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都市言情 > 大周文圣 > 第137章 因笑王谢诸人,也学英雄涕
    第3章[因笑王谢诸人,也学英雄涕!]

    刺史韦观澜眼中精芒暴涨,猛地一拍桌案——

    “好!”

    这一声喝彩,几乎是从肺腑里炸出来的!

    骂得痛快!

    骂得酣畅淋漓!

    江行舟这一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简直像一把刀,狠狠戳穿了江南门阀的脊梁骨!

    把他这刺史心里的愤怒,全给骂出来了。

    这群江南门阀眼里,自六朝以来,哪里有家国天下,黎民社稷

    有的,不过是“门户私计”而已!

    百年之间,蚕食桑田,鲸吞商路,把江南最膏腴之地,尽数收入囊中。

    堂堂江南道,本该富甲天下,可府库里的钱粮,竟连十万大军半年的军饷都凑不齐!

    韦观澜胸口起伏,脸上泛起激动的潮红。

    闻名不如亲见!

    今日,他终于见识到了——

    江行舟,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笔下锋芒,究竟是何等锐利!

    一字一句,如刀如剑!

    一句词,便让满座朱紫,尽皆失色!

    他忍不住击节赞叹,心中只余四字——

    叹为观止!

    江行舟单执盏,烈酒入喉,

    笔锋未停!

    狼毫挥洒间,青芒吞吐,一息之间,又是一句惊雷炸响——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这一句,再无半分遮掩!

    指名道姓,直斥金陵乌衣巷的王谢等诸人历代以来先辈,登高洒泪,故作忧国之态,学那英雄泪泣!

    偏安一隅的懦夫,也配英雄涕泪!

    字字如刀,句句见血!

    骂的何其凶狠!

    金陵王谢两家的家主,王肃、谢玉衡二人如遭雷殛,眼前骤然一黑,喉间腥甜翻涌,身形踉跄间,几乎站立不住!

    满座死寂,

    被江行舟这凌厉的笔锋,深深震慑住!

    唯闻墨香混着酒气,在厅堂内肆意弥漫。

    而王谢两家的千百年清誉,此刻——

    已被这一句词,钉在了耻辱柱上!

    江行舟的笔锋愈发凌厉,墨色如血,字字千钧——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空守着这长江天险,却坐视中原沦陷!

    ——蛮妖两族铁蹄肆虐,腥膻弥漫,万里山河尽染腥膻血色!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真正的英雄,当如祖逖,中流击楫,誓师北伐!

    ——剑指中原,绝不回头!

    [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更当效谢玄,少年意气,以寡敌众!

    ——淝水一战,破前秦苻坚百万雄师,何惧强贼!

    笔落——

    整座楼阁震颤,文气冲霄!

    词成,[鸣州]!

    ——满座士子,无不动容,神情震骇!

    金陵王谢两大门阀家主,王肃、谢玉衡面如死灰,竟一言不发。

    江行舟之笔,赞的谢玄这等少年英雄,骂的也是王谢两家蝇营狗苟之辈!

    而刺史韦观澜却已热血沸腾,豪气蓬勃!

    江行舟掷笔而立,眸光如剑——

    六朝以来,

    谁是英雄立下不世功业!

    谁是狗熊只成门户私计!

    岂非一目了然

    江行舟身前案几上,念奴娇登多景楼的宣纸卷轴,骤然青光暴涨,才气如龙,直贯九霄!

    刹那间——

    天象骤变!

    乌云翻涌,遮天蔽月,整座金陵城笼罩在沉沉黑幕之下!

    “轰——!”

    一道紫电惊雷,撕裂长空,如天罚般狠狠劈落!

    正正砸在乌衣巷王谢两家的祖宅之上!

    “咔嚓!”

    楼阁崩塌,梁柱断裂,熊熊烈火冲天而起,浓烟滚滚!

    “天啊!王谢两家遭雷劈了!”

    “这是天怒啊!”

