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其他类型 > 团宠小青梅,山匪大佬们藏不住了 > 第79章 想去我们村的举手
    黔中之乱在夏末初秋时终于平息了。</p>

    朝廷大军回到京师复命。</p>

    被分派到黔中道几个州县的新官员抹了几把泪随之赴任了。</p>

    周边地区也因此逐渐重归秩序。</p>

    之前涌入浔州的流民们,有的短暂停留后就流往下一个地点,有的回到黔中老家,还有的在浔州扎根下来过日子。</p>

    岭南又是丰收的一年。</p>

    四野望去都是穗大饱满的粮食颗粒还有漫山遍野的果子。</p>

    顾刺史和宋县令见岭南民生和乐,米价下跌,都直呼“天佑百姓”。</p>

    良民村不出意外地如往年一般,粮仓挤得满满当当。</p>

    夏末的时候苏知知像去年一样过了生日,大家一起做顿丰盛的宴席,吃得每个人的肚子都圆鼓鼓的。</p>

    忙碌的秋收过去后,明德书院重新开课了,苏知知和薛澈回到书院。</p>

    同窗们几个月都没见了,在书院见到后,像一群麻雀一样兴奋地围在一起话。</p>

    “知知,听有好多流民去了你们村,是真的吗?”</p>

    “你们村养得起那么多人么?会不会饭不够吃啊?”</p>

    “顾青柠,听千草县那边也有好多流民,你回家看见了吗?”</p>

    孩子们年纪,第一次看见这种大规模流民涌入的场景,都很震撼,话题都围绕着流民。</p>

    顾青柠拿出一大包炸米饼分给大家吃:</p>

    “我看见了,好多流民在我家田庄种田的。”</p>

    流民涌入千草县后,顾家收留了不少流民,及时借粮借田地给他们,赶上了夏种时节,秋天就收获了粮食,吃上了饱饭。</p>

    流民们收成粮食后再把借的粮食和欠的薄租还给顾家便可。</p>

    来年顾家的田地继续给他们种,让他们成为长期佃户。</p>

    受过层层盘剥的流民遇到这么好的事情都卯足了劲种田。</p>

    顾青柠把最大的一块炸米饼分给苏知知::</p>

    “他们干活很卖力的,知知,你们村的流民也是么?”</p>

    苏知知咬一口米饼,点着脑袋:</p>

    “我爹,我们村的流民已经不叫流民了。他们是我们村的新村民,已经在我们村落了户籍了。”</p>

    “我们村的新村民特别有力气有精神,会烧饭、会打猎、会种田大家都有肉吃,有新衣穿,一起学识字。等冬天农闲的时候,还要给新村民盖房子呢。”</p>

    苏知知完,大家都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过来。</p>

    “那么多人他们人人都能吃上肉吗?穿新衣裳?还、还学识字?”连顾青柠也张圆了嘴。</p>

    吴展咋舌:“你们村该不会把卖墨的钱都拿去给他们买肉吃了吧?”</p>

    吴展穿着簇新的衣裳,是他爹吴富贵从外地给他买的。</p>

    吴家商队靠着卖黑山墨赚了不少钱。</p>

    虽然一度因为黔中动乱不便北上,但因此拓开向东的商路,把黑山墨卖到了扬州一带。</p>

    现在吴家已经有了三支商队,家里请了好几个家丁干活,吴展终于不用自己在家擦门擦地了。</p>

    得了新衣的孩子多少会想炫耀一番,吴展话的时候挺起了胸,想让人注意到他的衣裳。</p>

    这可是他爹从扬州给他买的,江南丝绸呢!</p>

    在吴展的期待中,有人终于开口起了衣裳。</p>

    “哇这是什么料子呀?”刘香香羡慕好奇的声音响起。</p>

    吴展藏住脸上开心的表情,清清嗓子正要解释:</p>

    “咳咳,这个是”</p>

    刘香香继续道:“你们快看,知知的新衣裳好软好舒服!”</p>

    吴展:</p>

    </p>

    她轻轻捏着苏知知袖子的一角,眼里都是星星。</p>

    之前看到苏知知带墨锭的时候,她都没有这么羡慕过。</p>

    吴展顺着刘香香的看去,见苏知知的衣袖布料不像麻也不像丝绸,好像是他从没见过的料子。</p>

    苏知知吃完了炸米饼,站起来在同窗们面前张开臂:</p>

    “这是棉花做成的棉布,我们村里自己织的布,外面很少见的。村民们都透气舒服,每人都有一件。”</p>

    大家好奇得不行:“知知,你们村到底是什么样子呀?”</p>

    顾青柠夸张地站在苏知知身边比划:</p>

    “知知村里可干净好看了,饭食又好吃,风景又好看”</p>

    顾青柠到黑匪山参加了苏知知的生辰后,一直念念不忘。</p>

    有人问:“知知,我也想去你们村里看看行么?”</p>

    此言一出,大家都叫:</p>

    “我!我也想去。”</p>

    “还有我还有我!”</p>

    </p>

    苏知知站到桌上:“想去我们村玩的人举,我数数。”</p>

    所有人哗地举起。</p>

    苏知知晃晃脑袋:“嗯好吧,我得回去问问我爹娘。”</p>

    休沐日苏知知和薛澈回县城院吃饭的时候,苏知知看看爹娘,又看看薛澈,忽然问:</p>

    “阿澈,快到你生辰了,你想不想请书院同窗去村里给你过生日呀?”</p>

    苏知知是六月二十的生辰,薛澈是九月二十,薛澈正好比苏知知三个月。</p>

    吃着油爆茄子的薛澈警惕地看了苏知知一眼:</p>

    “你想干什么?”</p>

    苏知知给薛澈夹了一块红糖米糕,眼睛笑眯起来:</p>

    “书院里的同窗都想来我们村玩,我想到再过不久就是你生辰,刚好人多给你过生辰热闹。”</p>

    薛澈去年生辰时,苏知知一家也给他庆祝了,但是没有像苏知知的全村宴那么大规模。</p>

    薛澈觉得过得挺温馨满足的,比以前在府里和管家过生辰好多了。</p>

    苏知知却猜想阿澈可能心里也想热闹,只是嘴上不。</p>

    阿澈有时候看起来像个冷清的大人,可是苏知知感觉阿澈其实是很怕冷清的人。</p>

    “我不用请那么多人,”薛澈把红糖米糕夹进嘴里咬了一口,“不过你要是刚好那日请同窗来玩也行。”</p>

    苏知知眼睛发亮,扭头看着饭桌上的大人们。</p>

    郝仁和伍瑛娘把两个孩子的对话收入耳中,笑了。</p>

    伍瑛娘:“那就请吧,反正秋收也过了,招待大家一顿饭还是招待得起的。”</p>

    郝仁摩挲着筷子:“既然要请,那就把山长和夫子们也一起请上吧,阿澈觉得可否?”</p>

    薛澈在书院里和夫子们的关系比和同窗更熟,他对此倒是没意见。</p>

    苏知知叫起来:“那到时候你们可不能提起我半夜赶功课的事!”</p>

    伍瑛娘在苏知知额头弹了一下:“那你等会就赶紧做功课,别磨蹭半夜了。”</p>

    苏知知嗷呜一声,扒完碗里的饭就跑回屋写功课去了。</p>

    一边跑还一边喊:</p>

    “阿澈,我的功课被你收哪去了?你帮我找找。”</p>

    刚放下碗筷的薛澈叹了口气,双背在身后像个老夫子一样踱步而去:</p>

    “来了,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