官,连带着这位中学老师也混了个知府,成了赵安老家有名的大人物。</p>
虽然那位成为巡抚高官的县领导才是中学老师仕途上的贵人,但中学老师的人生转折点其实是从学校借调到政府办的这段经历。</p>
如果没有到政府办工作,这位中学老师不可能得到那位县领导的赏识,终其一生也就是个退休老师,最多混个教导主任、副校长什么的。</p>
这么看,可见借调这个经历对这位中学老师有多么宝贵。</p>
其实有借调经历的官员在赵安前世可谓数不胜数,因为谁都知道只有在领导身边经常出现,又或直接跟着领导干,才能在仕途上迎来属于自己的会。</p>
为此挖空心思的比比皆是,求人送礼的更是不在话下。</p>
当然,有很多有借调经历的人最终并没有就此飞黄腾达,退回原单位的有的是,甚至还有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直接默默无闻,无法适应,结果混的还没原先单位好的。</p>
总之,一个人一个命。</p>
但不管怎么,借调对于有心仕途的人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宝贵会。</p>
赵安也想抓住这个会,季师爷虽是县太爷聘请的顾问,不属于朝廷认可的官吏,也是临时工的一种,只是这个临时工在县衙体系里却是实打实的分管副县令,拥有的权力不会弱于县丞、主薄这两个佐贰官。</p>
所以只要季师爷肯帮忙,赵安还真能从税课司借调到县衙的六房上班。</p>
税务局跟政府办哪个单位更好,哪个更有前途,用屁股想也知道。</p>
现在就看季师爷肯不肯给赵安这个会。</p>
毕竟,这事不是人家主动提出,而是赵安不忍放过会厚着脸皮提出的。</p>
至于学点东西,自然是谦虚的法,也是委婉的表示。</p>
“你想到县衙当差”</p>
季师爷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竟是这样的想法,不由笑着问道:“你进税课司多久了”</p>
赵安不敢隐瞒,老实道:“回先生话,有两个月了。”</p>
“这才两个月,你连你们司里的事都没弄明白,就想着到衙门当差伙子,不是我你,你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p>
话间,季师爷将挂在胸口用绢带系着的近视眼镜戴在了鼻梁上。</p>
赵安没觉奇怪,近视眼镜这东西明朝时就有了,如今在市面上也很常见。江南的苏州那边有很多专门生产眼镜的工作坊,价格不贵,一副最贵七八钱银,少的二三钱也能买到。</p>
扬州城中就有好几家销售眼镜的铺子,和后世眼镜的区别在于框架不是塑料,而是用梨木、铜制成,镜片也超厚的那种。</p>
“先生勿怪,学生以为只有跟着先生这般有大才学的人才能学到真东西,若无先生这种大才带着学生,学生这辈子恐怕就要庸庸碌碌一生</p>
再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学生这会还年轻,正是努力奋斗之时,还请先生能给学生一个会,学生若得出息,先生大恩必没齿难忘!”</p>
赵安的是真实想法,在季师爷这种人精面前假话不是于对方的不尊重,而是对自己的不尊重。</p>
之后,不管不顾的跪下直接给季伯昌磕了一个头,并未马上起身,而是以一种极度渴望外加万分真挚的眼神看着对方。</p>
是赢是输全在这一把的样子。</p>
望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年轻人,已过不惑之年的季伯昌忍不住想到当年自己因科举无望,为全家衣食考虑去求同乡带他出去给人做席时的情景,当真是往事沥沥在目。</p>
眼前这一幕,又何尝不是他当年在同乡家中的再现呢。</p>
感同身受之下,思量自己虽为县尊的征比师爷,但于这甘泉县也无甚亲近得力之人,眼前这家伙功利心是有,试问谁又没有功利心呢。</p>
</p>
有功利心才好驱使啊,真要没功利心的,又何必求他这师爷。</p>
再想这家伙脑袋瓜子挺灵活,县尊那里对这家伙也颇有好感,不妨拉他一把,真要能在衙门混个出息,将来自己到这甘泉地界不是也有人能照应</p>