    秦淮河畔,百姓哗然,惊慌奔走,提桶取水救火。

    而此刻——

    多景楼台之上,江风盈楼。

    江行舟负而立,衣袂翻飞。遥望金陵城乌衣巷,眸光冷冽如霜。

    他遥望乌衣巷方向,看着那滚滚浓烟,唇角微扬,眼中锋芒更盛。

    天雷异象,不过是为这词中锋芒,再添三分天意!

    王谢千百年门楣,今日——天不佑,词当诛!

    “王大人、谢大人——”

    他忽然转身,朝王肃、谢玉衡遥遥一指,笑意凛然:

    “这是造了多少孽,竟惹得天怒人怨,遭此天谴连老天都看不下去,降雷劈了乌衣巷”

    “噗——!”

    王肃胸口剧烈起伏,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指颤抖着指向江行舟,却半个字都不出来。

    ——这分明是你那篇念奴娇登多景楼,[鸣州]文章引动的天地异象,天雷轰击!

    ——如今竟颠倒黑白,反咬一口王家谢家遭天谴!

    不过,王肃已经领教江行舟的文章和口舌厉害。

    不敢与之争辩,以免越描越黑!

    谢玉衡更是气得紧闭双眼,面色铁青,干脆充耳不闻。

    他算是看透了——

    江行舟这张嘴,能把黑的成白的!

    夸谢玄的是他,骂王谢门阀的也是他,横竖好坏道理全让他占尽!

    用王谢的先祖,来骂王谢的先祖。

    辩

    怎么辩!

    再多半句,只怕下一道天雷就要劈到自己头上!

    江行舟见状,轻笑一声,袖袍一拂。

    “两位大人无言以对看来二位也知理亏。”

    他抬眸望向楼阁江外,声音陡然转冷。

    金陵十二家的顾、陆等家主面面相觑,眼中尽是骇然。

    他们这辈子见过骂人的——

    却没见过像江行舟这般骂人的!

    寻常文人写诗嘲讽,好歹还讲究个“春秋笔法”,嘲讽之余留几分体面。

    可这位倒好——

    非但写出[鸣州]级的雄文,指着鼻子骂,

    更是生怕世人不知他骂的是谁,

    竟在词中明晃晃地烙下“王谢”二字!

    这一记耳光抽得,

    连让王谢两家狡辩“此词另有所指”的会都不给!

    “这哪里是写嘲讽诗”

    顾家主颤抖着嘴唇喃喃道:“分明是提着刀,往王谢门阀的心窝子里捅啊!”

    陆家主面如死灰,望向那幅墨迹未干的词作——

    那字字句句都像是烧红的烙铁,

    此刻正“嗤啦”一声,

    生生烙在了金陵门阀的脸面上挡不住,根本抵挡不住!

    谁有这本事,写几篇[鸣州]嘲讽诗词文章,去跟江行舟对垒

    满座门阀,举人、进士,数百道目光齐刷刷望向江行舟,眼中尽是惊惧。

    这秀才,文章怎就写的如此狠绝!

    他一句[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便将江南门阀,钉死在千古耻辱柱上!

    他一句[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更是将王谢两家的祖祖辈辈,骂得体无完肤!

    ——偏安江南的窝囊废,也配学英雄涕泪

    ——何等辛辣!何等诛心!

    满座门阀权贵,如坐针毡。

    学政杜景琛神情动容,眸光微闪,抚须而笑。

    好!

    好得很!

    如果,先前那篇乌衣巷,骂得终究不够狠。

    字里行间,尚存三分怜悯,太过委婉。

    给王谢留了情面,可他们却无动于衷,死扛到底!

    而这篇念奴娇登多景楼——

    是踩着王谢的脸面,往死里骂!

    是抽着金陵门阀的脊梁骨,往碎里打!

    杜景琛甚至想不出,这世上还能有什么文章,能比这一篇骂得更狠、更毒、更诛心!

    他抬眸望向江行舟,眼中尽是激赏。

    ——此子,当真是要把这江南门阀的天,给捅个大窟窿出来!

    骂的他们竟无一人,敢出声迎战!

    “好文章!当真是好文章!”

