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的话语回响在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里。</p>
什么?</p>
没有听错吧。</p>
汉王朱高煦还是赵王朱高燧?</p>
大家又开始了交谈议论,生怕自己听错了。</p>
有一个站在前排的尚书,离徐辉祖比较近。</p>
他心翼翼地,带着不可置信地问道。</p>
“国公爷,你刚才的是赵王朱高燧吗?陛下在灵前立赵王为太子?”</p>
他的询问声音不大不,不过带有疑惑的人许多,一听有人发问,他们也就安静了下来,想听得更加真切。</p>
还有人补充道。</p>
“赵王,执掌锦衣卫和北镇抚司的赵王殿下?”</p>
“他被立为太子?”</p>
他们在嘴里声的嘟囔着,把这几个字重复了一遍又一遍。</p>
带着深深地,无限的疑惑。</p>
许多的老臣都是一脸茫然,他们都想不明白怎么可能是赵王朱高燧。</p>
在陛下的三个儿子中,这个赵王是老三,而且心思狭隘,段狠辣,与人不交善,十分跋扈,他能够去执掌特务构,足可以见其人段。</p>
朝中的大臣与他也没有什么交集,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p>
不管是在朝中的宴会,还是日常的相互走动,他都是要么孤独地在一旁,要么就是礼不到人也不到。</p>
甚至有时候,还会当着人家办事的时候,带着锦衣卫去查案。</p>
完全不给人一点点面子。</p>
可以朝中许多人对他都有恨意。</p>
只不过是他是皇子,又有特权,没有人敢招惹。</p>
可是这些事情,陛下不可能不知道啊。</p>
立这样一个人为太子,在灵前继位,那可是天下的灾难啊。</p>
徐辉祖见大家有些疑惑。</p>
他又重复了一遍。</p>
“立三子赵王为太子!”</p>
“国公爷,可否让我等看看这先帝的遗诏?”</p>
前排的几位尚书,把眉头都皱到一起了。</p>
他们目光紧紧地盯着徐辉祖。</p>
尤其是礼部尚书张骏义,按照流程,这里宣布完了之后,接下来就要由他们礼部进行灵前登基的典礼策划了。</p>
他不搞清楚怎么行。</p>
他同样有疑惑,要是朱高煦大家都是意料之中,可是这朱高燧,完全是太出人意料了。</p>
徐辉祖看了一眼礼部尚书张骏义,原来是他,此人向来谨慎,办事不苟。</p>
稍微有一点不合礼法,动不动就是弹劾。</p>
朝中的人都十分的畏惧他的笔。</p>
不过,徐辉祖却不着急,现在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就算是不过,还可以用武力压过去。</p>
怕什么?</p>
徐辉祖十分的从容,他整了整衣服,缓缓地道:“诸位大人,圣旨当然会给你们看的。</p>
只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个情况要给大家明一下。</p>
当时陛下紧急召见我的时候。</p>
已经是在弥留之际,生命到了最后关头,随时都可能结束。</p>
陛下自然是无法自己写遗诏了。</p>
唯有在大家的见证之下,陛下一字一句地口述,由我亲自代笔。</p>
如此才能有了今日的两份遗诏。</p>
我写完之后,还念了一遍给陛下听,陛下听完这才满意地瞑目了。”</p>
礼部尚书张骏义,听到这里点了点头,他虽然是有些疑虑,可是徐辉祖的威望在此,加上还有一众的见证者,他也不好再什么了。</p>
这个情况也的确是得过去的。</p>
不过,张骏义还是想要找朱高煦证明一下,毕竟他可是这个朝堂上面的权势最大的人。</p>
他最有发言权。</p>
如果他都认可了。</p>
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他也就好开展了。</p>
张骏义看向朱高煦,双一拱。</p>
</p>