毕竟,他们干师爷的也是到处来到处去,没个固定立身所在。</p>
念及此处,心中已有了帮忙想法,却没有当场允诺,只是示意对方起身,淡淡道:“这事我会考虑,你且回去等信,另外此事不要与你司里人,人多嘴杂未必是好事。”</p>
“学生明白,请先生放心便是!”</p>
凡事听话音,季师爷的话音明显有帮忙的意思,赵安自是激动不已,按住心头欢喜向季师爷告辞。</p>
走时,并没有拿那张五十两的银票,季师爷也没叫住他,看样子这五十两银票应是算作辛苦费了。</p>
或者叫介绍费。</p>
不想这一等竟是等了一个多月,期间季伯昌那边一点音讯也没有,赵安也不好去衙门催促人家,每日一边受着工作调动无下文的煎熬,一边同刘楼一起耐着性子听王泰使唤,继续那雷打不动的算生涯。</p>
月底发例钱后,赵安拉着刘楼一起到东关买了些点心礼物,又在邻近螺丝结顶巷的一家卤水摊割了点猪头肉,顺便打了一壶酒去表叔家感谢表叔这段时间对他的照顾。</p>
别看王德发这个表大爷自打赵安到税课司上班后不大去找他,见了也不主动招呼,好像没这个表侄似的,私底下却不知有多关心赵安,丁大使和张管事那边都不知吃了王德发几顿了。</p>
真就是光做不,拿赵安这个表侄当亲侄看的。</p>
“来就来吧,这些冤枉钱做什么,把钱存着赶明叫你大妈给你房媳妇才是正事,”</p>
嘴里这么,王德发的脸上却是笑容灿烂,拉着赵安进屋爷俩就喝了起来。席间有到赵安的表嫂,也就是王德发长子王名安的媳妇下个月就要生产,看儿媳妇肚子怕是个双胞胎,王德发这个即将当爷爷的不知有多高兴。</p>
结果喝多了,还是赵安将他给背到房中歇息的。</p>
跟表大妈马氏叮嘱夜里要多看看表大爷后,赵安打着酒嗝摸黑回到自己的住处仁丰里巷,脑袋也是迷迷糊糊的,跟刘楼了几句倒头就睡。</p>
第二天要不是刘楼叫他起来,差点就迟到。</p>
跟往常一样忙活完扫地、倒茶、抹桌子三件套后,赵安就开始与算盘珠子、账本打交道的枯燥工作。</p>
算房中的“霹雳叭拉声”有时听起来也挺和谐。</p>
正算着账时,隐约听到外面有人话,继而就见税课司的大使丁正隆过来叫算房管事张全,好像有什么重要人物要到司里视察。</p>
一个县能有什么重要人物,了不起也就是县衙的那三位官。</p>
还真是三位当中的那个主薄陆书记过来视察,不过陪同陆书记一起来的人当中有一个赵安做梦都想见的人——师爷季伯昌。</p>
主薄严格来就是副县长,副县长来了身为“局长”的丁正隆肯定要隆重欢迎。</p>
司里的中层几乎全部出动在大门口欢迎陆书记一行到来,作为基层员工的赵安倒是想欢迎陆书记,奈何位低人卑只能在算房和刘楼他们一起盘账。</p>
陆书记这次过来税课司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象征性的过来看一看顺便讲几句,传达一下县尊和朝廷的一些关于征税方面的最新指示和精神。</p>
常会是在丁正隆的值房开的,讲的差不多后,陆书记笑容满面的将视线投向陪同过来的季师爷脸上,对众人了一句赵安在场又要破防的话:“</p>
季伯昌还真讲了几句,无非代表县尊表示对税课司的高度关切,希望税课司能将今年的夏税征收工作有效完成,确保县里今年赋税工作征收再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扬州府辖各县的榜样。</p>
官面话讲完,季伯昌忽的对税课司大使丁大隆道:“对了,县里户房缺个使唤的,你们司里有没有脚勤快、脑袋灵活些的年轻人,先调一个到户房应个急。”</p>
县尊大人的代表发话,而且还是跟司里借人的好事,丁正隆自是完全配合。</p>
很快,符合脚勤快、脑袋灵活外加年轻的赵安连同刘楼,及其它科室的三个年轻人被叫进了值房,这是要让季师爷亲自挑选。</p>
很明显,这个挑选就是萝卜坑,为某些人量身订制的面试。</p>
因为,最终成功被季师爷看中借调到县衙户房工作的就是赵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