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19章 占城稻
    而李承乾正站在李靖的府邸。</p>

    看着大大的李府两个大字。</p>

    李靖此时还是刑部尚书兼领太子左卫率,起来还是他李承乾的部下呢。</p>

    要到贞观四年的时候,一举灭亡东突厥之后,才功拜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p>

    李卫公这个称呼也是贞观九年的时候,李靖西破吐谷浑的时候才改封卫国公,后阖门自守,不预政事,潜心创作卫公兵法。</p>

    一代枭雄也算是寿终正寝了。</p>

    李承乾叹息一声,内心想着:李将军,在我这里你绝对不会埋没,未来还有无数场打仗需要你,让你大唐军神的名声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p>

    很快李府内,李靖就带着家仆出来迎接。</p>

    “太子殿下。”</p>

    “李将军不必客气。”李承乾连忙上前搀扶,笑道:“老师日后都不必对我行礼,我这个太子比较随意,只希望日后能够好好跟李将军学习才是。”</p>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就是李靖。</p>

    当初唐朝建立,李靖只是跟随李孝恭,要是能跟着李世民征战天下,最起码不会比程咬金和尉迟敬德这些人差。</p>

    人家好歹李世民上位之后得了国公的爵位,而李靖要到贞观四年才能封国公。</p>

    李靖讪笑一声,并没有把李承乾的话当真,而是主要邀请道:“太子殿下外面风大,还是进府吧。”</p>

    “好。”</p>

    走进府邸,李承乾并没有看见传中的红拂女和李靖的女儿,听李靖有一子一女,儿子文武双全,女儿则是一直把平阳昭公主当成偶像,而且还想成立娘子军。</p>

    其实也不奇怪,唐朝时家中有客人来,为了避免很多麻烦的事情女眷多数是需要回避的。</p>

    李承乾走进厅堂就让王泉把拜师礼交给了李靖。</p>

    “老师,这是学生的拜师礼。”李承乾拱道。</p>

    而李靖并没有去接,反而是询问了李承乾:“太子殿下,老夫只是一个刑部尚书,不知太子殿下是如何得知老夫在写兵书?”</p>

    “这个嘛呵呵。”</p>

    李承乾总不能自己是穿越来的,知道你李卫公未来的功绩,和卫公兵法流传千年吧?</p>

    想了想,他打算随口扯个谎:“我之前听堂叔河间郡王提过一嘴,便记在了心中。”</p>

    “哦?”李靖有些意外。</p>

    没想到河间郡王李孝恭还记得这件事。</p>

    当初自己辅佐河间郡王李孝恭去攻打萧铣,招降岭南四十九州,想想那些艰苦的日子,也是感慨万千。</p>

    李承乾见李靖并未怀疑,便转移话题道:“老师,您放心,关于您所写兵书,我一定会让它名扬天下。”</p>

    对于这些李靖也是一笑而过。</p>

    名扬不名扬天下他不知道,只是知道当时一个激动,好像被李承乾忽悠了。</p>

    兵书名扬天下,那也要他李靖有名才行,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写兵书,可真正出名的兵书又有多少呢?</p>

    “太子殿下笑了,老夫只是闲时无事才会写写兵书,什么名扬天下的老夫还真未想过。”</p>

    李承乾算是听明白了,李靖是觉得自己名声不显,所以兵书哪怕印出来也没人会看,更别提名扬天下了。</p>

    “老师,如果孤能够承诺你,不出两年就能让你名扬天下呢?”李承乾立马拿出了太子的气势。</p>

    把李靖看的一愣一愣。</p>

    明明面前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怎么有这么强的气势?</p>

    不等李靖开口,李承乾便双负背看向北边道:“突厥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迟早会有一场大仗。我已经大致算过了,不出两年,大唐必定出兵突厥。”</p>

    “什么?”李靖这下彻底震惊了。</p>

    要是别人这话,李靖绝对一笑了之。</p>

    而面前的李承乾是谁?</p>

    那可是太子殿下。</p>

    立马有一种可能出现在了李靖的心中:难道李世民准备对突厥用兵了?</p>

    自己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所以很多重要的事情,李靖也是听一些同僚才得知消息。</p>

    加上李靖的性格不善于交际,朋友也不多,所以李世民一些隐秘的命令也是要等到圣旨才能知晓。</p>

    可现在李承乾竟然两年的时间,肯定要跟突厥有一场大仗。</p>

    那岂不是李世民那边有动作?</p>

    李承乾回头看了眼,发现李靖正神游天外。</p>

    自知的有些多了,嘿嘿笑了笑:“老师,此事不急,大唐现在休养生息,后勤不住所以才会暂时不对突厥用兵。但是学生保证,两年后,大唐绝对有足够的粮食支持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p>