“既如此,汉王殿下,国公爷已经宣读了遗诏,您看还有没有什么异议和指示?</p>
礼部好做下一步的安排!”</p>
朱高煦此刻,怒目圆瞪,眼中闪过一丝狠毒,他凶狠地看着一旁的徐辉祖,那眼神仿佛要把徐辉祖给生吞活剥了。</p>
之前答应得好好的,居然敢在这个时候倒戈相向,待会儿看本王的段吧。</p>
可是朱高煦知道,他现在不能乱话,不能不承认这个旨意。</p>
他要是不承认,那么赵王朱高燧依然是毫无损失,而他却是假传圣旨的谋逆之徒。</p>
罢了,先承认又有何妨。</p>
大不了,将那个废物太子和那个没用的赵王一起杀了。</p>
到时候看看还有谁来抢我位置!</p>
徐辉祖看到朱高煦的狠意,他丝毫不畏惧。</p>
依然是面不改色,毕竟他敢这样做,自然是做好了应对的准备的。</p>
朱高煦看着这朝堂上面的众人,此刻他们目光都看向自己,他只能是先解决了这个问题。</p>
即便是他再不想承认这个赵王,</p>
也只能咬着牙道:“没有异议,按规矩办吧!”</p>
他虽然是这么的。</p>
可是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p>
汉王朱高煦已经到了要爆发的状态了。</p>
的确啊,就这么错失了皇位,换着谁能够忍得过去?</p>
只见他双握得拳头直响,眼睛像是要蹦出血来,身体都在不住颤抖。</p>
不过,朝堂上面就是这样无情的,大家也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去理会,庙堂上面一个个都是玩朝政的人精。</p>
此时此刻,赵王朱高燧的太子位就算是定了。</p>
没有人再出言反对。</p>
就连胡广也坐在地上喃喃自语,就算不信,也无可奈何。</p>
整个朝堂上的气氛变得异常凝重。</p>
只有朱棣及其中几个知道真相的人,一直都在待时而动。</p>
张骏义得到了朱高煦的答复,他也就退了回去。</p>
而就在这时,也有徐辉祖安排好的人,开始了起哄。</p>
“陛下驾崩,灵柩还未下葬,当即刻迎新太子登基,早日立了新君才好进行后续的一应事情。”</p>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都是一有人带头,后面就会有人跟着附议。</p>
此时也是一样。</p>
见大势已定,即便是之前是朱高煦这边买通的人,此刻也及时倒戈,对新皇表达忠心。</p>
“对对对,当立即组织登基大典!”</p>
“当速请赵王,主持大局!”</p>
“对,迎赵王入宫吧!”</p>
一时间,朝臣就开始了附和了,在这种情况下迎赵王的呼声越来越高。</p>
但,还是有一些老臣和一些对赵王恨之入骨的人。</p>
他们的脑子稍微要清晰一点。</p>
大声嚷道。</p>
“你们太大胆包天了。</p>
太子殿下尚在,你们就能违背礼法不成?”</p>
其他人一听这话,又是针锋相对,道:“太子殿下?已经废了,现在已经是赵王了!”</p>
“呸,你们废就废,太子殿下又没有死,不是太子也是大哥,也是皇子,此事能不让他知道?”</p>
“你没有听吗,他已经命不久矣,能够让他在东宫再住着都是不合礼法的,赵王直接不用入驻东宫就能登基了,也就暂时不需要赶他走了。</p>
这算是赵王不计较,还礼法,怕是不懂礼法的是那个废太子吧!”</p>
“你们,怎么敢如此放肆!”</p>
</p>
朝堂上此时又乱成了一锅粥,各自有着各自的立场,互相都是言辞激烈,谁也不服谁。</p>
声音比菜市场买菜还嘈杂。</p>
胡广则是闭口不言了,他呆呆地坐在地上,眼神空洞,像是绝望,又像是在思索什么。</p>
只有朱棣等人没有参与到骂战之中。</p>
朱棣皱起眉头,他的目光中带着丝丝担忧。</p>
老三,徐辉祖为什么要扶持老三到这个大位?</p>
这个徐辉祖,徐达的大儿子,他到底是怎么想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