    杜景琛抚掌大笑,目光扫过满座门阀家主,见众人面色铁青,如丧考妣,整个大厅死寂无声。

    他嘴角微扬,浑不在意这尴尬场面,朗声道:

    “既然在座诸位无人竞拍——

    那老夫便自掏腰包,出价三千两,买下这篇念奴娇登多景楼的[鸣州]首本文宝!”

    他环视众人,眼中精光闪烁:

    “此等雄文,当悬于江南贡院明伦堂上,作为江南学士子入学贡院,必读之篇!

    让后世江南学子都看看——

    什么才是真正的鸣州级锦绣文章!

    什么才是读书人的铮铮铁骨!”

    话音未落,满座门阀家主,无不面色骇然,面面相觑,神色愈发难看,纷纷望向王谢两位家主。

    杜景琛见状,不由抚须长笑,声震楼阁屋瓦。

    “噗——”

    王肃与谢玉衡闻言,险些一口老血喷出。

    这篇[鸣州]级的嘲讽诗词,竟要挂在江南贡院的明伦堂

    还要作为江南士子必读教材

    杜景琛这是要整个江南道一城十府的学子,都来研习,这篇如何痛骂“金陵王谢[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尽是惊怒和恐惧。

    ——若真如此,他们王谢两家还有何颜面在金陵立足!

    学政杜景琛这一,分明是要逼他们出重金竞买!

    要么,他们咬牙买下,将这篇诗文首本文宝,锁进乌衣巷的暗匣,永不见天日。

    要么,就眼睁睁看着杜景琛将其高悬江南贡院,让天下人瞻仰这篇将王谢钉在耻辱柱上的旷世雄文!

    王肃面色铁青,指死死攥住扶,青筋暴起。

    谢玉衡则已气得浑身发抖,嘴唇都咬出了血痕。

    满座宾客屏息凝神,只等看这金陵王谢两大门阀,是继续硬抗还是跪下屈服!

    江行舟负而立,目光如刀锋般扫过满座权贵,还在死扛,忽而轻叹一声:“学政大人,看来晚生才疏学浅,这两篇文章竟还不足以打动诸位。”

    他佯装挽袖执笔,墨锋直指宣纸:“无妨——我再写新篇,直到诸位大人,看得上眼为止!这次,写陆顾两家!”

    “且慢!”

    “我买!”

    “五千两!我竞拍乌衣巷!”

    满座门阀世家家主,闻言惊起,纷纷出声阻拦。

    谁都看得出来,刺史和学政大人,是铁了心要逼他们出血!

    达成此目的之前,这少年郎绝不会停笔!

    顾氏家主冷汗涔涔——金陵王谢两大门阀家主,不肯服软。

    若任由这少年继续写下去,那么这把火,定然要烧到他们身上。

    下一个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必定是他们这些次流门阀世家!

    他们可挡不住,江行舟的[鸣州]级文章口诛笔伐!

    不如出钱消灾!

    “一万两!我陆氏愿购此文!”

    “我顾家,愿意出二万两!”

    一时间叫价声此起彼伏。

    这些平日锱铢必较的门阀豪族,此刻竟争相竞价——毕竟比起被写成千古骂名,些银子买个[鸣州]首本文宝,反倒成了划算买卖!

    反正都是钱,为何不把这两篇鸣州首本文宝买回去还免去自己挨一顿骂!

    王肃与谢玉衡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深深的疲惫和绝望。

    江南众门阀世家已被这两篇鸣州雄文,吓破了胆,脊梁骨生生被打断!

    “五万两!乌衣巷归我王氏所有!”

    王肃咬牙拱,指节捏得发白。

    与其这两篇嘲讽诗,鸣州级首本文宝,落入其他人之,威胁金陵王谢两家。

    还不如,他们自己钱买下!

    藏之于阁楼!