    嗯?</p>

    这话李靖更加听不懂了。</p>

    他自己都是写兵书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还是懂的,可是李承乾这位太子为什么这么肯定两年后大唐就有粮食?</p>

    当武德年间开始,大唐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刚稳定了两年就被突厥劫掠了一番。</p>

    隋朝遗留下来的粮食早就被挥霍完了,而这几年灾祸连连,怎么能够存的下粮食?</p>

    有很多疑问李靖都想不明白。</p>

    李承乾看李靖一脸疑惑不解的样子,笑了笑:“老师若不信的话,可以跟我去一趟魏师家里,我自会跟两位明。”</p>

    闻言,李靖呆呆的看着李承乾。</p>

    有一种面前这人并不是太子的感觉,更加像是一位皇帝。</p>

    哪有学生命令老师的?</p>

    而且这位老师还是朝中重臣。</p>

    不过李靖也是很期待,他不参与党派之争,可是为大唐而战却义不容辞。别突厥了,什么吐谷浑,吐蕃,薛延陀李靖是一个都不想放过。</p>

    只要唐朝有战,他就是第一个请战的。</p>

    “好,老夫便随你去找魏仆射,看看太子殿下所两年之后我大唐就有粮食到底是真是假。”李靖起身,走就走。</p>

    此时的李靖完全符合一名统帅的气质,特别是走就走的性格。</p>

    打仗瞬息万变,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给统帅去多想,该出时就出,而且要果断。</p>

    因为李靖的府邸要比魏征的府邸近,所以李承乾先去了李靖府邸,然后再去魏征的府邸。</p>

    马车行驶了足足半个多时辰,才到了魏征的府邸。</p>

    </p>

    李承乾一下马车,便往皇宫的方向望去,感觉好渺。</p>

    “太子殿下,这是作甚?”李靖不解李承乾为什么要看向皇宫的那边。</p>

    难道是想回家了?</p>

    还是离开皇宫没有安全感?</p>

    李承乾闻言,叹息了一声:“魏老师辛苦啊,每日上朝马车都要走近一个时辰,可想而知魏老师没有马车的情况下徒步去上朝需要多久”</p>

    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其实坐马车并不比走路快多少,主要是轻松。</p>

    因为唐律有规定,长安城是不能纵马的。</p>

    也就是马也只能慢慢走,稍微会比人的速度快一点而已。</p>

    李靖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想到的是这个问题,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问题?</p>

    要知道房玄龄和杜如晦算是朝中清廉的,但也时常能够被李世民赏赐,而魏征那才是真正朝中最清廉的一个官员,别李世民的赏赐了,除了府邸是朝堂安置的,恐怕府内下人都没有一个。</p>

    突然,李靖有些佩服起魏征,同时也是对李承乾佩服:“太子殿下观察细微,老夫属实佩服。”</p>

    因为他已经收下了李承乾这位学生,私下场合他可以不用臣自称了。</p>

    不过这也是看个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李靖这样的称呼。</p>

    毕竟李靖已经年近六十了,跟红拂女年轻时候浪荡天涯,两个孩子也是老来得子,特别是女儿,真的是跟李承乾差不多大。</p>

    “老师谬赞了。”李承乾给李靖回了一礼。</p>

    很快魏征就从魏府中走了出来,果真就一个人,并没有像李靖出门还带了两个家仆。</p>

    而且府门也不大,李承乾的马车完完全全把魏征家的大门给堵住了。</p>

    魏征对李承乾行了一礼:“臣,拜见太子殿下。”</p>

    “魏师请起。”(这里为了区分,只能带姓名,请各位见谅。)</p>

    “好好好,太子殿下还是进府聊吧。”魏征邀请道。</p>

    李承乾让王泉把拜师礼先交给魏征,这才随着魏征进府。</p>

    刚进厅堂,魏征就开始吩咐夫人去泡茶。</p>

    再怎么也是师娘,李承乾怎么会让师娘泡茶,就从旁边的王泉喊了声:“王泉快,别让师娘去了。”</p>

    清贫的魏征,果真是连个家仆都没有。</p>

    李承乾感觉魏征的府邸,并不像他想那般,又又破,而且伺候的人都没有。</p>

    “魏师,家中没有伺候的人吗?”</p>

    “呵呵,太子殿下见笑了,老夫一生清贫,自从跟着太上皇打天下开始就游荡四方,好不容易在长安扎下了根,这便心满意足了。”</p>

    魏征猜测李承乾是想给自己找仆人,有了仆人还怎么证明自己为官清廉?便看着李靖转移话题道:“不知李尚书怎么和殿下一起来,难道是殿下不认识我魏征府门,专门请李尚书带路的?”</p>

