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遇孟达,诸葛亮竟成人了</p>
刘封策马街头。</p>
虽然已经到了辰时,但上庸城中的街道依旧冷清。</p>
偶尔有三三两两早起的士民出现,也是面有惊惧,行色匆匆。</p>
在见到刘封的高头大马时,一个卖粗粮饼的贩更是吓得在一旁不敢动弹。</p>
刘封忍不住嘴抽。</p>
虽然我没觉醒记忆前在上庸比较“骄矜”,但也没欺男霸女欺行霸市啊!</p>
不能怪贩如此。</p>
乱世兵匪不分家,对普通的贩而言压根不敢去赌刘封的品性。</p>
姿态放低点、怂一点,更容易活命。</p>
看着贩担着的要贩卖的粗粮饼,刘封轻扯缰绳勒住战马,又自战马上跳下来到贩前。</p>
贩惊恐跪地,语气颤抖:“人向将军问礼。”</p>
刘封暗暗一叹。</p>
看着因惊恐而跪在地上的贩,刘封尽量缓和了语气:“这粗粮饼多少钱一个”</p>
贩头也不敢抬:“将军若是喜欢,尽管取去,这都是人对将军的孝敬。”</p>
刘封顿感无语。</p>
这搞得我好像在收保护费似的。</p>
刘封没有凑上前去扶起贩,而是自行取了十个粗粮饼,又留了十个钱币放在饼笼子上。</p>
直到翻身上马后,刘封这才开口道:“我乃汉中王养子、副军将军刘封,我来上庸是为民兴利除弊的,不是来欺民的。”</p>
“汉中王仁德载世,我身为汉中王养子又岂能行那欺民之举”</p>
“世道混乱,出来讨生活的都不容易,买饼给钱,天经地义,你不用向我下跪更不用给我孝敬。”</p>
贩身体僵直,头也不敢抬。</p>
直到听到刘封的马蹄声消失后这才敢心翼翼的抬头。</p>
只是看到饼笼子上那叠起的铜钱,贩的瞳孔瞬间收缩,脸色也在这瞬间变得僵硬。</p>
“真,真,真给钱了”</p>
前方。</p>
田七看着中的粗粮饼,蹙着眉头:“将军,十个粗粮饼要不了十钱。”</p>
刘封则是一边啃着粗粮饼一边笑道:“十个粗粮饼虽然要不了十钱,但民心需要十钱。”</p>
看着刘封的背影,田七仿佛又看到了刘备的背影与刘封重叠,忍不住眼眶湿润。</p>
自从刘封被封为副军将军后,田七就感觉刘封的气质有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像刘备了。</p>
作为刘封的亲卫,田七对没觉醒记忆前的刘封平日里言行举止是很清楚的。</p>
虽然刘封的确没有欺男霸女欺行霸市,但也不会主动的去笼络一个卖粗粮饼的贩。</p>
似今日这等买粗粮饼的事,以前都是田七代劳的。</p>
刘封策马在前,没有注意到身后田七的眼神变化。</p>
在啃着粗粮饼的同时,刘封也在思考今后要如何做才能减少上庸士民的惊惧之心。</p>
自古到今,贤者的智慧都是如出一辙: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p>
只有重视民众的利益,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p>
刘封在上庸除了要部署方案救关羽外,更重要的是要守住上庸。</p>
荆州若丢,上庸就成了维持隆中对的通道。</p>
这对刘备的大业而言是方面军层级的,也是刘封发展的希望所在。</p>
如今上庸的兵力构成,除了孟达自秭归带来的四千部曲外,申耽在上庸有兵千余、申仪在西城有兵五百、邓辅在房陵有兵千余。</p>
刘封自汉中带来步骑千人。</p>
</p>
几方势力加起来,也就八千人左右。</p>
不是刘备不愿意多给刘封兵马,而是不能多给。上庸三郡都是县改郡,民户不多。</p>
申耽申仪兄弟在上庸和西城之间也只是聚民数千家,养不了太多的兵马。</p>
而汉中又被曹操搬空,民户也少。</p>
别走汉水运粮去上庸了,刘备自个儿都不得不将大军撤回成都。</p>
刘封带的兵马越多,消耗的粮草也就越多。</p>
有兵无粮,兵家大忌。</p>
更何况。</p>
刘备是让刘封去统孟达的兵马,那么刘封就相当于有了孟达的四千部曲。</p>
再加上申耽申仪邓辅的兵马,拿八千兵马给刘封指挥,已经是对刘封的宠溺了。</p>
至于刘封能不能让孟达以及申耽申仪邓辅信服,刘备或许没想过,或许想过但依旧相信刘封能服众。</p>
沉思间。</p>
刘封听到了一阵“鼓吹”声由远及近。</p>
都不用问,刘封都知道“鼓吹”声的来源是谁。</p>
定是孟达又开始带着“鼓吹”仪仗队“巡城”了。</p>
果然。</p>
没一会儿,孟达就骑着高头大马,在“鼓吹”仪仗队的簇拥下于刘封相遇。</p>
“副军将军怎也在此”孟达远远的打着招呼,脸上的笑意“真诚”,仿佛偶遇了多年未见的好友。</p>
刘封策马近前,也是笑意“真诚”:“昨日申太守设宴,我不胜酒力多喝了几樽,就在太守府中休憩了一夜,今早方归。”</p>
“孟偏将今日也要去‘巡城’吗”</p>
孟达大笑:“看来申太守家的美酒甚是醉人,连号称千樽不醉的副军将军都不胜酒力了。”</p>
“巧了。今日申太守也设宴,我是去赴宴的。”</p>
刘封故作惊讶:“孟偏将去赴宴,怎还将‘鼓吹’带上了”</p>
孟达的回答耐人寻味:“带上‘鼓吹’,才能表现出我对申太守今日设宴的重视啊。副军将军要不要同行”</p>
刘封摇头而笑:“申太守要宴请孟偏将,我同去肯定是不妥的。”</p>
“申太守家的美酒的确醉人,孟偏将可要多饮几樽;我尚有要事,就不耽误孟偏将赴宴了。”</p>
孟达也不挽留。</p>
只是看向刘封离去的背影,眼神中多了几分恼意。</p>
都被大王流放到上庸了,还是如此的倨傲,竟然都不肯称呼我一声“子敬兄”。</p>
显然。</p>
孟达对刘封一口一个“孟偏将”,颇为不爽。</p>
每每听到“孟偏将”这个称呼,孟达就想到了这次攻打上庸不升反降的不公平待遇,心中的怒火就蹭蹭蹭的往上窜。</p>
诸葛亮,人也。</p>
今时能在大王面前谗言我,今后也定会在大王面前谗言你。</p>
刘封,你身处嫌疑之地却浑然不知,又自恃身份对我不敬,今后必定会死于非命。</p>
哼!大王身边的一群人,见不得我孟达立功。</p>
死个蒯祺而已,打仗哪有不死人的</p>
心中窝火的孟达,对“鼓吹”巡城也没了兴致,阴沉着脸向太守府而去。</p>
若不是申耽的请帖言辞卑微又猛夸“乐毅之量”“孙膑之才”,孟达今日都不想去赴申耽的宴。</p>
一个见了刘封才投降的申耽,孟达更想让申耽也“死于乱兵”,如此一来这上庸就没了本地有影响力的豪族了。</p>
孟达也能正大光明的用申耽聚集的数千户民来养麾下四千部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