    “十万两!谢氏求购念奴娇登多景楼!”谢玉衡长揖及地,声音里带着颤。

    杜景琛抚须大笑:“好!好!鸣州文宝,价高者得!诸位谁还有更高价者”

    他眯眼望向这两位门阀家主——

    昔日不可一世的金陵十二家之首,江南众门阀的魁首,王谢两家,此刻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至于这竞拍的价钱嘛

    自然要抬到刺史韦观澜大人满意为止!

    多景楼上,数百门阀家主经过一番“龙争虎斗”,终于尘埃落定。

    当最后一记槌音落下,满座朱紫尽皆失色——

    乌衣巷鸣州首本文宝,二十五万两成交,由翰林学士王肃购得!

    念奴娇登多景楼鸣州首本文宝,更是拍出三十五万两的价格,由翰林学士谢玉衡购得!

    这个价钱,对鸣州首本文宝来,算是很低了!

    毕竟,这是嘲讽王谢的诗词,真正想买下的,只是王谢两家!

    “六十万两!”

    杜景琛指尖轻叩案几,看着满堂面如土色的门阀豪族,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这笔供应十万大军出征的军饷,终究是从这群江南铁公鸡身上拔下来了。

    江行舟拱上前,将厚厚一迭银票,呈上:“刺史大人、学政大人,晚生愿将今夜拍卖所得六十万两,尽数捐入江南道府库,充作讨伐太湖妖庭的军资粮饷。”

    江行舟此言一出,

    在下首座位的谢栖鹤、王墨青,脸色一片煞白!

    江行舟捐银票六十万两

    那么同样是秀才文位,“江南四大才子”的他们二人,又该捐多少

    他们虽是金陵王谢门阀子弟,可终究只是秀才,如果没有家族出银的话,恐怕把自己名下所有田产家底卖光,也难出这六十万两白银!

    杜景琛抚掌大笑:“好!这才是我江南士子的风骨!”

    他环视满座权贵,意味深长道:“江生区区一介秀才,尚能为江南道捐银六十万两。诸位举人、进士、翰林想必不会连个秀才都不如吧

    不如,从王肃大人、谢玉衡大人,开始捐银”

    王肃喉头一甜,险些呕出血来。

    六十万两买下两篇痛骂自己的文章,已是剜心之痛,如今竟还要再捐六十万两!

    谢玉衡面如死灰,中茶盏“啪”地碎了一地。

    满座朱紫尽皆变色,却无人敢出一言。

    “王氏愿捐六十五万两。”

    王肃声音嘶哑,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

    “谢氏捐七十万两。”

    谢玉衡闭目长叹。

    这笔银两,并不太多,倒也不至于让金陵王谢门阀有多大损伤。

    可是,王谢门阀的心气,却是被打没了。彻底,向刺史韦观澜跪下!

    “我姑苏王氏,愿捐粮食十万石!”

    “我杭州沈氏,愿意捐锦帛三万匹,为将士们添新衣!”

    “我常州李氏,愿意捐铁二十万斤,供军器监打造兵甲,为将士炼制戈戢、甲胄、箭矢!”

    一时间,满座朱紫纷纷起身报捐。

    既然连金陵王谢这样的顶级门阀都已低头,谁还敢再作顽抗

    韦观澜冷眼扫过众人,淡淡道:“主簿,将诸位大人的捐赠尽数记下。明日张榜全城,以彰我江南士族的气节。”

    打了一巴掌,还是要给些甜枣安抚一下!

    “下官遵命!”

    主簿王芩执狼毫,在厚厚的账簿上疾书不停。

    待最后一位世家家主落笔签押,

    主簿王芩捧着墨迹淋漓的账簿呈上。

    韦观澜指尖微颤,缓缓展开,

    墨迹未干处,已记下——

    白银一千二百万两!

    粮草七百万石!

    锦缎二百五十万匹!

    精铁一百八十万斤!

    各色才气丹、药材、猪羊以数百万担计不胜枚举!

    琳琅满目的数字灼得人眼疼,连见惯风浪的刺史大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深深被震撼住!

    这一夜筹集的军资,竟抵得上江南道十年税赋总和!

    “江南,不愧是大周圣朝最富裕的州,果然冠绝天下。

    比之塞北道、蓟北道、岭南道、漠南道,不知富裕多少!