    “呵呵。”李靖不善于交际只能讪讪一笑。</p>

    总不能直接开口是李承乾叫自己来,关于出征突厥的问题吧?</p>

    李承乾看出了李靖的窘迫,便解围道:“魏师,其实是我有事与二位商量,所以便叫上老师了。”</p>

    “原来如此,不知殿下有何事商量?是因为学业上的问题,还是朝堂上的问题?”魏征瞥了眼李靖道。</p>

    太子还未及冠,询问朝堂上的事情终究不太好。</p>

    所以魏征的比较隐晦。</p>

    李承乾自然明白魏征的意思,也不做隐瞒道:“此事与朝廷有关,更与天下百姓息息相关。”</p>

    “哦?”魏征第一时间想到了之前李世民拿出来的六道题,是李承乾有办法解决天下人吃饱饭的问题。</p>

    顿时有些激动起来,接过王泉泡的茶,魏征的都是颤抖的。</p>

    这些微的动作,李承乾没有注意,而是直接开门见山道:“最近我查阅古籍,发现了种一年两熟的水稻,而且亩产达到了四石左右,是我们现在耕种水稻的两倍还多。”</p>

    “所以魏师,今日前来是因为我年纪还并不能上朝堂,还希望两位老师能把这件事告知朝堂,可以让我大唐百姓吃饱饭。”</p>

    “什么?”</p>

    魏征和李靖异口同声惊呼道。</p>

    一年两熟,而且亩产还是现在水稻的两倍还多。</p>

    如果让大唐百姓种植的话岂不是比现在收成还要多五六倍吗?</p>

    那大唐百姓能够吃饱,绝对不成问题啊。</p>

    魏征连忙颤抖着唇开口:“太子殿下,此水稻叫什么?何处能取来?”</p>

    以大唐的威慑力,只要古籍中记载存在的东西,肯定就没有拿不到的。</p>

    这一点,魏征和李靖非常的自信。</p>

    而李靖的心思单纯多了,不给就打过去,抢过来。</p>

    为了大唐百姓,他李靖愿意背负这种万世骂名。</p>

    李承乾风轻云淡的端起了茶汤本来想装个逼抿一口,发现水面上飘着的油渍,他便皱起了眉放下了茶杯。</p>

    感叹着大唐的茶汤真难喝的同时,从衣袖里掏出了关于占城稻的资料。</p>

    其实这些资料是李承乾自己写得。</p>

    递给魏征和李靖之后,李承乾才解释:“两位老师,这是学生从古籍上抄录下来的。”</p>

    “此物为占城稻,就在林邑和真蜡、掸国、骠国等国,我查阅古籍由于土地气候的原因,占城稻只能够在他们那里一年两熟的种植,或许我们的岭南道气候和他们相似也可以进行种植。”</p>

    “占城稻?”</p>

    魏征皱起眉,脑中在思索这个名字。</p>

    而旁边的李靖却比较了解这些地图,最主要他还去过岭南道,对那边的几个国家也是了解一点:“我曾去过岭南,辅佐河间郡王招降岭南四十九州,也未曾听过占城稻。不过占城好像是林邑的一座城池吧?”有些图太了,这图有缺陷属于唐朝巅峰时期,真蜡往上是掸国,六诏左边是骠国。“呵呵。”</p>

    李承乾想到林邑现在穷的,哪建得起城池占城不过是土城墙围起来的罢了,所有感觉有些好笑:“林邑这个地方曾被汉朝统制过,后西汉之后,这个地方我们汉人就没有继续去管了。直到我们大唐再次统一,我觉得应该收回这个地方”</p>

    “收回?”李靖和魏征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p>

    魏征也很快的从脑海中想到了林邑国,好像史书上确实写过这一段,只是统治的时期很短吧</p>

    “太子殿下,如果我们贸然出兵的话会不会有损大唐威仪啊?”</p>

    对此,李承乾直接翻了一个白眼:“魏师,请问大唐威仪重要还是大唐百姓重要?”</p>

    “这当然是大唐百姓。”</p>

    魏征也就是迟疑了几息时间,立马就选择了后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