    也就,关中道、巴蜀道、荆楚道、中原道,勉强能够与之相比。”

    韦观澜轻抚账簿,心头暗道。

    想起塞北道将士们冻裂的铠甲,岭南道军中发霉的粮草,不由慨叹。

    莫半年军需,便是鏖战十年也绰绰有余。

    更重要的是,

    这一夜,不仅砸开了江南门阀世家的金库,筹足了江南十万大军出征太湖妖庭的军需,更让这些盘踞江南千百年的本地门阀世家,第一次低下了傲慢的头颅。

    此番募捐,江行舟这少年居功至伟,干的太好了!

    “好一个江行舟!”

    韦观澜抚掌而叹,眼中精光闪烁。

    当初学政杜景琛,向他举荐这位“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时,他不过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思——一个弱冠秀才,在金陵王谢这等千百年世家的威压下,掀起什么风浪

    却不想,这少年郎一出便是雷霆万钧!

    一篇乌衣巷如寒刃出鞘,字字诛心;

    一篇念奴娇登多景楼似惊涛拍岸,句句见血!

    两首[鸣州]嘲讽诗作,恐怖如斯!

    竟将盘踞金陵千百年的王谢两大门阀,生生压弯了脊梁!

    他们连江行舟的嘲讽文章都抵挡不住,更别抵抗刺史、学政的铁腕!

    “以诗为剑,以文为锋!”

    韦观澜心中沉吟,摩挲着中账簿,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仍在发烫:“一夜之间,不仅筹足江南十年税赋,更破了江南门阀千百年的铁幕!”

    韦观澜忽然想起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这气运之燕,果真是飞入寒士之家——昔日有谢玄这等少年英雄,今有江行舟这江南第一才子。

    夜幕。

    金陵文庙的钟声在金陵城的数百里天空,悠悠回荡。浩浩荡荡的钟声,惊动了整座金陵城的百姓。

    雷鸣止息后,漫天乌云散去,露出一轮皎洁明月。

    韦观澜长身而起,负立于多景楼,窗畔,衣袂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

    他心中感慨万千,豪气顿生——此次募捐大获成功,所得远超预期十倍有余,不仅太湖之战军资无忧,更可惠泽江南百姓。

    广施政策,改善江南道百姓民生。

    这意味着,他很有希望在江南道刺史一任上,做出极为醒目的政绩,重返朝堂,再升迁一阶。

    他的目光掠过那个清瘦的少年身影,

    江行舟这少年,值得提携!

    日后,他重返京城朝堂,进入三省六部,定要在官场上提携江行舟一把,以回报今日之情分。

    江行舟的文章才情,惊才绝艳,不定能考中进士及第,步入翰林院,必定是前途无量!

    指不定,他和江行舟日后还可以成为大周政坛的盟友!

    韦观澜心中无比畅快!

    月色茭白!

    月夜之下,

    金陵城外大江,波光粼粼。

    江水犹如春潮,汹涌不绝。

    江风送来荷香,月光将江面镀上一层银辉。

    岸边荷叶田田,菡萏初绽,好一派江南盛景!

    他心中诗意顿发想要以景抒情,写上一篇,以述此时的痛快。

    咳!

    可是,他想了半响。

    却是没能吟出一首[达府]以上的好诗句,配得上此情此景,颇有些遗憾和自嘲。

    罢了!

    世间哪有十全之美

    今夜之筵席,募捐得十年税赋,得此圆满,已是天幸。

    他心满意足矣!

    “杜司马!”

    转身间,刺史韦观澜威严尽显:“传令江南十府太守,即刻调兵,集结楼船于金陵城外水寨!

    操练水军一月,悉水性,熟配合,备战太湖妖庭!”

    他现在头有足够军饷,也不急于立刻出兵。江南各府十万水师在金陵水寨从容操练一个月,熟悉配合,再动兵不迟。

    “是,大人!属下遵命!”

    司马杜尚军领命,下楼而去,铠甲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